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名士杨钟羲生平及相关研究述论
2013-04-29郑升朱红华
郑升 朱红华
摘 要:杨钟羲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遗民,在当时名望甚重,其《雪桥诗话》等著享誉海内,惜在当代其生平、行实却不为人熟知,现据杨氏自订年谱《来室家乘》以及郁辉《杨钟羲年谱补编》等资料,对杨氏生平、交游及相关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以知人论世,益于杨钟羲研究工作的推进和深化。
关键词:杨钟羲 生平 研究现状
杨钟羲先生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诗人、遗民,著述宏富,名望甚重,以下四则可证:1923年,清逊帝溥仪下诏征选硕学之士,充任五品“南书房行走”,世已熟知当时王国维以秀才身份入选,而杨氏则以进士身份同时入选,吴宓《空轩诗话》“杨氏与王静安先生同直清南书房”所载是为证一;王庆祥、萧文立校注《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载1916年大年初二,王国维在日本京都车站与罗振玉话别时纵论学界人物,王提了杨钟羲、震钧、李详和孙德谦四个人的名字,认为除此外“余则夹袋中无之矣”。杨氏被誉为王国维“夹袋”中潇洒拔俗人物是为证二;《收藏家》1998年2期载“本刊得有1940年8月11日杨钟羲先生在京逝世后的发讣名簿及追悼会吊唁文字一册,簿中凭吊者多著名学者,如启元伯(功)、顾起潜(廷龙)等人”是为证三;其百万言巨著《雪桥诗话》得到缪荃孙、沈增植、汪辟疆、陈寅恪、吴宓等知名学人高度赞誉,更有胡适通过《雪桥诗话》才得以证实曹雪芹确实身份以及发现敦诚、敦敏是曹友人这一重要线索的文坛佳话,此为证四。概言之,杨钟羲在当时属海内名士,惜在当代却罕为人知,学界相关研究也甚少。现对其生平以及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希有益于杨钟羲,以及类似杨钟羲这样的民初遗民群体研究格局的推进与完善。
通览《雪桥诗话》《八旗文经》等著述所附的序、跋,以及《光宣诗坛点将录》《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清诗纪事续编》《诗话概说》《新订清人诗学书目》《清诗话考》《雪桥自订年谱》《八旗诗论》《述学斋日记》《清代满族文学史略》《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杨钟羲年谱补编》《〈雪桥诗话〉研究》《〈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现代学林点将录》《清代满族文学理论批评述略一、二》《杨钟羲名号与诗文集名考释》等资料,发现他们对杨氏生平叙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杨钟羲年谱补编》认为杨氏享年为76,其他论著则言74。笔者参证杨氏自订年谱《来室家乘》《雪桥诗话》《杨钟羲年谱补编》这三种最为重要的资料,再综合其他研究成果的表述,去重补漏,对杨钟羲生平扼要归纳如下:
杨钟羲(1865—1940),原名钟广,姓尼堪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改派外任时冠姓杨,易名钟羲。字子晴,又作子勤、芷晴、子琴、梓勤、子姓、芷姓、止扇,号留坨、圣遗、雪桥、稻服、俱盒、螟盒、盒盒、俨山、研左盒,谥号文敬。杨钟羲属汉军正黄旗,出身官宦世家,少随父宦居武昌。年七岁始读《孝经》《论语》,十三年从黄冈童步陔先生诵习诸经,为时文。光绪十一年(1885年)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潘祖荫门下,后随端方,受知尤深。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年(1894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1895年)会试同考官、国史馆协修,后入湖北巡抚端方幕,任两湖高等学堂提调,仕学馆教习。二十五年(1899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二十九年(1903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湖北。湖北总督张之洞保举襄阳知府、安陆知府,在鄂期间为官孝弟忠信,清廉正直,治下的人民“敬之如良师友焉,爱之如慈父母焉”。