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的没落

2013-04-29修磊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鲁迅

摘 要:在小说《奔月》中,鲁迅通过一个平民化的近似于现代生活的故事,重新诠释了“后羿射日”这一古老神话。由《后羿射日》到《奔月》,这不仅是神话故事的再叙述,更是古代英雄在现代社会中的一次再现,是鲁迅对神话故事的再创造。鲁迅在作品中所立意创造的是一个坠入世俗的无奈英雄形象,同时,也是一个意味深长而具象征意义的社会符号。鲁迅站立于远离现代文明的“乡村中国”的土地上,以悲悯的目光注视着人生,并感受了人生的许多无常。他试图寻找中国现代的精神界战士却看到了无奈中的英雄和英雄的无奈。

关键词:鲁迅 《奔月》 英雄叙事

鲁迅的小说集我偏爱《故事新编》,没什么特别缘由,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呐喊》《彷徨》的沉重悲凉,《故事新编》多少显得轻松诙谐一点吧,而且这不经意的笔调之中却也浸透着鲁迅式的讽刺,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让人在莞尔一笑之后又切齿一怒,深深思考能悟出许多。而在《故事新编》中,我又偏爱写一个落魄英雄的故事的《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有一段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1}鲁迅即由此出发,大胆地改编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把这个怒射九日,铲除封■长蛇、西山文豹而为民除害、给人民带来生机的英雄置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里,集中表现了他在完成历史使命后的悲剧性遭遇和心态。

这篇小说作于鲁迅南下厦门之后,这时的鲁迅在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短暂兴奋之后,再次沉入感情和思想的痛苦之中,他曾搏杀一时,却感到了在中国社会与现实中的失望与绝望,尴尬与不幸,尤其感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鲁迅一再强调自己思想中有毒气鬼气,实际上他已经感到了人生的无聊与悲哀,真切地认识到自己绝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鲁迅是一个英雄,但他所经历的却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在这样的颓唐的思想境遇里,他实实在在地感到了“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2}。鲁迅《写在〈坟〉后面》中的一段话也许可以看做是他这一时期的一种心情:“我至今终于不明白我一向是在做什么。比方做土工的罢,做着做着,而不明白是在筑台呢还在掘坑。所知道的是即使是筑台,也无非要将自己从那上面跌下来或者显示老死;倘是掘坑,那就当然不过是埋掉自己。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3}鲁迅的冷静与深刻是无与伦比的,而鲁迅在这里对人的生命生存意义的理解,也许更是他人所不及的,这是一种真切地感受了人生的真实后的生命总结,甚或类似于羿经历了无物可射和嫦娥奔月后的心情了。在鲁迅的笔下,“庸人世界”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可抗拒和难以改变的世界,当然,也是英雄以自己的热情甚至生命换来的死寂般的冷漠和毫无悲剧的世界。纵观鲁迅“听将令”而创作的《呐喊》以及此后的《彷徨》,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以怎样的冷静与心情创造了一个没有英雄没有悲剧的庸庸碌碌无所事事的“庸人世界”,这个世界不但不会创造出自己的“英雄”,而且还会扼杀英雄、消解悲剧。即如在夏瑜所生存的死水世界里,革命者的鲜血只能做成毫无意义的“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难以理解和沟通,使社会人生处于一种荒诞与尴尬的境地,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荒诞意味而最终必定是悲剧结局的世界里,在无所事事中打发日子,如阿Q、闰土、七斤、华老栓、祥林嫂一样地活着。这样的人生环境当然与英雄无关,更不可能诞生真正的英雄,或者说,英雄在这样的无奈社会环境里,也只能是一个无奈的英雄。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羿是一位具有崇高感和悲剧感的英雄,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位英雄战胜邪恶的理想力量,但是,当我们进入鲁迅的《奔月》的本文阅读时,英雄、崇高、悲壮、理想,已经是十分陌生的概念了。那个能射太阳猛兽的勇士在鲁迅的作品中被重新阐释,英雄的场景已经退出,而代之以世俗化的人生社会。在这里鲁迅所运用的反讽艺术,在对英雄人物羿和眉间尺的重新阐释中,获得了新的定位。英雄与悲剧、崇高往往联系在一起,但鲁迅笔下没有真正的英雄悲剧,鲁迅笔下的悲剧是一种“无所事事的悲剧”,社会人被包围在一种悲凉的社会氛围之中,体现出自身生活的悲哀,引发人们的同情,但却无法给人们以崇高的审美感受。

羿出现的场景是一个庸俗无奈的社会,这里既没有九个太阳可供羿来施展箭法,连像样的野兽也难以见到。羿纵有无与伦比的箭法,却只能是打几匹乌鸦与嫦娥做“乌鸦炸酱面”。羿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一变而为无奈的无用武之地的英雄,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角色变化,表现了社会场景的变化和写作者个人心境的变化。

