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研究 反思中提升
2013-04-29任碧娥
任碧娥
【摘要】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本的渠道,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研究实践和反思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让数学课堂焕发涌动的活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实践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有效的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出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走形式。课堂上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练习而练习,致使课堂出现了虚假性的繁荣,课堂效益极低。实践证明,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在实践的反思与改进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一、有效的课堂需要创设质朴真实的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每个细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教师该怎样评判?对生成的问题,应怎样处理?……但是现在有的教师把情境设置当作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创设情境成为追求时髦的一种时尚。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步计算的试题”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一天走到黑风山口时,突然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大道中间站着一位妖怪,挡住了唐僧师徒西行的去路。妖怪举起一妖牌大声说道:“要过此地,需解此题。”你们想不想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生:想!
师出示:计算74+100÷5×3
这道题中含有几种算法?
生:含有加法、除法和乘法三种运算。
师: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计算这道题要几步呢?你们能不能帮唐僧师徒这个忙呢?
生:两步。三步。(意见不统一)
(二)合作探究
……(省略)
师:你们想不想继续往下听故事。
孙悟空一见这道题,就说“小意思,小意思”,一会儿就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师徒四人继续西行,走了不远,路的中间有一大门,挡住了去路。门上写有一道算式:(460-280)×(200-160),写上正确答案此门自然打开。此次唐僧师徒问难了,你们能不能再帮他们一次?
……(省略)
像这样的情境,能给这节课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我想,在创设情境前,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上面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创设,确实对小学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创设情境的目的不应该仅此而已,更应该为学习数学服务,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思考,有所回味,有所启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理性认识情境创设,追求情境创设的质朴真实、简单实用。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柯老师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她给孩子们讲“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吃。”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猴子吃。怎么样?”小猴子却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些吧?”猴王一拍桌子,慷慨地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个小猴,这下高兴了吧?”小猴开心的笑了,猴王也笑了。听完故事,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自禁的笑了。随后,柯老师意味深长地问:“你们说,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兴趣、思绪引导到《商不变的性质》教学的主题中。
以学生自我介绍作为引子,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对可能性的初步感知。这种情境的创设,无疑是真实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数学事实呈现给学生,只有质朴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二、有效的课堂需要经历有思维深度的活动体验
改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着力点。为了落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课程理念,有的教师课堂活动设计过多,结果教师被学生牵着走,课堂前松后紧,课堂练习少而匆忙,致使在学生不会处,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在学生理解不深或思维不畅时缺少启发……从而出现了“蜻蜒点水、收效低”的教学现象。
那么,怎样落实“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课程理念呢?我认为,教师应该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使自己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一个问题出来,热闹的课堂马上安静下来。但静悄悄的课堂并非一潭死水,那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进行。当思维一旦冲破了种种迷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以后,课堂一定会因为学生迫不及待的展示而重现勃勃生机。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我会想”环节中,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森林动物联欢会上,主持人把5千克水果分给了第一组的3只猴子,把15千克水果分给了的二组的9只松鼠,把30千克水果分给了第三组的18只小熊,到底哪一组平均每只动物分到的水果多呢?”学生困惑:“这种有余数算式怎么比较呢?”教师适时点拨:“能不能应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想办法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有了方向,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绕过余数的干扰,得出动物的只数扩大几倍,水果的重量也扩大了相同的倍数,所以每只动物分到的水果一样多。……一个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深层次思考的境界,学生们能对问题进行理性与深刻的思考,这样的结果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三、有效的课堂需要独特睿智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几乎满足于学生的一路凯歌,陶醉于学生尽善尽美的回答,而视学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惟恐躲之不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有正确而透彻的见解、独特而睿智的应答。只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才能使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错误资源巧妙利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们的课堂才会因错误而变得更美丽。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出示3时55分时的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显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有的学生说是4时55分。也有的学生说是3时55分。到底是4时55分,还是3时55分?学生各持己见。怎样处理这样的教学现状?是以教师的(或者是少数学生的)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以教师的方法代替学生的经历,还是让学生直视错误,自己来纠正错误呢?我采取了后者,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方案,设计了让学生拨钟面的活动。我提出:两位同学都看出时针靠近4,分针指向11,但到底是3时55分,还是4时55分?我们不妨来拨一拨我们的小闹钟,在拨之前,先提醒大家想一想,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什么方向转动的?(顺时针方向),下面请大家按照顺时针方向拨一拨钟,看谁拨得又对又快。结果一部分学生能很快地拨好,而一部分学生存在困难。然后教师请已经拨好了的学生介绍一下是怎样拨的。这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拨出上面的钟面。然后教师请大家再次观看教师的示范拨钟过程:3时—3时零5分—3时15分—3时30分—3时55分。这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你们发现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分针从12走到11,时针从3走到靠近4。所以这时的时刻应该是3时55分。如果是4时55分,钟面上分针和时针又分别走到哪儿?学生们都知道时针应从4走到靠近5,分针还是指向11。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错误,适时加以点拨,使教学难点有效地得到解决。
歌德说过:“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要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并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这一错误行为,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有效的课堂需要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师生教学关系的和谐程度相关。
有一次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当教到百分号的写法的时候,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大胆地说:“老师,您写得不太漂亮。”我回答说:“是吗?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说:“斜线再往右斜一点就好看了。”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比较漂亮的百分号,学生点点头。这种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了与老师合作的欲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处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交流与评价,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更高了。
实施有效的教学,是师者的永恒追求,更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对它的追寻与思考远非这些,它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