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陨石来袭电影中的拦截方法靠谱吗?

2013-04-29

科技生活 2013年6期
关键词:陨石小行星天体

陨石咆哮着砸向俄罗斯,让人类对来自宇宙的灾难达成了共识。好莱坞绝不会放过这种话题,以陨石撞地球为题材的科幻电影再次被翻出。电影中的那些拦截方法真的有用吗?

在不同国家的人们还在守着自己的四角天空,发展各种武器以防范别国导弹打击的时候,一个来势凶猛的天外来客,却给了全人类一个下马威。

2月15日,一颗陨石撕破大气层,拖着浓烟滚滚的尾巴,咆哮着砸向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

在前苏联时期乃至现在,这里都是俄罗斯军用核武器的制造基地,就是在这样一个防空力量并不薄弱的地方,陨石的突然袭击还是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造成了至少1200人受伤。这些伤害主要是玻璃碎裂造成的挫伤、骨折、割伤和脑外伤等。

“我真的以为,世界末日来了”

“如同世界末日电影中的场景一样,”20岁的车里雅宾斯克州居民古尔纳·拉杜德卡说,“爆炸声就在我身后响起。每件东西都像被点燃了,周围的一切都发出耀眼的白光。”

而康斯坦丁·扎瑞诺夫当时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眼前闪过一道巨大的白色闪电。”他刚开始还以为是附近出了什么事,“但一分钟之后,我听到一声巨大爆炸声。”后来,他发现很多人家的窗户都被震落了,街道上遍地都是碎玻璃。

爆炸声响彻天空,车里雅宾斯克州市中心列宁大街上的窗户玻璃都被震碎,爆炸后巨大的冲击波在公寓楼内都可以感受得到,就连住在19层楼高的居民都说,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波。

“袭击”发生后,俄罗斯内务部发表声明说,发现了三个陨石残骸可能坠落的地点。两个在巴尔库尔区,另外一个在该州兹拉托乌斯特市郊区。在切巴尔库尔湖岸边,陨石甚至将地面冲击出了一个直径约6米的大坑。

据俄罗斯科学院估计,这块陨石重十吨左右,以不低于54000公里的时速进入大气层,这个速度是子弹速度的15倍。估计在距地面30至50公里处爆炸分裂。

美国宇航局马歇尔航天中心流星体环境办公室首席科学家比尔·库克认为,这块陨石其实是大约一年前脱离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存在了30多秒,随后飞到地球上空19公里至24公里时发生剧烈爆炸并碎裂。但幸运的是,“大气吸收了绝大部分能量”。

小陨石无法被人类监控

撞击事件发生后,全球的科学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这里。而人们讨论最多的是,为什么这样一颗小天体会突破人们的重重监测,砸向地球。

比尔·库克介绍说,来自彗星或小行星的小型流星体撞击地球的情况很常见,地球每天会迎来80吨太空物质,小汽车大小的天体落入地球的频率约为每月一次。

“每年落在地球的陨石确实数不胜数。”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有些尺寸很小的陨石在进入大气层时就燃烧殆尽了。这就是人们看到的流星雨。而一些体积稍大的,进入大气层时没有烧尽的,就形成陨石落在地面。但是地球上大部分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所以很多落到海里的陨石,人们并不会注意,只有落在地面的,甚至是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的陨石,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王思潮看来,人们没有提前预警到小行星的坠落,“是完全可能的”。目前全世界有很多的天文望远镜对准太空不断扫描,但是一些望远镜都有各自特定的科研目标,并不是每天都进行全天扫描。而即便是全天巡看的望远镜,观测的天区也有限。同时天体也是在不断不变化的,面对浩瀚的星空,人类有限的天文望远镜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再加上这次袭击城市的小行星,个头并不算大,而且陨石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无论使用光学方法,还是使用雷达,这种目标的亮度都随着到我们距离的四次方衰减。因此,陨石在离我们较远时是无法被观测到的。

拦截手段能否成真

在这次事件中,除了车里雅宾斯克州外,俄秋明州、库尔干州等地,以及哈萨克斯坦境内都发生了“陨石雨”,而车里雅宾斯克州受冲击最为严重。

而后,古巴国家电视台也报道,古巴中部一个小镇的居民称当地14日晚间也发生了一起陨石坠落。

一连串的陨石坠落事件,尽管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它似乎也在提醒人们:是时候想办法对付这些天外来客了。

