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研究
2013-04-29冯跃梅
冯跃梅
摘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职业学校的重视。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校文化 企业文化 校企融合
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的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能够零距离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能“下的去,用的上,留的住”。但是从现实来看,不少中职毕业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和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适应期变长,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和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所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怎样适应中职学生就业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几种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要使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内化。尽管有人极力倡导实现两者之间的“零距离”衔接,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差异只能缩小,不可能完全实现“大一统”。比较客观的做法则是两者之间最大限度的相互融通与优势互补。学校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企业文化调查和企业文化内容展示,邀请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组织实训实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通过宣传和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树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实施像企业那样严格、规范、标准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不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促使学生了解熟悉企业文化的精髓,纠正认知上的偏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通过源源不断地向企业输送人才,影响和提升企业文化。
二、寻找两种文化的衔接点
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过程中,常常以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正向作用为主,以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反向作用为辅,校企双方,企业是主导力量,校园文化的转化是在企业文化主导下的转化。企业的主导性作用表现有三:一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很多企业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和设备优势,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经常提供人才市场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途径,使得校园文化凸显出职业化、社会化的个性特质。二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派出有学识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还有些企业的技术专家应邀到学校举办讲座、带实验实训。他们同时带去了企业的理念和价值观,与学校文化互渗和融合,从而提升和创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三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与院校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订单式育人模式,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来实施。
学校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学结合的载体,寻求校企文化对接的有效衔接点,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校企联合、定向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依托。校企合作过程中,文化交融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而文化吸纳是校企合作的一种相互追求。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功,没有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战略意义,为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教育资源的提供、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设定等方式,参与到高职院校对职员的培养过程中,以实现自身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校企共建校企文化活动的平台
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应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突出实训环节,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教学环境尽可能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始终以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企业和社会零距离的配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以优良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支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企业一线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在课堂知识学习和校内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在校外某企、事业单位经历实际的生产、经营、服务、生活等实践,能提高学生诸多素质,如敬业精神、责任心、质量意识、服务态度、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风险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及身心健康范畴的职业素质在企业一线工作中的反复磨练和熏陶中逐步养成。学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
总之,学生在毕业之前一般已度过了12年左右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同,长期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长大的学生,对于企业文化产生陌生感也就成为了一种客观现象。因此,对于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发仁.高职院校应建立企业化的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9(9).
[2]何兴楚.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标准[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3]雷久相.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