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莫忘“说”
2013-04-29毛幸运
毛幸运
摘 要: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重视积累说的素材和语言,培养说的意识,训练说的能力,将口头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口头表达 书面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由此可见,在作文训练中,“说”与“写”同样重要,“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不能忽视口头表达训练。然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而忽视口头表达的训练,课堂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作文课往往成为师生双方都感到困惑和头疼的课。为了突破“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的困境,我在作文教学中一贯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说”、“写”并重,将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留心观察,积累说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写得好,必然要有充实的内容。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现实生活就是作文素材的不竭之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社会生活的变化、校园生活的乐趣、家庭生活的温馨……这些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作文的源泉。然而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學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难以发现写作素材。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细心感受,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走出不知道写什么或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困境。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快乐的课间》时,考虑到课间活动学生都很熟悉、很喜欢,习作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间活动的场景,并围绕“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课间活动真快乐”这两个主题进行观察,然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以“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略写课间活动的场面。再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并提供一些参考词语,让学生选择运用。通过这样的观察指导,学生积累了素材,通过口头表达的指导和训练降低了习作难度,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习作。只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使他们积累了写作素材,习作自然就简单多了。
二、广泛阅读,积累说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广泛的阅读不仅是汇通文句、解释字义,最要紧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由此看来,让学生多阅读、多揣摩,在阅读积累上狠下工夫,是学生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的有效途径。当前语文老师多重视阅读积累,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指导学生做好“采蜜集”之类的读书笔记,并且在花样上不断翻新,然而,仅这样,学生就能把文本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采再多的蜜,不会自己酿蜜也是徒劳的。要使学生内化语言、实现语言文字的迁移和运用,感悟是关键。感悟指学生在阅读、摘录过程中感受领悟作品的语言及语言蕴含的思想文化,在阅读中思考,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产生共鸣、高兴、愤怒、悲伤……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也就学会了驾驭语言文字。能驾驭语言文字的人,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正确生动地表达出来,写作起来自然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不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每周“二读三记”。二读为至少读两篇课外读物,三记是记好词好句、好的段落和开头结尾;记下看到的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事物;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我还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自己所做的读书笔记进行反刍,反复地读、品、思,若有灵感则随时记录。即便是阅读新文本也要求学生边读、边品味、思考,随时记录与作者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思想在感悟中深刻,人格在感悟中升华,写作能力在感悟中提高。
三、创设情境,培养说的意识
有的学生上课不愿说、不敢说,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在训练之初,首先应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认识到:我不是观众,我是课堂的主角,我少说了一回,就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学生只有有了这种认识,才会主动地说、积极地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其次,教师要善于通过谈话、游戏、图画展示、播放优美的音乐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手段,积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说话训练的机会,给予他们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不断强化说话意识。如在教学《我想对妈妈说》这篇作文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表现感人母爱故事的小短片,然后和他们一起跟着音乐唱《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歌曲。慢慢地,我发现学生的情绪被一点一点地触动,从他们闪着泪花的眼里我看出了他们涌起对妈妈的感激、思念之情,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谈谈自己亲爱的妈妈,谈谈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孩子们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他们侃侃而谈,话语里饱含深情,妈妈们的形象变得那么具体、生动、丰满、感人。在之后的作文讲评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自己在写作指导课说话环节中的表现,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让他们认识到,积极的口头表达和课堂表现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强化和引导,学生在写作指导课上的说话欲望大大增强,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文章自然越写越好。
四、注重指导,训练说的能力
“厚积薄发”并不意味着有了“厚积”就一定会“薄发”。要“发”得好,不仅要有“发”的能力,而且要适时而发。如何才能发得恰当、发得适时呢?这有赖于教师的精心指导。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不能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该引导学生把握好作文要求的正确航向,让学生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要做好说话之后的评价指导工作,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几种方式灵活互动,让“说者”与“听者”都能在评价中取长补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还要重视标准尺度的把握,不能过于严苛、呆板,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原生态的表达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表达的积极性,尽量使每个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文学潜能都得到发挥。
总之,口头表达练是作文指导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视口头训练、将口头表达训练和书面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才会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敏.小学作文教学的错位与回归.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2]刘玉明.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考试周刊,2011(55).
[3]贾玉红.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新课程(中),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