三十四年(1908年),端方调任两江总督,先生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1911年革命军攻南京时,从江宁知府任上出走。此后他避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后被刘承斡聘为嘉业堂校书,校书、著书之暇,参与沪上淞社、逸社等遗老社团的聚会,兼与同道沈曾植、樊增祥、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朱祖谋等相唱酬。1924年应废帝溥仪之招与王国维等同赴北京,任南书房行走、古学院研究员。1930年,在北京设雪桥讲舍,传播国学,日本汉学家仓石武四郎、吉川幸次郎等中外来学者先后百余人。先生擅书法,悬润鬻书,求者甚众。1933年应狩野君山之邀东游日本,遍访汉籍及日本汉学家。1940年在北京逝世。
此外,《来室家乘》《郁华阁遗集·卷三》《八旗文经·卷六十》、王培军《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陈香娇《〈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等论著、论文还提到一个信息,即谈及杨钟羲生平还有三个人不得不提,分别是盛昱、顾炎武和王国维。盛昱出身高贵,为肃亲王七世孙,任国子监祭酒多年,在清末满人文坛中居于泰山北斗。杨钟羲比盛昱小十五岁,称他为表兄。光绪十七年盛、杨订交,当时杨钟羲入都供职,好友程■林就借住在表背胡同盛宅,杨钟羲因访程■林而得识盛昱。终生极为看重自己“内务府正黄旗汉军”出身的杨钟羲此时与同为满人、同有志于学的盛昱相逢,遂一见如故。订交之后,杨钟羲便常去盛府请益,两人商定共同挖掘、整理清代满人撰述,其动机正如光绪二十四年盛昱作《次韵答杨子勤表弟》诗云“桑梓文章谁可托?乱离亲故不相知”,流露出希望八旗优秀文学结集流传的愿望。光绪二十五年盛昱赠杨钟羲两首《梦横塘·送子勤表弟乞外》(其二)云:“三百年来,吾乡文献,丛残谁与收拾?……吾此愿居然能毕,那比得修书欧宋。双影松窗语凄咽,野史亭孤,中州集就,怛遗山胸臆。”这句话堪比临终托付,为杨钟羲指明了此后四十年的治学方向。杨氏果不负重托,在盛昱之后继续编纂,终成《八旗文经》直至后来的《雪桥诗话》等巨著。可见,盛昱的影响使杨钟羲一生的学术活动始终不离整理、刊刻“三百年八旗文字”这一主题。至于顾炎武,杨氏也是相当看重的,据笔者粗略统计其《雪桥诗话》中亭林字样出现频率有324次之多,收其诗歌有52首,顾炎武“身负沉痛,不忘恢复”的遗民思想,伴随杨钟羲一生。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正任江宁知府,在殉清还是出逃的问题上,他从顾炎武的人生经历中寻找行动依据,顾炎武诗“人臣遇变时,亡或愈于死”使他醒悟到在这样的关头,保全自己或许比杀身成仁更有意义。多年以后,杨钟羲加之王国维的八字评语“博学有文,行己有耻”亦出自顾炎武之口。因此,从交游以及接受学角度来看,盛昱的影响使杨钟羲一生著《雪桥诗话》、刊刻“留■丛刻”等重大学术活动始终不离“载三百年间遗文逸事至详博”“尤详于满洲”的主旨。顾炎武的影响则使他能够在清亡的剧变之后,即使“境至艰困”也可以做到“闭门却聘”,保持了传统伦理中一个遗民应有的气节。
至于王国维,杨氏则和他是君子之交,来往虽不密切,却相知甚深,以下史料可证:据吴宓《空轩诗话》载杨钟羲在“王先生自沉之次晨,首至颐和园鱼藻轩望尸而哭,挽诗亦沉痛”,其挽诗追忆道:“惟君过我数,镜明兼水止。相见甫逾月,纵谈元亦史。怀沙君遽决,达心我犹靡。”可见,杨氏把王国维和春秋卫国时“得无尸谏心,直哉史鱼矢”的直臣史鱼相比,明确提出王国维自沉的原因是要进行“尸谏”。后来他又为王国维写了墓志铭,所论甚是知音之见。另外,杨钟羲与王国维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寡于言。罗继祖描述王国维“口讷,言语甚简……所以徐中舒说先生非有所问,不轻发言,有时或至默坐相对”。杨钟羲在这方面有过之无不及,冯煦有诗云:“杨子何■■,烦冤郁孤绪。■此金石声,微言散如缕。”夏敬观《忍古楼词话》说他“生平讷于语言”。樊增祥为杨钟羲所作的《六十寿言》这样描述杨雪桥:“散原与君,不乞余文,而必寿之以文者,喜其淡静与我同,匪特寿君。世皆诧吾文博丽,今以淡文写淡人,并以寿吾文也。”这精炼的“淡人”二字把一个学问精深,又与世相违的宿儒形象勾勒得如在目前。1933年杨钟羲受邀赴日作访书之旅,曾在雪桥讲舍问学的学生吉川幸次郎充做导游,吉川后来写了一篇《法隆寺的松》记此次偕游,文中写道:“但是,杨先生看什么似乎都不很赞赏,只是轻轻地点点头。他是十分、毋宁说是过分沉默寡言的人。今天更是特别地沉默,不仅语言默然,连表情看上去也是漠然。”可见杨氏之“淡静”。至于何以如此?这反映了杨钟羲何种心态尚有待学界依据内证和文化背景再做探析。
