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问题教学”的误区

2013-04-29徐松

语文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解决问题意识

徐松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教学”渐渐成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不少教师在“问题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以下主要误区:

1.问题设计预设化

教师设计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是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设计存在着强烈的预设化倾向。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其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参材料预先设定的,到了课堂上一个一个抛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课堂教学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由于这些问题通常是机械的、静态的和主观的,不是随着开放的动态课堂教学过程随机生成的,往往会因缺乏针对性而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不能真正诱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课堂提问教师化

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传统的“传授一接受”式教学思想在“问题教学”中表现得很突出。即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决由他人(教师、教材编写者、出考题者等)所提出的问题。如现在的大多数语文课堂仍是教师垄断课堂提问,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也很少见到学生能自由、从容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

3.教学过程结论化

在问题教学实践中,重问题结论、轻思维过程的现象相当普遍。常见的问题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交流-提供结论。意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讨论由情境引发的问题,最后教师提供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学生似乎经历了自主思考的过程,但教师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期望一致。当得到的是学生不够准确或近似的答案时,教师难免会对这些回答敷衍了事,进而急忙转问其他学生,直到问到他所认可的答案为止。这里的问题讨论只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教师并没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很少有对问题解决的方法、思路等方面的启发与点拨,更无暇顾及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结果,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4.思考空间逼仄化

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或学生回答后不进一步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或学生还没有回应,教师就又频频发问,结果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搅乱了学生的思维。有的教师急于获得问题的答案,只让个别优生回答,致使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接受个别优生现成的思维成果。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满堂灌”,只不过是学生向学生灌输而已。还有的课堂提问,问题多而杂,而且问题之间缺乏系统性、层次性,显得零乱而缺乏逻辑,甚至为了完成提问,不惜牺牲诵读的时间。现在的语文课,能听到完整段落的诵读声,已经很难得了。

以上种种做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教师的传统观念并未因课改而发生真正改变,他们依旧只关注教学内容,只想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无视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情感变化。这些情况也在事实上说明了“问题解决”这一口号何以常常与“应试教育”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甚至为后者所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问题教学意识,是指教师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创新精神,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问题教学”要走出上述误区,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教学意识。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否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这里,教师的自觉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本人是否具有质疑和批判精神?是否有承受学生大胆质疑的心理素质?是否明确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否意识到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是否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问题的生长点是源于教师、源于教材,还是源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设问是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情感与态度?能否意识到以上问题,是教师有无问题教学意识的表现。教师有了问题意识,自然就会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2.要不断推动问题生成

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的、开放的,具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预设的问题要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纳入即兴的、始料未及的新成分才有生命力。只有根据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形生成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教师事先精心的设计与创意,也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再设问题情境。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个小小的提问中找到切入点,引导启发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重新审视,以激发起学生解疑的欲望。通过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使学生产生问题,进入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3.要关注解决问题过程

问题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的,学习者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主动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事物,因此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呈现多元化。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的职责不只在于解决学生的问题,也不是用现成的答案来禁锢学生思维,而是让学生心理自由地、轻松愉快地、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萌生新的问题。

4.要提供充分思考时空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成为问与答的主体,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留给学生一定的空白,使学生有探索、思考、质疑的空间,可减少“卡壳”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加深学生回答的深度,还可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提问,陈述自己的观点,回答他人的问题,评价他人的见解,并互相补充、互相修正,使教学步步深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也才能学得深、学得透。

对于“问题教学”,这些仅是一些原则性的建议,需要教师正确理解,并运用自己的创造性和教学机智去把握,在逐渐摸索中掌握其中的精髓。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问题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是一个“群”,“问题教学”仅仅是“群”中的一个,不能机械地逢课就搞“问题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如鲁迅作品,就应以教师讲授为主;诗歌教学,就应以诵读为主。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突出有利于学生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解决问题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