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工夫
2013-04-29徐庆生
徐庆生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如何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理论 实践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缺乏实效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用政治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不强,而教学投入与教学成效之间的差距更是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落实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既是思想品德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学会将现实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利用政治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并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努力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贡献力量。
一、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探析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新知识、新理念,并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从三个方面构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体系。
1.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综合来说,人们世界观的形成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个人因素,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思维主体,思维间的差异会影响思维主体的世界观;二是外界因素,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这些环境会影响思维主体对世界的认识。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强化外界因素的作用,培养中学生以客观视角认识世界。浅白地说,即对世界上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2.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不可否认,当前处于中国教育下的许多青少年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素质不高,且极度缺乏人生规划意识,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又不能客观评价社会,对人生目标缺乏明确的概念。而这也造成许多中学生的人生观缺失,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3.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当具备最基本的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二是认识社会,并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向,明确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更应当全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增强学生对“价值”的认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1.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看,对中学生世界观的培养要结合不同的课题,第一要探究学生当前对世界的认识;第二要深入分析客观世界的具体特征,寻求客观世界与中学生心理特征相通的要点,要通过课堂教学震撼中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世界形成新的看法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课题的广度和深度,既不能偏离课题的主旨,又不能忽略每一个可培养学生世界观的细节。
例如《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一课,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篇单刀直入,直接向学生提问:规矩是什么?此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立刻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如有的学生回答:“上学不能迟到,这就是规矩。”又有学生回答:“爸妈教育我要爱护家人、朋友和亲人,这也是规矩。”笔者适时引导学生:“那么,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奥运会比赛中所有运动员都要遵守比赛规则,日本曾侵略中国,但我们从来都不乏日本朋友,这些是不是规矩?”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让学生掌握了“规矩不仅存在于我们身边,更存在于整个世界之中”这一定律,从而使学生对世界形成全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人生观
从理论层面来看,学生的人生观受两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个人因素,即人的个体生理机制所诱发的心理反应,如一个人生性豁达,则心胸开阔,继而会形成乐观的心态,即健康的人生观;反之,一个人的虚荣心较强,则可能会形成自私心理,继而会导致心理问题。其二是外部因素,即人的成长环境。而政治教师的任务是客观评价学生的人生观,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从实践层面来看,培养中学生的人生观需要教师制定长期的纠正策略与干预措施,进而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从命题来看,本课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视角的内涵,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的长处为切入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严格来说这与该课的实质教育目标存在较大的脱节,且这种引导方式所获得的仅是短期效果。而笔者在教授该课时正好相反,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实例为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目的、有目标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学习,不仅取得了长期效益,更增强了学生的目标意识。
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职责。从理论层面看,价值观是学生在内外因素诱使下所形成的一种认识,如有的学生偏好网络游戏,甚至因此而荒废学业,那么他对网络游戏的看法与评价也就是他本人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因为实践证实,纠正学生的价值观要么需要长期的介入干预,要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心理引导能力,即用“当头棒喝”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显而易见,后者更符合我们的教育。然而从实践层面来看,这正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要鱼,还是要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细心地讲解和谆谆引导,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鱼”,什么是“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实效,才能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重点学科,在当代的中国,思想品德教育甚至比其他“主要科目”更为重要。因为学不好知识至多做一名最底层的社会劳动者,而不具备一定的思想品质则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工夫,着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配合其他学科,为我国培养才德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