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实施
2013-04-29薛永生
薛永生
摘 要: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何为“有效”,主要是指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新的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高效。
關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实施
语文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要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不但要靠“教”,更要使学生会“学”。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好文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形成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一、制定明确具体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首先,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的首要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篇课文中,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目标,也应作明确规定。只有具备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其次,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目标也不止一个,分清主次很重要。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就高了。
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实施有效教学。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效率高,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人场关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会有较大的感召力,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高。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实施有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1.开展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查工具书及资料,提前预习课文,经典诗文的朗读与背诵,等等,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摄取知识,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适当地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使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完成同一任务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合作学习是集个人智慧为集体成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
3.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学习。
阅读教学中的小组探究学习,应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阅读是小组探究阅读的基础,小组探究是自主阅读的升华。小组探究之前要设计好具体的问题和明确的阅读任务,阅读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分析、理解、感悟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