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姓名缺失论《老人与海》的死亡哲理
2013-04-29谢妍
摘 要:《老人与海》中存在称呼缺失的现象,主人公与小孩都没有实在的名字,作者有意模糊了老人和孩子的名字,意在区分圣地亚哥与老人两个实为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区别表现在由年老引起的各种缺失和差别,包括力的缺失、欲的缺失和言语的缺失,而这些缺失都指向海明威对死亡的思考,内涵着生命的轮回、交接的哲理。
关键词:姓名缺失 死亡 老年 生命
一
在《老人与海》中,显而易见的是主人公经常被称为老人或者老大爷,而他的真实名字“圣地亚哥”在全文本中却只被提到四次。三次是孩子称呼老人,一次是在老人的回忆中。圣地亚哥是西班牙语中“圣雅各”的读音,也就是耶稣“十二信徒”中的圣雅各。《圣经》中记载的圣雅各和他的兄弟圣约翰,是加利利海的渔夫,这和老人的身份产生了重合。而在《圣经》中,有一段雅各与神使者摔跤的故事,神“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就扭了”①,但是最后,雅各战胜了实为神的“那人”,雅各自己说:“我面对面见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②神的“胜不过” ,仅指他在不显出他的神能,或只在他不想胜过雅各时才“胜不过”。“那人” 来与雅各摔跤的真正目的在于造就雅各。这些都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和斗争意义相同,老人与强者“大鱼”面对面,或者说是与死亡面对面,却保全了性命。老人为了捕到大鱼,早早地动身,将船划到了比平时捕鱼时更远的地方,老人的“我走得太远了”这一声长叹,总结出了作品中的关键事实“猎物本身毫无价值,也不会生产出价值”③,老人通过搏斗最后拉回的只是一副巨大的鱼骨,而这场生与死的较量却向世人证明了老人,也可说是一种造就。这是“圣地亚哥”之名的含义。
文本中却一直模糊了“圣地亚哥”的名字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老人;老人在航海过程中,也称自己为“老头儿”。作者有意突出老人的年龄特征,甚至在描写过程中,夸大了他的实际年龄。这表现在老人与生命紧密相关的三大缺失,即欲的缺失、力的缺失和言语的缺失。老人失去了妻子,并且连遗物也被取下压在了衬衫底下。他也“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④,《老人与海》中出现的唯一女性象征是大海(LA MAR),这是欲的缺失。老人在与大鱼纠缠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到力不从心,他的手也因为年迈而抽筋,使他感到丢人。他不再强壮,没有小男孩的陪伴,他无法一人将鱼拉上一点。这是力的缺失,小说中虽然有着大量老人与马林鱼、海鸟、鲨鱼等的自言自语,却都不是有实际交际作用的言语,“无语地退出社会性与死亡也必然存在着关联”⑤。除此之外,文中多次描写了老人睡觉时的样子。“老人的头非常苍老,眼睛闭上了,脸上就一点生气也没有”⑥,睡着了的老人像是死了一般,没有生气,这一切都有意地强调着老人的衰老,并且强调了老人的年龄劣势,以及在捕鱼时生死较量的危险境地。
梦是欲望和无意识的体现,老人多次梦到非洲和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王者的象征。与狮子含义相同的还有:冠军棒球手、马林鱼、鲨鱼,他们都是王者称号的代表。与老人的现状联系,他是一个许久没有捕到鱼的可怜渔夫,决心要捕一条大鱼给其他人好好瞧瞧。于是他起了个早,将船划到了老远的地方。老人的梦和行为都证明了他想成为捕鱼王者的欲望。包括他在行船过程中,回忆起年轻时在扳手腕中战胜强壮的黑人。“这些在场的不同符号都是能指,所指的‘王者是无意识的欲望, 而欲望源于缺失。”⑦《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内心渴望的是身为渔夫身份的证明。在社会集体中,名字往往用于区分人与人,起到给予人社会身份的作用。被“剥夺”了名字的老人,同时也缺失了社会身份。
在文本中还特意描写了其他老人对圣地亚哥的态度。“他们坐在饭店前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⑧这段描写,特别提到那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与年轻的渔夫们相比,年老些的渔夫们“感到难受”,这是因为在年龄上的同感;作者将年老的渔夫归成了一类,老人也不仅仅是圣地亚哥,他有了极大的象征性,代表老龄的群体。
二
再看文本提到的四次“圣地亚哥”,除去三次男孩对老人的称呼外;还有一次,“圣地亚哥”出现在老人的回忆中,那是老人年轻时候,在卡萨布兰卡酒店里,与力气最大的人扳手腕。“老人呢,当时还不是个老人,而是‘冠军圣地亚哥”⑨,作者不光提到了“圣地亚哥”这个名字,还在前面加上了“冠军”,也很明显地将“老人”与“圣地亚哥”区分开来:年轻时圣地亚哥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力量;年老的圣地亚哥是老人,没有力气去战胜大鱼。而这段回忆起因于老人在“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为了自己增强信心”⑩。在这里,因为力量的悬殊,圣地亚哥和老人俨然成为了两个不同的个体。
海明威总是在作品中引入战争、捕鱼、斗牛、狩猎等危险场景,使主人公处在濒临死亡的境地中。《老人与海》中,老人被安排在大海中与大鱼进行生死斗争,孤身一人,老人没有充足的水和食物,顽强的大鱼又使他筋疲力尽却无法得到充足的休息,老人处在死亡的恐怖气氛中。老人在海上的自言自语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年迈的不安和逐渐走向死亡的忧虑,“为什么我不生下来就有两只好手呢?他想。也许是我自己的过错,没有好好训练这只手。可是天知道它曾经有过够多的学习机会。”{11}老人的手因年老失力而抽筋,老人为此感到难过甚至是丢人,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年迈却害怕面对。他通过不断地回忆年轻时候的自己,来对抗年迈和衰弱的现实。他的不肯服输与其说是与命运斗争,不如说是与自己斗争。
