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鬼才“泥猴张”的传奇人生
2013-04-29莞尔
莞尔
幼年与泥巴为伴,开启艺术之门
“泥猴张”本名张希和,因专门从事泥猴创作享誉海内外而得名。这位把泥巴“捏”成艺术的民间艺人出生于河南浚县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由于前面还有3个哥哥,所以他的出生并没有给家人带来多少喜悦,反而给原本就很清贫的家又增添了一重负担。
张希和快一岁的时候,母亲没有了奶水,又请不起奶妈,为了让他有条活路,只好把他送给邻村一户人家,还换了3升高粱。小孙子被抱走后,奶奶整天唠叨“饿不死大人就饿不死孩子”,逼着儿子把小孙子要了回来。
但还没过两年安生日子,村里的孩子闹起了天花,张希和也在劫难逃,他一连高烧几天几夜,脸上长满了水泡。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很差,村子里闹天花的孩子很少能侥幸活下来,而张希和病得又重。眼见儿子很难成活,母亲无奈地对父亲说:“小四的病是治不好了,还是扔了吧!”倒是奶奶对这个多灾多难的孙子没有放弃,她把小希和抱到自己屋里,每天用米汤喂他。老太太没想到,她不但救活了孙子,也让世间多了位泥塑大师。
因为闹天花落下满脸麻子,张希和从小就被称为“丑八怪”,村里的孩子都不愿跟他玩,他只好一个人躲在犄角旮旯里玩泥巴。浚县是黄河古道流经的地方,这里河泥淤积,不仅沉淀了黄河泥土,还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起源于隋末的泥塑就是其中之一。当地人大多都会捏泥塑,因为泥塑小玩具能用嘴吹出“咕咕”的声音,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泥咕咕”。张希和从小耳濡目染,没人玩时,就和泥巴为伴。
但张希和还是渴望能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就展示出他强势的一面。张希和胆子很大,别人不敢在墙头上走,他敢;近两米宽的井口,别人不敢从井沿这边跳到井沿那边,他眼皮不眨一下就跳了过去;高得让人眩晕的树,别人不敢爬,他像猴子一样,“蹭蹭”几下就爬了上去。
有一天,一个对张希和从来都不屑一顾的孩子头,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对他说:“你要能办成一件事,俺让他们都和你玩!”张希和听了,甭提有多高兴了。那孩子指着一棵高得出奇的榆树说:“树上的小鸟快出窝了,你上去把它抓下来,俺们都和你玩!”其他孩子连嘲带讽地随声附和。
张希和很想跟大家一起玩,更不愿被小伙伴看扁,就爽快地答应了。他仰头看了看那高高的树梢,然后光着膀子,脱掉鞋子,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蹭蹭蹭”就爬上了十几米高的树干,接着像猴子那样,双脚紧紧钩住树杈,上身慢慢地挪向鸟窝,腾出一只手,小心地从鸟窝里取出小鸟,然后高兴得像炫耀战利品一样,亲了亲毛茸茸的小鸟,得意地看着树下的孩子们,树下的孩子急得嗷嗷直叫。
然而,上树容易下树难。张希和一手拿着小鸟,一手抱着树干,准备从树上滑下来。粗糙的树皮磨得他的肚子火辣辣地痛,没滑几米,肚皮上就蹭出了血迹,但他咬牙忍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瞅瞅,我比他们都强!
