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
2013-04-29赵玲珍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在于使团队成员形成教育之智并养成教育之德,在实践操作中需要通过加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和加大经费的投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团队 教师 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赵玲珍(1965- ),女,江苏丹阳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职专业教师胜任力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B88000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68-02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的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这就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只有拥有一支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成员,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学校才能不断发展,教师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展现。
一、教师专业发展:铸就教师的职业信念、智慧与德性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国内专家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即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专业态度等结构因素。专业理念、精神、态度和动机铸就教师的职业信念与德性,专业知识、能力累积教师的职业智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教师的职业信念与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育信念是教师提升的关键所在,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始终,是教师生活中重要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取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已成为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的职业。有专家认为,职业社会化过程并非终止在进入职业的那一刻或在教师早期发展的任何一点上,教师职业的社会化是贯穿个人全部生涯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经验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坚持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充满高尚德性的伟大事业中以职业养德,以职责养力(力指生命力,表现为体力、意志力),以情感育人,以道德育人,以智慧育人,以人格育人,充分体现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感,借助巨人的肩膀使自己更快地腾飞,加速自我发展的步伐。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有赖于教师个人的学习、实践和反思,又需要学校提供平台、创新机制。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比较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和个体性,认为教师工作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个人性,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以个体反思的方式实现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师工作已不再是单向度的文化传递,而是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主体间的相互理解,教师合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向度,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由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是在自愿、自主的前提下,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由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形成梯度差别的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的正式群体,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学团队建设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促进合作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情感动力。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主观的情感、动机和愿望是决定性因素,外在的激励或约束都必须通过激发主体内在的主动性、积极性而起作用。教学团队是教师为实现专业成长和发展,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的团队,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这种团队合作模式为教师发展营造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和谐环境,能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和集体创新的信心、热情与勇气。同时,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存在梯度和差异,能形成多元化、开放性的互动性批判,使得教师认识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的意愿。
第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工作效度。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愿景相互协作,完成需要共同努力的任务。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教师合作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改善以及学校变革的有效实施,更为基于现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生成提供了可能。学者卡耐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他人相处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基于同事合作式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式的、生成式的专业探索与成长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融为一体的过程,使得教师知识在群体中不断地流动并逐步增值。同时,随着学生知识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教学内容和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专业发展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知识、技能、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才能在有限的师资资源下提升整体效率,产生思想的火花,形成创造的源泉,促进教学团队专业发展目标的达成。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载体、核心、激励与保障
(一)载体:加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共同而清晰的目标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既要能体现团队未来发展的远景目标,又要能转化为近期的、具体可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每个成员都要非常明确这一共同愿景目标,愿意为实现这一目标与其他成员相互协作,并在此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教师的共同目标应该是教书育人,全面提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是龙头,课程(群)建设是核心;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教学团队建设是根本:教学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群)建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学校要在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把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或优质课程群建设作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绩效目标,集中有限资源支持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成长。在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要鼓励教师对教学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性实验和批判性反思,根据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改革实践,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要以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群)建设为依托,发挥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专兼职教师结合,真正形成优势互补、紧密协作的团队工作与学习氛围,为教师个体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使教师逐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育的执教能力,升华专业精神,从而使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核心: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
教学团队是动态的,其工作绩效与团队负责人的学识、人格、领导力等密切相关,因此遴选和培养“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型教学团队领军人物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关键。首先,要做好团队负责人的遴选和培养工作。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能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和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强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胸襟开阔、甘于奉献的领军人物担任团队负责人。其次,要明确教学团队负责人的权利、职责和义务。根据团队发展阶段,可以赋予团队负责人适当的人权、物权和财权。例如,团队负责人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要求自主进行团队成员的“组阁”,与团队成员共同研究确定内部管理方式、考核内容和程序以及薪酬发放标准等。同时,要明确团队负责人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特别是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职责,形成对负责人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最后,要为团队带头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尊重教学团队的学术地位,破除学校传统的系部、教研室组织管理模式和文化影响,充分发挥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影响力,使其带领成员制定共同愿景,组织分工协作,实施内部管理,从而实现团队目标、促进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
(三)激励: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创建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保证团队成员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学校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就需要强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功能,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其中,最主要的激励手段包括制度激励、感情激励和事业激励。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和所得到的报酬,与一个与自己条件相等的人所作的贡献与报酬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等或相近,双方就有公平感,否则就会有不公平感。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人除了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外,还有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而后者是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要。哈佛大学的康特教授说过:“薪资报酬是一种权利,只有肯定了才是礼物。”这充分说明了感情激励的重要性。
对教学团队负责人及其团队成员要进行分层次考核,团队成员的考核由团队负责人实施,团队负责人的考核由学校实施,逐步建立团队整体绩效、团队负责人和成员个人业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并从过去重视个人业绩的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导向的绩效考核转变。将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结合,对专业教师和团队负责人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指标量化和细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评价目的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评价主体上,体现多元性;评价方法上,实现多样化;评价结果上,着眼于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改进的功能,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保障:加大经费与基础投入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总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需要拥有确切的团队资源,并且掌握资源的配置权,例如,资金、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以及信息接触的权限等。学校要设立教学团队建设的专项经费,为教学团队提供必要的团队工作条件,如实训室、工作室、仪器设备、文献资料等,资助教学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参加培训与进修、参观与交流,开展重大教改项目立项研究等。
[参考文献]
[1]李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6(5).
[2]付永昌.合作文化视阈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08(2).
[3]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
[4]饶从满,张贵新.教师合作: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5]崔允漷.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教育研究,2008(6).
[6]白福民.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