APP下载

3大常见矛盾的点评与解决方案

2013-04-29穆光宗

父母必读 2013年5期
关键词:隔代代际育儿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口、老龄问题研究,迄今已发表400余万字著述,先后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奖、中国人口学会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

“理想、优良的代际关系的构造取决于前辈有无“慈心”,晚辈有无“孝心”,

这两颗心都是真正的爱人之心。”

常见矛盾 1 互不信任

现在很多帮年轻父母带孩子的老人都是从单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对照看孙辈信心满满,对年轻父母颇多指责。但实际上,这样的老人通常当年由于拼命工作,并没有真正带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年轻父母并不信任他们。大家庭里经常出现老人觉得年轻父母没经验,年轻人觉得老人也没经验的尴尬局面。

解决方案

其实,经验总是相对的,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关键是得管用。比较而言,对孩子细心、有爱心、有耐心更重要。两代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学习,避免狭隘的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才能共同养育好孩子。作为老人,要避免自以为年龄大、经验多、地位高的年龄权威陷阱,要多尊重年轻父母的意见,更不能漠视他们抚育、教育孩子的责任和权利,否则他们可能“长不大”。年轻父母要有意锻炼自己的育儿能力,寻找科学的育儿依据,并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断总结属于自己的育儿经验。双方都拥有了管用的经验时,孩子的成长也会更顺利。

常见矛盾 2 孩子谁主带?

有些老人太能干了,包办了照料孩子的一切,独揽大权,什么都不用年轻父母操心,看到他们笨手笨脚的样子还会生气、发脾气,年轻父母几乎没机会尝试自己带孩子。有的是年轻父母看老人精力旺盛,喜欢孩子,就把养育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自己乐得清闲,但老人又会唠叨年轻父母什么都不干。

解决方案

老人越能干、年轻父母就越撒手,这类隔代育儿模式比较常见。其中存在着两代父母的抚育替代效应,包括角色和能力等方面。年轻父母当“甩手掌柜”,偶尔偷偷懒尚可理解,除非驻外工作或出差等不可抗力作用,否则还是应该尽量担负起养育的责任。在小婴儿时期,很多照料是可以替代的,但是孩子身心的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抚育上不可替代效应,如亲子关系、父母角色等。孩子固然需要祖辈的爱,但更需要父母的爱。理想的隔代育儿模式是角色代理模式而非角色替换模式。也就是说,要摆正抚育角色和父母角色的关系:年轻父母才是第一责任主体,要参与和主导抚育过程,避免撒手不管的角色替换模式所造成的“父爱”和“母爱”缺位对孩子人格发育的负面影响。理想的隔代育儿模式是两代父母的分工合作模式,而非长辈的单方负担模式。两代父母各有优势和经验,可以取长补短,适当分工。

长辈单方负担模式会使长辈比较辛苦,孩子得到的爱也不完全。

常见矛盾 3 男人的愚孝

有时候,两辈人在育儿观念上没有太大矛盾,只是由于丈夫对自己父母太过愚孝而使关系紧张,引发妻子的诸多不满、委屈。比如老人做得不对也不能说,完全置妻子的地位和孩子的利益于不顾;无条件地满足老人提出的一切不合理要求,有时甚至已经危及到小家庭的生存。

解决方案

古人讲顺者为孝,即包含着对老人的尊重和理解。其实,顺者即孝,两代人关系顺了,老人的心气顺了,家也就顺了。顺包含的意思很丰富,经常需要道德的卫护。但公平讲,“孝”的本意是说代际关系,传统是单向的反哺和支持型为主,现代是双向的平等和交流型为主:两代人要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共同成就“代际团结”和“代际和谐”。 这里提出的“代际团结”是指家庭代际关系处在一种互爱互助、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代际关系从纵向看包括了亲子关系和隔代关系,从横向看还包括了姻亲关系,如婆媳关系等。理想、优良的代际关系的构造取决于前辈有无“慈心”,晚辈有无“孝心”,这两颗心都是真正的爱人之心。如果上一辈能对下一辈慈悲爱护,反过来下一辈能对上一辈孝顺敬重,家庭就会产生互相爱护、信任和团结的向心力,减少互相猜疑、隔阂和冲突的“离心力”,气氛融洽,亲情浓郁。

猜你喜欢

隔代代际育儿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偷偷摸摸育儿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权力过渡与绩效影响
育儿神器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