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教育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班主任工作方式的转变
2013-04-29陆静
陆静
【摘要】文章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对职业教育高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以及生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对班主任的应对措施扣工作方式的转变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生特点 班主任 工作方式
职业教育是学生由学习转向就业的过渡时期,这五年时间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五年制高职生相比普通学生有着很大的教育优势:年龄较小,自身可塑性强,接受教育的周期长,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但是,高职生的年龄段正是学生从初中到大学的过渡时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巨大,受其影响和制约,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导致学生容易形成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年纪学生的不同特点,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这里主要从行为、学习和生活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
一、思想行为方面
刚刚进入高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其年龄平均处于15~17岁之间,心理发育尚不够成熟,对于独自学习生活往往感到不适应,在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引导下,往往会出现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情绪波动较为剧烈,对自身行为缺乏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2.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3.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缺乏正常的与人沟通的能力;4.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心理压力巨大;5.学习方面和就业方面所引发的忧虑心理。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一般表现为说谎、作弊、损坏公物等现象。对此,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优良的传统。在课余时间里,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健康教育,说明不良习惯的危害,并召开班会,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探讨,并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缓解学生的压力。
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但是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却更加巨大,在重压下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二、学习方面
学习的过程是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也是心理动机的自我调节过程。学习动机则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主要因素。当学习成为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学习的进步。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班主任处理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手段。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时间的漫长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学习缺乏动力,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思想还停留在初中教学的被动阶段,盲目等待老师的教导,对自身专业不够了解,不知从何学起。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其次,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习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就业的压力会使他们感到学习时间的有限,学习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从而使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而由于高年级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班主任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也应该随之改变,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以疏导教育为主。教师应根据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为学生出谋划策,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生活方面
职业教育的五年是学生由家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脱离父母独立生活的转变阶段,学生在生活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的教导。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刚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既有独立生活的新鲜感,又有对独立生活的不适应,往往缺乏自理能力和对金钱的把握能力,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差,自身安全意识差,这都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导。
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集体生活的磨练,以及心理的逐渐成熟,对于之前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出现攀比现象和恋爱倾向等常见问题。对此,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结合当前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形势,对利害关系进行分析,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行为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保驾护航。因此,高职院校要对班主任的素质进行严格的培训,保证班主任教师可以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教育每一个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