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

2013-04-29张小龙

考试周刊 2013年58期
关键词:应用形式支架式教学模式

张小龙

摘 要: 要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其含义、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式,并在实践中探讨实现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支架式教学模式 应用形式

支架本来是建筑学的术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脚手架。运用到教育学中,顾名思义,支架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学习者提供帮助。研究证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分析

1.正确理解和把握支架的含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需要对支架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理解,否则容易出现对支架含义的误解,还可能将支架的含义扩大或缩小,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正确认识支架的原因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任意地向学生呈现一个图表,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及列出一些问题就可以将其看做是教学支架。那么教学中的支架是什么呢?可以用例子进行生动的说明,一个人在完成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时,当其正处于孤立无援或身心疲惫时,给予其相应的引导并帮助其达到最终目标,这一“扶手”就是真正的支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情感及态度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开展支架式教学。此外,教师还要对学习过程设计中的助学与支架教学进行合理区分,以免二者混淆影响教学效果。支架教学中的支架不一定包括助学中的工具、问题、图表及建议等,但是能够对助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理解支架时,有的人觉得很多东西都不能作为支架,其实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支架并非全部枯燥难懂的理论或工具,有时一个暗示、简单的表格和一段话都是支架,前提是设计的合理、科学和准确。

2.正确认识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如图1所示,图中椭圆的边界是指维果斯基所说的最邻近发展区中的第一水平和第二水平。水平是指人类所学的知识达到了某一高度,并不包括所有知识内容。最邻近发展区是指图中内部两个椭圆之间的区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第一椭圆区域作为搭建支架的出发点,向最邻近发展区迈进,即将第二水平当做教学目标。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并不一定要使学生达到第二水平,而是要将其当做自己前进的动力,尽可能使教学目标向最邻近发展区靠拢。

图1

3.灵活地运用支架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划分支架类型和教学策略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见二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及相互作用的。教师有时在解决化学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化学教学策略,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支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能为了刻意地追求教学方法的运用选择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要灵活地运用,实现优化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两种形式

1.范例支架教学

范例就是举例子,是学习中包含特定主题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成果形式,这种学习成果符合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先前学生的作品范例,以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电子档案完成学习任务,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制作出比较适合的范例。教师运用好的范例不仅能够避免解释复杂的问题,还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减轻其学习的压力,使其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除了电子文档等有形的实体可将其作为范例外,教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同样可以作为范例。这种非实体范例的展示有赖于教师语言的指导和说明,并突出重要的内容。

本文列举了高一化学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的教学案例,教学重点是讲解大气污染、居室污染、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为各个小组,并且让每个小组自己选出一位组长。然后为每个小组布置与化学污染问题相关的任务,每个小组收集一个与化学污染相关的故事,并将故事呈现给班上的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讨论。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在某地区的村寨里,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出生过男孩,当地的人们就比较着急,到底该怎么办呢?不少人祈求神灵的保护,没有什么效果。后找来了风水先生,他说:“曾经有支地质队在该地区寻矿,破坏了当地的风水!”于是人们就向地质队索要当地的“风水”,地质队回到该地区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当年探矿时钻井导致含有铍的泉水被引了出来,这一污染源得到了扩散,人们长时期引用含有超高铍含量的饮用水,致使只生女孩而不生男孩的问题。后来,水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该地区开始有男孩出生。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故事时,其实就是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听了教师的讲课,在收集资料和汇报结果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效率逐渐提高。

2.图表支架教学

图表的种类很多,如表格、图式等,能够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复杂问题的脉络直观地表示出来,其在描述信息时是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特别适用于学生解释、分析、综合和评价事物等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图表具有多元化的形式,比较常用的有概念图、表格、时间线和流程图等。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和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师设计的实验分别比较了镁、铝及酸的反应;钠、镁及铝与水之间的反应;三种元素对应的氯盐与NaOH。

学生经过上述实验,将表格1补充完整。最后得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这一图表支架是比较简单的,而表格却是在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第一组说明:金属性Na>Mg>Al;第二、三组分别说明:金属性Mg>Al、NaOH>Mg(OH)■>Al(OH)■,从而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优化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迎.支架式教学:概念、手段及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胡凤姣.简析支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2(5).

猜你喜欢

应用形式支架式教学模式
基于PLC的PID控制算法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基于中程无人机测绘系统测制地形图的应用研究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小项目中的应用举隅
浅析窗帘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应用暗示教学法的尝试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维吾尔巴旦木纹样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