追溯历史,人类意识到小天体可能会威胁到地球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一些天文学家首先提出应该监测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并做好摧毁它们的准备。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冷战的背景下,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发展军备的借口。

直到1993年,天文学家苏梅克夫妇和天文爱好者列维的一项发现,才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他们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彗星,也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这颗彗星在1994年,与木星相撞,在人们面前活生生地演示了一次天体大碰撞。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内的天体撞击事件。

这颗彗星在距木星4万公里时因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分裂为21个小碎块,其中威力最大的一块碎片,其能量相当于六万亿吨TNT炸药(当量相当于全球核武器储备总和的750倍)。撞击给木星造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径还长。幸运的是木星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这次撞击对地球并无任何影响。

在宇宙的尺度中,这一几乎发生在人类家门口的撞击事件,改变了人类对待小天体撞击事件的态度。

1993年,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在意大利埃里斯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探讨了近地小天体可能撞击地球的问题,并发表了对小天体的防御宣言——《埃里斯宣言》。宣言中的一项说:地球有可能发生一次足以毁灭人类文明的近地小天体碰撞,不过这种威胁近期还不算严重,但它绝不亚于其他自然灾害。这种威胁是现实的,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协调努力,唤起公众注意。

人类第一次,对来自于未知宇宙的灾难达成了共识。

借着这股风潮,好莱坞也掀起了一股以彗星撞地球为题材的科幻电影。这一时期虽然出品的影片数量不多,但是由于影片的真实性极强,科学逻辑严密,有些至今看来仍堪称经典,比如《世界末日》《陨石大冲撞》等。

这些影片里面应用的陨石拦截方法,也科学得令人很难怀疑。似乎若真有这类情况在现实发生,照葫芦画瓢,实际效果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去,但是果真如此吗?

在《世界末日》中,人类发现一颗巨大的陨石正朝地球方向奔来,并将于18日内撞上地球时,美国太空总署想出阻止该陨石与地球相撞造成人类毁灭的办法:派人登陆陨石的表面,钻洞贯穿至陨石的地心,放入核弹引爆。影片的结尾,人类最终成功爆破了这颗巨大的陨石。但是主人公却没能活着回到地球。

在18天的时间内,每一秒钟都是宝贵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核爆被认为是最能救急的方式。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如果小行星已逼近地球,所剩时间不多,定向核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具体操作,可以首先发射一架宇宙侦察机,以确定小行星的轨迹、形状、大小等,再核爆。

在军事专家杜文龙看来,爆破方式实施起来比直接发射核弹头难度要大。

首先,着陆小行星的难度与着陆月球的难度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地球在动,小行星在动,探测器也在动,而且速度还不低。地球的速度是每秒30公里,小行星的速度是每秒38公里,探测器的速度也是在每秒30公里上下,运行方向还各不一样,并且小行星的直径非常小,所以实施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登陆成功后,怎样安装核弹头也是个问题,因为小行星体积小,引力就小,或者说几乎没有引力,那么,怎么固定降落在小行星上的宇航员和作业装备是个巨大的考验。如果登陆的小行星质地坚硬如陨铁,那么带去的钻探装备必然也要受限。不过这种爆破方式也有它的优点。对于普通质地的陨石来说,由于采用深层爆破方式,爆破效果会相对理想得多。这个方法一旦实施成功,对于分解小行星或者改变其轨道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样是使用核武器,利用核武器的强大威力,改变小天体的既定轨道,使它远离地球也是一个方法。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大2000万倍。在核武器的巨大冲击下,这些小行星将获得一个相反的冲量,从而偏离原来的轨道,避免撞向地球。

参考影片

电影:《世界末日》

导演:迈克尔·贝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 丽芙·泰勒

地区:美国

年代:1998

2火箭变轨

在电影《陨石大冲撞》中,主人公对陨石实施了成功的深埋爆破。但是后来他却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陨石碎成了两部分,继续向地球步步逼近。

这部电影中,陨石终于还原了它“并不好惹”的本来面目。在一些专家型的影迷看来,即便影片中的方法失败了,也还有补救的方法,那就是利用火箭再对小行星进行一次变轨。

有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可以“给小行星装一个引擎”,从动力学角度着手将小行星温柔地推开。小行星在太空中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只要稍微给它施加一点外力,就会对它数年或者数十年之后的轨迹造成很大的改变。

