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探讨
2013-04-29王艳红,温国胜,伊力塔,张琳琳
王艳红,温国胜,伊力塔,张琳琳
摘要: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开展生态学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授课对象及其形式、教材选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及考核形式等方面综述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学;双语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72-0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实施双语教学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1]。而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大量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都引自外文文献,目前国际上代表生态学研究前沿的主要学术期刊以及专著出版物均为英文[2]。另外,我国大多数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较高,有许多的本科生大学英语过了六级,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却很差,查阅英文文献和写作英文文章费力,无法和外国专家用流畅的英语进行交流,这对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十分不利。因此,从长远观点来看,施行生态学双语教学,让学生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就可以见到、听到和说到专业英语词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助于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以提高其专业水平,还可以大力推动生态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然而,目前国内生态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迥异且各自为政,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仍处于一种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的状态[1]。因此,从授课对象及其形式、教材选用、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及考核形式等方面对生态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学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授课对象及其形式不明确。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应该是经过一个阶段的英语强化训练,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大学生[3,4]。而现在某些高校往往不按照教学规律办事,盲目追求或“跟风式”地推行双语教学,没有明确授课对象。如此,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接触大量英文新知识时就会感到非常大的压力,从而产生畏难、抵触情绪,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双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英语上专业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用外语进行交流互动[3],而现有的双语教学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后果必然是极大地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缺乏合适的双语教材。拥有一本好教材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中文生态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多强调理论,忽略实践;且教材知识老化,与现代知识严重脱节[5]。在国内本科生态学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尽管许多高校能够选用外文原版教材,但也有一些高校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6]。特别是国外原版教材的“本土化”问题,许多高校完全遵循“拿来主义”,往往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致使教学内容不符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上不去[7]。
3.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许多高校的生态学双语教师虽然均为学校遴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项培训,且大多数老师外语口语不是很好,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准备,最终却将双语课上成了语言课,再加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负担重、备课量大,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所以其积极性难以长久地保持下去[7]。
4.教学模式僵化。目前生态学双语教学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强、积极性较差、发言次数少等[4,8]。现有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沉浸法、过渡法和维持法3种[7],其中,沉浸法是完全采用第二语言(英语)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过渡法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课堂教学语言中英语的分量;维持法是同时采用英语和母语两种语言,来维持基本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然而,一些高校的却一味追求“高度”,脱离实际情况,直接将生态学双语课上成了“语言课”,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较差。
5.考核形式单一。受传统考核方法的影响,目前生态学双语教学多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这种只注重期末考试的考核方法[7],此种考核方式的长期存在将难以提高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从而难以真正将生态学双语课程办成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特色课程。
二、提高生态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1.明确授课对象及其形式。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应该是已经具备一定的大学英语学习经历的大二下学期或大三的学生[3,4],而且已经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等生物学基础课程,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具备了实施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开课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课学习情况等做个摸底调查,针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既能调动英语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挫伤英语基础差学生的信心。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双语教学的授课形式应以小班上课为主[3],以便适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教材。根据我国高校的现状,从事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应选择、引用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并尽量使之本土化。在选用教材时,需遵循新颖性、实用性和难易适中性3项原则[7]。目前,国内各高校选用的主要生态学双语教材如表1所示。其中Molles编著的《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以其新颖的编写理念,深入浅出的组织结构,图文并茂的风格和便宜的价格等成为目前生态学双语教学的主要教材。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双语教学的任务,在不违反版权法的前提下,对原版教材中不符合国内学生情况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1],然后编成讲义,以解决目前原版教材品种少的困境,对于难以组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生态学方面的外文专业读物、电子音像资料、外文专业网站、课程辅导网站等各种类型的辅导资料,开拓学生的生态学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学生获得宽广的专业知识。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师资问题已成为双语教学的瓶颈[1]。为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师资的培养和建设。一方面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对教师进行听、说专项训练。其次,积极拓展其它多种培训途径,如选派优秀的有志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国培训或到其他高校学习,交流经验和体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在校内举办英语学术报告等[7]。第三,鼓励授课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5]。此外,学校应在工作量计算、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双语教学的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提高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选取多元教学模式。当前,搞好生态学的双语教学必须有效利用新兴科技手段,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及时选取多元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为此,其一,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的陈旧的、片面的和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归宿和核心地位。其二,优化讲授方式。反对僵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多媒体、电视、网络以及应用软件来改进传统的课堂讲授法[4],把启发式、实验式、讨论式等教学法结合起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其三,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播放一些有关自然现象和野生动植物的英文原版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条件的老师也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个人网页,适时有效解答疑难问题等[7]。另外,针对目前存在的将生态学双语课上成“语言课”的情况,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应慎重,现有的研究表明过渡法和维持法的教学效果较好[9],最好是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分简单渗透、整合和双语思维三个阶段[7],循序渐进地开展,以此不断改进和完善生态学双语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有更大的提高。
5.考核形式多样化。为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生态学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将学习过程的考查与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采用笔试、口试、课堂讨论以及论文撰写等多种考核形式。此外,闭卷考试中可设置大约30%的题目为全英文方式,并要求用英文作答,这种结构化评分方法[4],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评价学生的生态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在生态学方面综合能力的目的。
此外,搞好本科生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在持续实现双语教学创新的基础上[6]。首先,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双语教学,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进行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行双语教学,鼓励富于创新思维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到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来,并从学校层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其次,生态学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承担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生态学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4.
[2]吴大付,孙夏耘,任秀娟,李东方.对《生态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08,(16):46-47.
[3]闫华晓,赵辉,高登征,邹玉红.“基础生态学”双语教学的研究[J].教研探索,2008,(1):21.
[4]刘方明,张丽敏,张卫东.普通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1):17.
[5]陈坤,张娅婷,杨桂芳.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4):80-81.
[6]黎中宝.大学本科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2010,11(01):90-94.
[7]张璐,苏志尧.森林生态学双语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07,(4):73-75.
[8]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0,(1):51-55.
[9]王宁.生态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4):125-128.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No.2013110034;2013110023;TD1103;ZD1001;YB1005;B1041;
YB1101),浙江农林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3130013)
作者简介:王艳红(1977—),女,河南洛阳市人,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入侵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