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
2013-04-29向晋辉曹成刚胡春梅
向晋辉 曹成刚 胡春梅
[摘要]文章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指出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结合重庆文理学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根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就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向晋辉(1982- ),女,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学;曹成刚(1961- ),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认知和教育发展心理学;胡春梅(1977- ),女,四川广汉人,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重庆 40216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120-02
从马加爵杀人、张亮亮虐猫,到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这些极端事件一次次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各界学者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要求和督促高等院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国内已有一批老牌本科院校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条件、地理位置、生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学习老牌本科院校经验的同时还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实践。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批由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新建”是指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立的时间短,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摸索,学校运行的各种机制有待完善或重新设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显得较为薄弱,已有研究表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急于在老牌本科院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寻求生存空间,往往集中教学资源加强学生的应用技能训练,而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却有所忽视;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但存在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地方”是指这批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分布于地级市。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投入受地方财政状况影响较大,其获得的经费有限,近些年扩建校区往往又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尽管《意见》明确指出各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合理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需经费,列入预算,专款专用,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这方面还是捉襟见肘。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本身起步较晚,由老牌本科院校积累的一些先进经验在向地方传递的过程中又受到了地域的一定制约。相对于分布在教育文化中心地区或省会城市的老牌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信息的接收和与外界的交流方面较为滞后。“本科”是相对于专科而言。升本之前,这批院校是专科教育领域的“老大哥”,在专科教育阶段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因此升本之后的专业设置大多以原有专科专业为基础,而且现阶段仍保留了一定比例的专科教育。这一现状使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较低、结构复杂。已有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层次相对较低、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等因素使学生因前途堪忧、生活压力大而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限于以上問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时,难以全面铺开、面面俱到。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各环节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力求在自身特点和条件下获得突破。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实践
(一)课程目标
已有研究显示,自愿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是心理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生群体,因而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简单方法,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应对常见心理问题,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增强适应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指出,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中起步不久,不少高校面临能胜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窘境。一些学校为解燃眉之急,往往委派临近学科如教育学、思想政治等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这部分教师心理学知识的深入性和系统性有限,不能达到“游刃有余”“知其所以然”的专业程度,因而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课,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甚至反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这些院校本身有心理学专业和教师,在升本过程中又引进了一些高层次人才,调动和培养这批师资力量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能应对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使课程的专业性得到保障。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的6名成员均为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就职称而言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就学历而言有3人拥有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人为在读博士;就心理咨询从业资格而言,4人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且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兼任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两年以上,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辅导经验方面都满足了开课要求。
(三)课程内容
重庆文理学院历年心理普查结果以及其他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常见心理困惑主要与自我认识、学习困难、职业规划、个性成长、就业压力等问题相关。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本课题组编写了4篇共11章讲义:第一篇《新的起点,从“心”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分析现实,调整落差心理,积极适应新环境;第二篇《多方面发展,我的大学我做主》,旨在激发学习动机,介绍科学学习规律和方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而改善人际关系,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而拓展大学生活的范畴,树立科学职业观而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应对就业压力;第三篇《敏感问题我也坦然面对》探讨了《性——不可回避的禁区》和《成瘾行为——想说戒你不容易》两个专题;第四篇《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应对》,帮助大学生认识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程度,进而明确何时需要求助以及如何求助。
在开课过程中,课题组根据选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一是增加课程组教师在个案咨询中整理的案例,使学生感觉课程里讲的正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唤起学生的同感和共鸣,而且咨询师给案例主人公的心理辅导建议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我调节方法。二是在部分章节配以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如《心理健康状态的简便自查量表》《学习效率测试》等,方便学生课余进行自我评估。三是将讲义整理改编为教材。课程组确定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原则”,力求语言清新活泼,并以“心理健康小知识”专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热点透视”专栏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实际问题,“拓展阅读”专栏启迪学生咀嚼人生百味的思索,“特别推荐”提供给学生折射世间百态的美文、美乐、美片等等。经过反复锤炼,本课程组编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选了“高等院校‘十一五規划教材”,于2009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课程组请使用该教材的学生以“满意”“一般”“不满意”对教材内容的时效性、实用性、趣味性进行了评价,三方面评价为“满意”的学生均超过70%。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已有调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学生较为偏好讨论、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本课程组在常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具体做法有:(1)通过学生写作的《我的烦恼》或《我的苦闷》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联系学生匿名递交的《我最关心的问题》,归纳出各授课班级学生最关注的课程内容,开展讨论和辩论。(2)将心理辅导的一些方法引入课堂,如讲到人际交往,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境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互换、多重扮演、哑剧等形式,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提高共情能力;讲到考试焦虑,带领学生感受自我放松和系统脱敏方法;讲到环境适应,采用认知感悟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3)将多种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如赏析心理电影、朗读温馨美文、合唱励志歌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2.考核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受教者的积极卷入。课程组采取了考核方法向多样化转变、考查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的思路。考核方法包括笔试(反映心理学常识掌握情况)、自我分析(反映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行为演练(反映实践能力和技巧掌握情况);考查内容包括基本知识、问题分析与解决;成绩评定分多个阶段进行,平时成绩、半期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为3︰2︰5。实践效果表明,上述做法很好地调动和保持了学生参与课程的主动性,而且考核内容本身也具有练习作用,考核环节真正达到了检验和促进教学及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关于课程后续建设的思考
随着课程的持续开展,课程组就其中显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就后续建设思路进行了思考。一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选修的学生相对于全体学生来说还是少数,如果能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则能使更多尚未意识到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学生获益。二是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一学期,同一个班里各年级学生都有,如果能针对不同年级开课,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能更加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三是按照前两点思路和《意见》所指出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师生比例,现有师资力量还有待扩充。四是教学内容和素材不能拘泥于已有教材,应保持及时更新,补充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怡,刘艳萍,高宝营,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2).
[2]罗桂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6).
[3]曾庆芳.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7(4).
[4]马永忠,杨丽霞.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
[5]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6]彭虎军,魏书堂.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07(4).
[7]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4).
[8]李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践与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2).
[9]杨民,杨立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6(7).
[10]袁小平,徐红波,曹玲,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与探析[J]. 科教文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