资料显示,只需一下时速达到1英里(即每小时1.6千米)的撞击,便足以使一颗小行星偏离轨道17万英里(即27.4万千米)之远。前提是这一切必须在撞击发生的前20年被完成。

杜文龙表示,这种应对方法也是当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目前还没有具体合理的解决办法。有人提出可以把火箭与小行星连在一起,用火箭的动力拖动它改变运行轨迹。但是火箭的动力是否足够在短期内推动小行星改变轨道是个未知数,而如果想长期给小行星一个动力,那么火箭燃料的补给又是一个问题。

参考影片

电影:《陨石大冲撞》

导演:咪咪·莱德

主演:伊利亚·伍德 瓦妮莎·

雷德格瑞夫 摩根·弗里曼

地区:美国

年代:1998

3激光融化

仔细一想,电影真是为拯救地球的毁灭设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在电影《第五元素》中,在未来的公元23世纪,地球面临着一场浩劫:一个炙热的星球将撞击地球。最后,靠一道从外星人体内射出的强烈激光束,摧毁了这个危险的天体,阻止了世界末日的发生。

虽然情节很像神话,但是激光是不是确实能够摧毁小天体,拯救地球呢?

这种情节的设置给了科学家们不小的启发。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加州理工大学一个科学家团队公布了一个新奇的计划:利用太阳能构建一个巨大的激光束相控阵,用以监测和提前销毁危及地球的小行星。

这一防御体系名为DE-STAR,也可以称为“定向能量轨道防御系统”。使用这种激光体系摧毁一颗直径大约为450米的小行星也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激光打击后,目标将会蒸发。

研究人员介绍说,该方法计划利用太阳的巨大能量,将其转化成大量的激光束,瞄准将给地球带来危险的小行星,在它们接近地球前就将其毁灭掉。

“这个方法能否落实是关键。”杜文龙表示,从理论上讲,激光武器是对付小行星最理想的办法,如果能量足够强大的话,可以在短时间把即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完全烧毁,或者通过改变它的质量、表面温度而改变它撞向地球的轨道。

但是从目前激光武器的研发阶段来看,并没有那样的实力。要想用激光武器烧毁小行星必须在小行星到达地球之前的外太空进行,那里距离地球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里。

而作为世界上发展激光武器最先进的国家美国,它现在拥有的激光武器最高射程仅仅为几十公里,最高不超过100公里,这对于拦截小行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在外太空观测小行星的轨道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命中目标。但是,目前的激光武器还有一个重大的弊端就是体积庞大,这样的设备是无法用航天设备搬到外太空的。

参考影片

电影:第五元素

导演:吕克·贝松

主演:布鲁斯·威利斯

地区:美国

年代:1997

4导弹拦截

在《末日流星》中,面对着从天而降的数以万计的陨石碎片。人类拿起了最简单的武器进行抵抗,导弹和火箭弹。

在电影中,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计算,有人负责开火,经过官兵的通力合作,终于击中了一颗陨石碎片。这在电影里是非常帅气的场景,但在现实中,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以这次落在俄罗斯的陨石为例。据俄科学院估计,降落在俄罗斯的陨石重十吨左右,以不低于54000公里的时速进入大气层,这个速度是子弹速度的15倍。估计在距地面30至50公里处爆炸分裂,即使经过爆炸后,有的陨石碎片速度变慢,但是想要拦截它们依然是天方夜谭。

“它们从爆炸到降落到地面只需要数秒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人们根本来不及反应。”杜文龙说。对于利用防空导弹自动拦截陨石碎片的方法也不太可能,因为防空导弹的探测系统是雷达,雷达探测敌情的主要方式就是靠敌方飞机、导弹的反射波,甚至是敌机的外形,但是陨石碎片本身就是石头,雷达是无法识别出高速下落的石头的。“所以不管是电影里说的用火箭弹拦截陨石,还是说用导弹进行拦截,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是难以实现的,就像用枪打导弹一样。”

