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2013-04-29龚豪杰谷帅玺
龚豪杰 谷帅玺
摘 要: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问题反馈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反映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内涵,结合课改实施现状,研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理念。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课程实施现状 课程改革
1.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与内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习惯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它既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历史与现状,又考虑到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又考虑到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基础,力求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体系,以适应世界体育课程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水平”。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对整体课程的改革提出明确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改变课程结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意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1.4关注个体差异性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待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不会主动参与到運动中。
2.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2.1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将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体育课的健康价值,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2.2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充满快乐
充分运动的快乐。体育课以身体练习为主,在身体练习过程中机体要承受一定运动负荷,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废物经过呼吸和汗液加速排出,各个器官和肢体都得到活动,左右脑半球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体会到运动后全身爽快、舒畅的感觉,同时达到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的目的,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的独特魅力。
充分学习的快乐。人天生存在发展需求,在认知方面,就是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合理安排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不同运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满足他们好奇、探究、体验的心理。在同一内容的教学中要体会出动作的难度、熟练度和质量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运动技能提高的快乐。
充分交流的快乐。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方便得多了,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都少不了学生的合作,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教师应通过合理运用组织方法,使学生体验与人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使思想与思想交流,行为对行为产生影响。
2.3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体现民主。
民主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安排教学过程,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师生之间对话的畅通,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
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体育课要面向全体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也乐于关注少数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新课程下,我们要转变这种观点,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权利。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多想想,学生在干什么,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做,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注学生差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我们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胜,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否则,学生就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2.4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强调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我们要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加健身性和趣味性强的球类、舞蹈、民族传统体育和新体育运动。通过多样性、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样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的开放。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相应地进行改革。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即主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活动中学习锻炼,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开放。以前我们把测验和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因为运动能力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影响很大,所以就出现了有的学生不用努力就能得到优,而有的学生不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优的情况,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心理和行为。体育课上我们应发挥教师、小组和学生的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评价,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
2.5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应全面参与。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采用的是前苏联“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统一口令,学生统一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用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只认准一种目标、一种结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学习是一种“内在学习”,让学生全面地参与教学过程。
3.结语
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纯竞技运动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于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统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究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6.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