张希和忍着钻心的疼痛刚跳到地上,还没站稳,那个孩子头猛然上前,夺走小鸟,一声唿哨,其他孩子顿时跑了个精光。张希和这才意识到受了骗,他顾不得满肚皮磨出的血,蹲在地上,哭得分外伤心。
这时,张希和的三哥来了,他把小弟抱回家,说:“小四啊,你也别巴望着他们和你玩了,他们就会欺负你!”此时,张希和的妈妈正在和面,看张希和泪流满面的样子,便拽了点儿面团,随手捏成小鸡哄他玩。用面团捏成的小鸡柔软可爱,并且不会欺负他,张希和顿时找到了乐趣。
张希和的大哥是民间艺人,在十里八乡颇有点名气,他不仅会扎纸人、纸马,还会画庙宇里的壁画、捏神像等。在张希和的眼里,大哥就是最有本事的人。大哥也很喜欢张希和,虽然张希和长得丑,但却很有灵气和冲劲。
平时,大哥忙的时候,张希和都会给他打下手,递个颜料、拿个画笔什么的。在大哥的熏陶下,张希和逐渐喜欢写写画画,尤其喜欢用泥巴捏小人、小动物,他觉得柔软、可塑性又强的泥巴乖乖地听他的命令,比小伙伴们好玩多了。
执著、灵性赢来事业曙光
一开始,张希和比着葫芦画瓢,大哥捏什么他也捏什么,大哥捏的神像尤其传神,张希和非常喜欢。
一次,大哥捏了八仙泥像晾在院墙上,准备晾干后扎到纸楼上。这8个仙人栩栩如生,张希和太喜欢了,就趁家人不注意,偷偷地拿走,埋到麦秸垛里,每隔一会儿就去拿出来,独自欣赏一番。晚上,大哥找不到八仙泥人,急得团团转。母亲察觉出小儿子的表情有些不自在,就知道是张希和拿走了,问他,他还不承认,母亲气得抡起巴掌要打他,大哥赶紧拦住母亲,然后蹲下来和颜悦色地对小弟弟说:“小弟,这几个八仙能值两升麦子,你把它们拿出来,哥哥把这个纸楼做好,明天早上给人家,换了麦子给你烙油饼吃。你要是喜欢这些小人,哥哥再给你捏就是了!”
听说几个泥人能换这么多麦子,还有油饼吃,张希和乖乖地交出了泥人。大哥也没有食言,今天给他捏个泥人,明天给他捏个泥马,后天给他捏个泥猪,个个都活灵活现,张希和爱不释手。
善良宽厚的哥哥开启了张希和的艺术之门,在哥哥的耐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捏各种各样的“泥咕咕”,谁跟他玩,他就给谁一个。渐渐地,来找张希和玩耍的小伙伴多了起来。
在孤独中,张希和对“泥咕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逐步走上了泥塑艺术这条道路,而他专攻泥猴,缘于8岁时一次意外的经历。
张希和所在的村子叫西张村,离他们村5公里外有个同山村。每年3月28日,同山村都会举办一次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来赶庙会,人山人海,甚为热闹。8岁那年,父亲给了张希和一点钱,让他到庙会上去玩,张希和左逛右看,好不开心。突然,他眼前一亮,原来,一位老艺人在摆摊卖各种各样的“泥咕咕”,有小狗、小马、小狮子、小猪等等,其中还有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猴子。张希和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只小泥猴,他把兜里的钱都掏了出来,递给那位老艺人,那老先生摇摇头说:“不中,你这些钱不够!”
张希和一下子神情低落,他眼巴巴地瞅了半天小泥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可他实在没有心思继续逛庙会,又扭头跑了回来,蹲在老艺人面前,用手把玩着泥猴,就是不舍得放手,他是怕小泥猴被别人买走啊!老艺人觉得他确实喜欢这个小泥猴,就爽快地说:“看你这么喜欢,就送你一个吧!”张希和一听大喜,非常感激地道了声谢,就捧着小泥猴屁颠儿屁颠儿地回家了。
得到了心爱的小泥猴,张希和别提有多开心了,晚上睡觉时,也把它放到被窝里,醒了就拿出来闻闻泥巴的味道。从此,张希和开始捏起泥猴来。
10岁那年,张希和被送进学校读小学一年级。老师知道他能写会画,就把出黑板报的工作交给了他。这是个很有面子的活儿,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张希和也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把黑板报办得最好。小学三年级时,张希和的同桌王竹妹有一本小画册,叫《怎样学美术》,她经常向张希和炫耀,却连让他摸一下都不让,弄得张希和干着急。
有一天放学后,王竹妹忘了把那本美术书拿走,张希和心里暗喜,美滋滋地把书揣走了。第二天上课,王竹妹立刻发现书不见了,当即怀疑是张希和拿走的,就告诉了老师。老师没“审”几句,张希和就承认了。老师让张希和把书还给王竹妹,可是王竹妹却不要了,因为其中有几页被张希和撕掉了。经老师调解,张希和赔给王竹妹3个鸡蛋,那本书就归他了。张希和高兴得不得了,虽然3个鸡蛋在当时很值钱,但那本书太好了,让他赔10个鸡蛋都愿意。
尽管从一本薄薄的美术书里学到的知识有限,但张希和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悟性,把小泥巴玩出了名堂。12岁那年,他捏的泥猴走红乡里,那泥猴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每年的庙会上,他和哥哥的摊位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由于购买的人太多,他总是忙得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鬼才泥猴张”扬名世界