参考影片

电影:末日流星

导演:厄尼·巴巴拉什

主演:比尔·坎贝尔

地区:美国

年代:2009

5其他奇思妙想的拦截方法

在《世界末日》中,陨石只给了地球18天的时间。而在现实中,这个时间段可能拉长到数月甚至是数年。一颗足以毁灭地球的陨石首先体积将会非常大,而这样体积的陨石,一早就会被科学家“盯上”。

所以,除了核爆,科学家还想出了一些时间周期较长的拦截小行星的方法。

“如果时间充足,则可以事先将一个登陆探测器发射到小行星的表面,取样分析小行星的成分、质地后,再确定具体的方法来对付它。”王思潮说,2001年2月 12日,美国的“尼尔舒梅克”号无人探测器成功地在一颗直径13千米,距地球3.16亿公里的“爱神”小行星上安全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登陆小行星的一次成功探索。

然后利用重力牵引的方式,使小行星变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俊杰说,改变小行星的轨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小行星们在太阳系中以10万公里每秒的速度飞驰,所以只需要很小的推力就可改变它的轨道。我们可以发射一艘核动力太空船,它的自身重力好比一根“无形”的绳索,由于重力和引力是相关联的,因此经过长年累月的影响,在太空船的引力作用下,小行星的运行轨道最终会被改变。除此之外,在小行星表面安装一台大型火箭发动机,通过发动机的力量,也能将小行星推离它原来的轨道,避免与地球相撞。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难点。飞船必须非常靠近小行星,而且要保证完全掌握其运行轨道。在发现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后,必须在预定碰撞时间至少20年前发射重力牵引机,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对小行星产生引力作用。因此,对于一些突发的威胁,这个方法就不那么灵光了。

此外,还有一些更富想象的办法被提出,例如:将阳光聚焦在小行星表面蒸发部分岩石来迫使它偏移;甚至将小行星刷成黑色,以便让来自太阳光的压力逐渐将这颗小行星推出构成威胁的轨道。

各种想法天马行空,每个似乎都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现阶段来看,人类对付这些天外来客还是力不从心。

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主任鲁斯兰·普霍夫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解决陨石和小行星威胁地球问题。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说,小行星是能量很大的天体,人为地干预小行星的轨道,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虽然有可能达到人类的预期效果,成功地改变小行星轨道,使地球免于灾难。但另一方面,人类的干预手段有失败的风险,小行星的轨道在改变后,可能仍会冲向地球。

在王思潮看来,“这些想法还只是停在理论阶段,未雨绸缪地进行演习是很重要的。”小行星是很复杂的天体,它的成分很不相同,有些主要成分是金属,有些还可能是冰。所以对付不同质地的小行星,在具体方法上肯定也有很多不同。如果不加以演习,一点点的失误,比如轨道或者爆炸当量计算不当等,都将使唯一挽救人类命运的机会失败。“不管哪种方法,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反复地试验和修正。” 王思潮说。

陨石碎片有没有辐射?

俄罗斯政府在搜集陨石碎片的过程中,提醒民众谨慎接近陨石碎片,以免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少国内媒体在转载的过程中提到陨石本身的辐射可能是其主要原因a。但是北京天文馆陨石专家张宝林并不这么认为,他表示陨石碎片本身的辐射对于人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危害。其实,放射性在我们的地球上是无处不在的。地球上放射性核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球形成时本来就有的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圈之中;另一类是人工辐射。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人工辐射,还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地球上的任何一块岩石都有辐射,就连我们装饰用的瓷砖、建筑材料水泥也有辐射,只不过这个辐射值非常小,处于安全的范围之内,远远小于国家标准。可以肯定的是,陨石碎片带有的辐射值远低于地球上的普通岩石。”张宝林说。

陨石常伴,地球无惧

话说回来,从古至今,陨石一直在和地球进行“亲密接触”。在古代,人们往往把陨石当作圣物。古罗马人在陨石坠落的地方盖起钟楼来供奉。匈牙利人则把陨石抬进教堂,用链子锁起来,以防这个“神的礼物”飞回天上。

根据美国1992年解密的国防支持项目(DSP)卫星资料显示,1975年到1992年的17年间,DSP卫星共观测到136次小行星在地球大气中爆炸的事件。此外,根据美国空军的全球大气声波探测器阵列的数据,研究人员推断平均每年都会发生一次1.5万吨当量的小行星进入地球的事件。显然,这些不速之客前往地球的次数并不稀少。

陨石来自彗星和小行星

这些撞向地球的小天体究竟是来自哪里呢?