第三,郁辉的《杨钟羲年谱补编》就杨钟羲生年分歧做了辨正,对杨钟羲生平的研究是一个积极贡献。其分析为:今人对杨钟羲的生年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1854年(即咸丰四年),如来新夏在《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中认为杨钟羲生于咸丰四年(1854);第二种说法是1864年(即同治三年),如西怜印社200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杨钟羲与徐操合作《设色泥金扇》的作者介绍栏就把杨钟羲生年定为1864;第三种说法是1865(即同治四年),如胡晓明《近代上海诗歌系年初编》。而陈玉堂、杨钟羲编著的《中国近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将以上三种说法都做了保留。笔者认为雪桥杨钟羲当生于1865年。理由如下:1.《来室家乘》第十三页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钟羲年二十一”;2.《来室家乘》第76页王国维为其所作《六十寿诗》、樊增样为其所作《六十寿言》均编在甲子年(1924年);3.《来室家乘》第85页李拔可为其所作《七十寿序》编在甲戌年(1934年);4.生年年份及邻近的年份《来室家乘》第11至12页记载为“咸丰三年、七年、二年、四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十三年、光绪元年”,这里“七年”之后出现“二年”。如果“二年”所指系“咸丰二年”,则应该排到“咸丰三年”前才对。另外“咸丰”年号只有十一年,这里出现“十三年”,必“同治十三年”无疑。由以上两点,推论出原谱在“二年”前漏掉了“同治”二字。那么杨钟羲出生的“四年”就当为“同治四年(1865年)”。如果再比对一下《中和月刊》连载本和其他版本,就能找到最直接的文字证据。只有作为祖本的《中和月刊》本,在(咸丰)“七年”和(同治)“二年”之间有“同治元年”在内的两行,这两行其他版本在影印的时候都脱漏了。由于《中和月刊》连载本的翻检不便,学者使用该书时多用单行的影印本或现代翻印本。而该书体例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写年号,便误导了一些学者,错将这个年份记记在相邻的前一个年号之下。
第四,在一个名叫李寻花的新浪博客中发现一篇题为“杨钟羲二三事”的博文,先后对杨钟羲姓氏和旗籍、李详与《雪桥诗话》、表兄盛昱、《意园文略》和《八旗文经》诸方面存在的疑点做了考辨,惜未公开发表。笔者核实其征引材料以及考述过程,属确凿和严谨,有助于我们对杨钟羲生平及其交游的全面了解,兹录该文要点如下,供参考。
1.尼堪和旗籍:关于杨钟羲的姓氏和旗籍,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称“姓尼堪氏……汉军正黄旗”,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称“原姓尼堪”,二说皆误。
“尼堪”,满文里是“汉人”的意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中载“杨氏陶色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世居辽阳地方”。这位杨陶色就是杨钟羲的入关始祖。杨钟羲自撰《尼堪杨氏家世纪略》亦载“吾家先世居辽阳地方,天聪二年隶满洲都统内务府正黄旗头班管领”。可见,杨钟羲祖上的出身,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包衣”,满文里是“家奴”的意思。福格《听雨丛谈》载:“内务府三旗分佐领、管领。其管领下人,是我朝发详之初家臣。”郭则■《知寒轩谈荟》载:“包衣者,国语谓奴也……内务府包衣旗颇有由汉人隶旗者,其先亦多系罪人家属,而既附旗籍,即不复问其原来氏族,其子孙入仕者,宦徒升转,且较汉籍为优。”这种内务府包衣旗籍,维持到乾隆时期,出现了变化。据杨钟羲自撰《尼堪杨氏家世纪略》载:“先高祖归自广西,高宗以清语问答,未能娴习,命改汉军,自是始为汉军正黄旗人。”也就是说,从杨钟羲的高祖杨席珍(累官平阳府知府、广西布政使、署刑部侍郎、署兵部侍郎)起,杨氏由内务府正黄旗包衣改为汉军正黄旗了。蒋寅《清诗话考》(中华书局2005年版)称杨钟羲“祖籍辽阳,乾隆中改隶汉军正黄旗”,所说正是。