在上古神话中,羿作为英雄人物是与太阳处在对立的位置上的,这种对立使他可以有足够施展其才能的场所,表现其英雄本色。但在鲁迅的《奔月》中,羿没有出现在有九个太阳的时代,而是出现在一个无聊而空虚的时代里,他所面对的不再是九个太阳和凶猛的动物,而是他的虚荣的妻子嫦娥和满目的凄凉。由《后羿射日》到《奔月》,这不仅是神话故事的再叙述,而且是古代英雄在现代社会中的一次再现,是鲁迅对神话故事的再创造。由此,我们可以接触到鲁迅小说的真实。《奔月》是一个反讽性的文本,一方面羿是古代叱咤风云的英雄,但另一方面却是一位陷于现实的庸常生活的“英雄”,羿是一位可以射日射猛兽的英雄,却在老婆面前无能为力,无法满足老婆的世俗需要的“过时英雄”。如果将羿的各种行为以及现实境遇组合起来,那么,鲁迅在作品中所立意创造的就是一个坠入世俗的无奈英雄形象,是荒诞的人生语境中的“过时”英雄,当然,也是一个意味深长而具象征意义的某种社会符号。

羿是一位英雄,却没有猎物可射。尽管羿在嫦娥面前曾有过射杀封■长蛇、西山文豹、黑熊的荣耀,但那毕竟是过去的“好时光”,他现在所遇到的,是“无物可射”的英雄尴尬:出得远门,也“满眼是胡蜂,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当英雄面对着这样的对手时,只有大叫“倒楣”,感叹无奈。不过,却很难用“生不逢时”来说明《奔月》中的羿,羿作为“过时的”英雄,他的悲剧意义在于没有对手,英雄陷入了一个新的“无物之阵”,而这种情形则是由于羿的“善射”所造成的。“他于是回想当年的食物,熊是只吃四个掌,驼留峰,其余的就赏给使女和家将们。后来大动物射完了,就吃野猪兔山鸡;射法又高强,要多少有多少。”他不觉叹息:“我的箭法真太巧妙了,竟射得遍地精光。那时谁料到只剩下乌鸦做菜……”羿由于“善射”而闻名,成为世人皆知的英雄,但同样由于他的善射,而使自己走到了无物可射的境地。在这里,羿已经没有了昔日英雄的条件,也不具备成为英雄的基础,羿剩下的只有“空虚”、无聊,当他“远绕三十里路才找到”一只麻雀,而且由于自己用力过猛而致麻雀粉碎时,一个反讽性的文本由此构成,即羿作为古代英雄的神话被世俗性的社会所消解,表现出某种人生的错位。

鲁迅作为现代最痛苦的灵魂,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社会里如羿这样的英雄的并无悲剧意义的下场,也品尝过羿的独特感,更看到了羿对世俗社会的反抗与认同,以及生活本身和英雄自身的荒诞感。在世俗人物与英雄的关系结构中,羿的妻子嫦娥、养鸡的老太婆和羿的学生逢蒙是世俗社会中的代表人物,羿与这些人物有着一种不可选择的关系。在这种结构关系中,羿已经彻底不是个英雄,没有人承认羿是“射日英雄”。于是,羿非常尴尬地陷入了一个荒诞而痛苦的境地,“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蹰”。这就是“现在时”的英雄羿。羿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自豪,但羿不能不承认他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忍受妻子嫦娥给他的白眼和埋怨;同时,羿也不能不承认他过去的所有荣耀,在他的记忆中正在变味,不得不面对让他感到难以理解的“对手”和社会现实。

羿的困境在于,他是英雄,却只能与乌鸦麻雀一类较量,甚至当他好不容易射到一匹大鸽子时,却不知正是射死了“一个老婆子”的“顶好的黑母鸡”;他的无奈在于,面对如此境地,一方面感到英雄的失落,一方面却也不为人所知。这个社会是人们不承认“英雄”因此也不会产生英雄的社会,也是个英雄被困并被消解的社会。英雄是射日、射杀猛兽的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位无力满足妻子要求的唯唯诺诺的“俗夫”。因此,当羿得知妻子偷吃了仙药奔月而去时,他要射月,“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但嫦娥奔向的月却没有因羿的射击而坠落,“却还是安然地悬着,发出和悦的更大的光辉,似乎毫無伤损”,“然而月亮不理他。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这同样是让英雄感到无可奈何的事情,也同样是英雄所面对的虚无与空虚。

然而最后,羿也只是说了一句:“我实在饿极了,还是赶快去做一盘辣子鸡,烙五斤饼来,给我吃了好睡觉。……女庚,你去吩咐王升,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他其实已无意与这个社会争什么了,他默认了自己的境遇,在这无聊的空虚中,他选择了继续活下去,在这无奈的现代社会中,孤独地等待和寻找英雄的出路。

鲁迅笔下的后羿不是处在充满敌意的周围世界中,他们没有“敌人”,是没有“敌人”的孤独。鲁迅站立于远离现代文明的“乡村中国”的土地上,以悲悯的目光注视着人生,并感受了人生的许多无常。他试图寻找中国现代精神界之战士却看到了无奈中的英雄和英雄的无奈。然而正是这无奈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可以成为我喜欢《奔月》的理由。

{1} 刘安.白话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1998:151.

{2} 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67.

{3} 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99.

作 者:修磊,文学博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编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
鲁迅虚拟(外一首)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解读鲁迅《呐喊》内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