“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包括彗星和小行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介绍,彗星来自太阳系外围,它们的出现难以预测,不过它们的数量并不太多,在太阳系内圈飞行的时间也很短,因此刚好击中地球的可能性很小。

小行星是一些在太阳系内公转的天体,总共的数量可能超过一百万个,其中比较大的,直径可达几百公里,而小的则不过几米。大部分小行星轨道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远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因此它们并没有撞击地球的危险。

“真正会威胁到地球的,是一些与地球轨道相交叉的小行星。”陈学雷说,这类小行星被称为阿波罗(Apollo)型小行星,这类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最大。还有少数阿登(Aten)型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交叉,因此有可能撞击地球。当然实际上它们到达轨道交叉点时,地球未必会同时到达,因此不一定会发生撞击。但是,它们会周期性地接近地球,因此迟早可能发生撞击。此外,还有阿莫尔(Amor)型的小行星,目前其轨道都在地球轨道之外,尽管其现有轨道不会与地球相撞,但受木星、火星、地球或其它小行星引力扰动后,也有可能改变轨道,从而构成威胁。

不过,好在人类对它们有所防备。为了保护地球免受撞击,人类已经通过布设在全球的众多望远镜,描绘出了一份可能撞击地球的近地天体“黑名单”。

截至2013年1月,人类已找到了9534个近地天体,其中包括93个彗星,5118个阿波罗型小行星,3562个阿莫尔型小行星,742个阿登型小行星。其中,1360个被列为潜在危险天体。

而一些极端危险的小行星,人类也一直在严密地监视它们。2010年,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直径为22米,速度是航天飞机2倍的小行星被人们发现正在高速飞向地球。

最初科学家预计它很有可能会“切入”地球的公转轨道,并撞击地球。后来经过严密的计算,发现小行星并不会与地球相撞。果不其然,随后这颗小天体在离地球35万千米的高空疾驰而过。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这个小行星还是毫无疑问地登上了“对地球有威胁”的近地小行星“黑名单”。全球的天文台从此对它进行密切监视,以测算它下次“光临”地球的时间。

陨石也是宝

但是,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并不完全是灾难。俄罗斯去年公布的一个超大钻石矿就位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个名为“珀匹盖”的陨石坑内,其钻石种类被称为“冲击钻石”,是类似陨石一样的物体撞击现有钻石矿后形成的产物。据称,矿内钻石储量估计超过万亿克拉,是全球其他地区钻石储量之和的十倍,能满足全球宝石市场3000年的需求。而且,小行星中可能还含有大量的镍、铁,甚至丰富的金、铂,以及稀有元素铱等,价值无法估计。有些国家甚至有人专职从事“陨石猎人”的职业,遍寻全球的珍稀陨石。

2009年,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和他的中国团队在6534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232倍。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

而在我国吉林,陨石甚至成了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从1976年3月8日“吉林一号”陨石降落至今,吉林陨石雨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陨落范围最广、陨落数量最多、陨落质量最大的陨石雨,这已经成为了吉林的地方名片之一。当时共收集到陨石标本138块,碎块3000余块,总重2616千克。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一号”重达1770千克, 这也是世界最大最重的石陨石。

我们更应防备那些“小”小天体

一般认为,能够给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小行星,是指直径10千米以上且能飞近地球公转轨道的近地小行星。科学家推测,正是这个尺寸的小行星,使地球曾经的主宰——恐龙,走向了灭绝。在太阳系中,这样的近地小行星相当少。天文学家预测,这样的撞击平均1亿年才出现一次。而且这样的小行星由于体积巨大,按照现在的观测水平,在夜空中不难被提早发现。

“从目前来看,个头不大的小天体,才是我们防范的重点。”王思潮说,在这些小“小天体”中,直径1千米以上的石质小行星最为危险。

研究表明,当这类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时,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至少相当于700亿吨TNT炸药所产生的威力。它除了能直接摧毁5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外,还会将大量的细小尘埃抛向高空形成尘埃层,阻断地球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星击之冬”。天文学家预测,这样撞击的概率大概是平均50万年一次。