那时,民间常有一些演杂技或耍猴的人走街串巷。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只要村里来了耍猴的人,张希和就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们,甚至追着耍猴人走几个村子。有时,他还用自己攒下的钱坐车到市里的动物园看猴子,时常在猴山旁一待就是一天。猴子们狂躁、欢愉、追逐打闹时的动作和神态都被他“刻”到了脑海里,过后,他再凭印象创作出形神兼备的泥猴。
初中毕业后,张希和到县供销社工作,因其能写会画,又擅长捏泥塑,后来就被调到了文化馆。在这里,他潜心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慢慢地,在国内外都有了名气,还办了很多展览,赢得了“鬼才泥猴张”的美名。
此后几年,张希和的作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出,还被初中美术课本选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对他的艺术之路进行了宣传报道。一时间,张希和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1988年,张希和在首都接待了来自美国的民间艺术采风团,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第二年,张希和应邀到美国堪萨斯州进行泥猴创作表演,其作品让当地的人爱不释手,并抢购一空。当地一家报纸惊呼:“这里被中国人领着一群猴子占领了!”从美国回来后的两年内,张希和又应邀到欧洲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在当地引起极大轰动。
此后十多年间,张希和的泥人艺术越来越成熟,在国内泥塑界独树一帜。为了让自己捏出的泥猴更为传神,张希和经常到太行山区一处驯养猕猴的基地采风,他整天和猴子们混在一起,观察它们奔跑、跳跃、嬉戏、抓狂时的神态,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然后带回家细细揣摩。
有一次,张希和还有幸目睹了猴王大战,一个向猴王发起挑战的公猴在众猴的簇拥下,与现任猴王厮杀了整整一天,猴王的一只眼睛都被抓瞎了,最后不得不拱手让出猴王宝座。这场“猴王争霸战”,张希和看得触目惊心,却和猴子走得更近。
由于猴子的习性、特点,以及各种形象在张希和的脑海里呼之欲出,他创作时得心应手,可以随心所欲地捏出各种形态的泥猴。
2004年是猴年,张希和与其他民间艺术家一起,应邀到印尼、泰国等国家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在泰国清迈,张希和在华人聚居地现场表演了捏泥猴,许多华人踊跃争购,一位河南籍华侨买了几只,他手捧着泥猴竟激动得流了泪,还非要张希和到他家里吃饭,说张希和捏的泥猴让他想起了童年时在故乡的情景,这几只小泥猴寄托着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还有一位90岁的老华侨在张希和手把手的传授下,捏出了一只调皮的泥猴,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张希和在泥塑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泥塑《千猴阵》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泥塑《百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获中国第四届工艺品旅游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他还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聘为副院长,被美国天普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美国洛杉矶电视台为他拍录了“泥猴张在美国”专题片;30集电视连续剧《泥猴张》也将在2013年与大家见面。
张希和住在河南浚县县城一条普通的小巷里,走进这个院落,就如同进入一座民间工艺品宝库,500平方米的展室里,陈列着3000多件泥塑作品,《群猴》《百猴》《三不猴》《猴山》等作品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个个是精灵,件件是奇观,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前往参观,还经常有来自国外的客人光顾。
如今,张希和已进入古稀之年,精力却非常旺盛。每天忙于创作的他充满激情地说:“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人老思想不能老,要跟上这个好时代,充分发挥艺术才能,继续‘疯下去,疯出更多‘彩儿!”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我们衷心祝愿这位雄心勃勃的老人在晚年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艺术作品!
(文中王竹妹为化名。)
(压题图:张希和作品《秋趣》)(责编:孙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