2.李详与《雪桥诗话》:杨氏著述,以《雪桥诗话》(正、续、三、余集)为最出名,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称“续集刊行于民国六年,有甲寅李详序、丁巳(民国六年陈三立序)、刘承干序及丙辰(民国五年)自跋”,蒋寅《清诗话考》学称“续集前有陈三立、刘承干序,后有自跋”。二者相较,多出一种“甲寅李详序”来。查《雪桥诗话续集》刻本及排印本,均不见“甲寅李详序”。查《李审言文集》,收有一篇《杨子勤太守<雪桥诗话>跋》,会不会就是张寅彭所谓“甲寅李详序”?翻阅杨钟羲自撰《来室家乘》,发现正好保留了李审言的这篇文字,和《李审言文集》收录的文字大同小异,但是多了关键性的几个字:“甲寅冬月,兴化李详拜识”。原来,这篇文章是李详于“甲寅冬月”为《雪桥诗话》所作的跋文,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刘承干刊刻《雪桥诗话》和《雪桥诗话续集》时并没有收录进去,而张寅彭误“甲寅李详跋”为“甲寅李详序”,更不知何故了。
3.表兄盛昱:《雪桥诗话》中,时见“伯希表兄”之类称呼,世人亦多以杨钟羲和盛伯希为表兄弟关系而称之,其实两人只是较远的姻亲而已。盛昱是宗室,隶镶白旗,其曾祖父是肃恭亲王永锡,其过继祖父是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敬征,敬征的夫人是楊钟羲高祖杨席珍的外孙女,这样算起来杨钟羲和盛伯希有所谓中表之亲也。
4.《意园文略》和《八旗文经》: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称《意园文略》二卷为“杨钟羲撰”,误也。此书实乃盛昱所撰,杨钟羲编次。杨钟羲撰《意园事略》载“钟羲编次《意园文略》,杂文一卷,奏议一卷”。《八旗文经》世多谓乃盛昱编纂,实则盛昱主要是提供藏书资料,主要编纂功劳出自杨钟羲。《意园事略》载“表弟汉军杨钟羲实赞助之,京城表里,两人踯躅”,是为证。《来室家乘》“宣统三年辛亥,钟羲年四十七”这一条记载亦是一个佐证。
总之,中国文学研究历来注重知人论世、文史互证,明了杨钟羲的生平、交游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杨钟羲这一名士的本来面目以及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杨钟羲.来室家乘中和月刊,1940(1)10-12;1941(2)1-2.
[2] 杨钟羲.雪桥诗话[M].雷恩海,姜朝晖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 八旗文经[M].马甫生等标校.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88.
[4]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M].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983(1),1985(5)
[5] 刘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6] 张寅彭.新订清人诗学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 蒋寅.清诗话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 马清福.八旗诗论[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
[9] 王培军.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论文.
[10] 郁辉.杨钟羲年谱补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11] 靳良.《雪桥诗话》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9届硕士论文.
[12] 陈香娇.《雪桥诗话》清诗批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届硕士论文.
[13] 王佑夫.清代满族诗学的主要贡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3).
[14] 韩丽霞.杨钟羲名号与诗文集名考释[J].赤峰学院学报,2010(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307)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郑升,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诗歌、文论与云南地方文化;朱红华,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