在作品中,海明威一再地强调硬汉精神,而现实中,海明威的内心是害怕失败和衰弱的,在《过河如林》出版后,海明威的才能遭到了评论家的质疑。就在人们认为他江郎才尽时,海明威写出了《老人与海》。海明威在他的一生中,从未停下过对死亡的探索,他曾说过:“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感受到死亡控制下所产生的对死亡的反抗。”{12}他年轻时,看到过自然界中弱者被强者活吞时对死亡的挣扎,也目睹因不忍看到妻子临产的痛苦而自杀的印第安人。他塑造了许多硬汉式人物,每一个硬汉人物在面对不幸的命运时,都选择了与之进行不屈的抗争。“硬汉精神的价值趋向便是英雄主义”{13},而如存在主义哲学所认为“英雄主义首先是而且永远是对死亡的恐惧的一种反应”,这是一种过激反应,海明威通过作品,在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抗拒的同时,也暴露了他对悲剧命运的恐惧。获得诺贝尔奖后,海明威感到自己原本喷涌的灵感渐渐枯竭,他曾说过:“一旦写作成为你的主要毛病和极大快乐,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晚年时,海明威明显地感到在写作上的力不从心,紧张而艰难的写作使他精疲力竭。肝炎、高血压、皮肤病和各种神经疾病,加剧了他的身心痛苦。最终,对死亡和失败的极大恐惧使他选择了自杀,因为他认为,死在幸福之前最光荣。自杀是男子汉维持尊严的最后方式。
三
在《老人与海》中,还有一个名字缺失的人物是小男孩,文本中极少出现男孩的本名“马诺林”,不管是叙述过程中,还是老人想到他,都是以“男孩”来代替,这在小说正常叙述中是极其不方便和怪异的。在作品中,作者有意弱化了男孩的名字,其实“马诺林”这个男孩的出现只是映照正在缺失生命力的老人。在作品开头,男孩因为父母的劝阻而离开了老人,老人年轻时带着男孩打鱼,年老时却失去了男孩。男孩是成长中的渔夫,他将来是要成长为年轻有力的渔夫的,就像老人年轻时一样。老人多次提到“那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而每一次想到男孩,都是在与大鱼搏斗发现孤身一人无法应付的时候,或者是他费尽周折把钓索固定好的时候。“我正被一条鱼拖着走,成了一根系纤绳的短柱啦。”{14}老人自嘲自己的力不从心,并发出了“但愿男孩在这儿”的感叹,这是老人对年轻力壮的怀念和对现在衰弱的不甘,男孩是年轻的象征、是力量的象征,反衬老人正在消退的生命力。在文本开头,年迈的“倒了血霉”的老人失去了象征生命力的男孩,意指老人走向死亡的老年过程。
老人还三次做梦,总是梦到年轻时见过的非洲陆地上的狮子。“它们在暮色中小猫一般嬉耍着,他爱它们,如同这男孩一样。他从没梦见过这男孩。”{15}希伯来神话中讲到,方舟上鼠辈泛滥使诺亚感到苦恼,于是诺亚祈求上帝的帮助,上帝指示诺亚去敲狮子的鼻子。诺亚便按照上帝的话去做,一敲之下,狮子打了个喷嚏,世上第一对猫就从狮子的鼻孔跑了出来,为诺亚解决了鼠患。狮子创造出了猫,猫是狮子的衍生物。因此被形容成像“小猫一般嬉耍着”的狮子,指的是成长中的幼狮。“狮子”象征着力量和权利,老人“爱它们,如同爱这男孩一样”,是因为男孩便是成长中的幼狮,但在梦里老人从未见过男孩,是因为男孩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他会成长为真正的渔夫。作者特意将实体的男孩和梦中虚无抽象的男孩区分开,表达了男孩的象征意义。老人是在睡梦中梦见这些的,在文学中,“睡”暗喻“死”,“暮色”象征“结束”及生命的末尾。在这微妙的“生”与“死”的转换中,幼狮终将成长为强大的狮子。老人孤身一人在海上,因为他必须单独地完成自己的死亡过程来实现生命的印记,而男孩的成长更像是一种含有交接意义的仪式,以一种并不真实存在的形式陪伴着老人。
《老人与海》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老人虽与圣地亚哥有着上文所述的区别,却又有着本质上的相似,那便是不服输的英雄气节。有人认为在小说最后,老人已经死了,甚至将这层意思直接翻译出来。的确,文中的老人,不管在小说结束时是否已经死亡,他的死已是不可避免和即将到来的。他在最后依然以沉睡的方式出现,并且梦着狮子,如同创造了他的海明威,虽然拿着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有着一颗永远不能被击碎的心。
①② 《圣经·创世纪》第32页,第25节,第30节。
③ Gragory Green.“The Old Superman and the Sea:Nietzsche, The Lions,and the Will to Power”.ltemingway Notes(1979),PP14—19.
④⑥⑧⑨⑩{11}{14}{15} 海明威:《老人与海》,吴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第12页,第5页,第53页,第52页,第65页,第33页,第18页。
⑤ 邓天中:《〈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老人的区别》,《国外文学》2008年第1期。
⑦ 何昌邑:《欲望表征的缺失——对〈老人与海〉的一种拉康式解读》,《思想战线》2006年第5期。
{12} 曾繁亭:《孤独的雄狮》,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6页。
{13} 孔令达:《海明威的死亡意识和英雄情结》,《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作 者:谢妍,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