及时发现更是当务之急

“所以,比起谈论如何拦截、摧毁小天体,在现阶段,及时发现危险小天体更为重要。发现得越早,人类越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出应对之策。”朱进说。人类为了防范它们也做了很多准备。

在美国,地面望远镜PS1已经开始全力搜索潜伏在夜空中的“太空杀手”。PS1是目前最强的监测危险小天体的地面望远镜。它的口径为1.8米,视场面积是哈勃望远镜主摄像头的3600倍。它就像一张巨大的天网,撒向夜空,观察着天空的异动。每隔30秒,它就能拍摄一张1400兆像素的照片,每两个月就能将整个星空搜索一遍。

除了PS1这位重量级的监测高手,还有不少搜寻近地天体的地面望远镜分布在各国,各国天文学家早就投入搜寻“太空杀手”的任务。

此外,美国宇航局资助的“小行星天体冲击最后警报系统(ATLAS)” 正在兴建。ATLAS是位于美国夏威夷的两个天文台,可以同时勘测整片可看得见的天空,且每晚可侦测两次。该系统由8支望远镜构成,配有功能强大的照相机,其敏锐程度相当于能从旧金山看到纽约市的一根火柴的火焰。

参与此项计划的天文学家约翰·汤瑞说:“如果ATLAS已经架设好且正在运作,我们就能清楚观察到袭击俄罗斯的陨石,且可以提供1至2天的预警。”不过,他还表示,要成功勘测到陨石,还取决于一些假设条件。一是不可以是阴天,二是小行星不会经过南极,因为ATLAS无法侦测到南极区域。

人类监测仍有盲点

虽然人类的准备日渐完善,但是在与危险小天体的对峙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就目前状况来说,地处北半球的望远镜很难观测到南极上方的天空,就算是口径已经升级到前任望远镜2倍的全景巡天望远镜及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无疑给小行星监测留下了盲点。

此外,地球上的望远镜只能在夜间寻找小行星,它们的巡天范围被限制在了远离太阳的区域,因而看不到任何从地球轨道内侧飞来的危险小行星。更重要的是,在可见光波段因为太暗而无法看见的小个头小行星,在红外波段中虽会在寒冷、黑暗的太空背景中发出明亮的光芒,但地球大气层会阻挡绝大部分红外线。

除了技术上的压力,全面追踪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也要耗费巨额的资金。早在2007年3月开幕的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会议上,美国宇航局提交一份报告说,追踪小行星的方法之一是启用一部全新的地面太空望远镜,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地面太空望远镜建立联络,严密监视小行星的运行状况。这一方法也需耗资约8亿美元。即便用最快捷的方式,向外太空发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仍需花费11亿美元。

显然,危险小天体从不会放慢它们冲向地球的速度,而地球在短时间内还不会重蹈6500万年前的覆辙。但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和这些太空的来客,终有一战。而人类做好准备了么?

动物能够提前

感应陨石雨?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15日发生陨石坠落事件后不久,当地动物园工作人员告诉就报告说,该动物园里的部分动物从14日夜间就开始有异常反应,其中狼和马的反应最为激烈。有专家推测动物的异常反应可能与陨石坠落有联系。

记者采访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李春旺得知,动物对于自然灾害有预警能力的说法中外都有。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此都没有统一的定论,主流学术界一致认为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动物预感灾害也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

有些自然灾害是有周期性的,这对于动物来说是可以预测的,因为动物体内的特殊机能对于这些周期性的因素比如气候非常敏感,所以到自然灾害到来之前它们会产生预感,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躁的情绪。但是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比较少见,更多的自然灾害是没有周期规律的,是属于突发性质的,比如地震、陨石雨。这些自然灾害并没有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区分,都是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即使人类使用高科技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把动物和这些灾害联系起来有些牵强,主流学术界不倾向于接受这个理论,对它基本采取不认可的态度。”李春旺说。

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任鲁川表示,地震领域从来没有把动物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手段。因为这个方法本身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虽然有一些有关动物感知地震的记录,但是其可信度在地震领域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现在这个理论甚至还没有最基本的科学依据,这种不确定的说法还是不要轻信。”任鲁川说。

猜你喜欢

陨石小行星天体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南极为何多陨石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陨石猎人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陨石
幸运陨石
小行星:往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