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里的中国

2013-04-29李佳蔚

中国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张彤梁庄六书

李佳蔚

4月17日,《绿茶书情》主编绿茶发了一条微博,这样写道:今年出了三本关于打工者的书,分别是张彤禾的《打工女孩》、梁鸿的《出梁庄记》、吕途的《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加上前些年潘毅的《中国女工》和魏城《中国农民工调查》,我称之为“打工五书”。

这条微博发出不久,新疆女诗人丁燕的《工厂女孩》出版。它与上述五本书一起被称为“打工六书”,或者“中国新工人六书”。

“这样总结有意思,”《出梁庄记》的作者梁鸿说,“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一个生存群体。”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集中出现这样的书?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它们拼凑起来,展示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社会的横截面?这是我们制作这个专题的初衷。

工厂里的中国—在制作完整组选题后,我觉得这是“打工六书”的作者想要向我们描述与展示的,它与每一个人都有关联。

张彤禾写道,在东莞的众多工厂里,弥漫着一种乔治·奥威尔小说中的气氛:很多墙上贴着“贫穷地死去是一种罪过”、“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标语,励志类书籍最为流行,对成功学极其迷恋。

丁燕则写道,“新一代的女工,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只要有更好的机遇和更宽松的环境,她们一定能够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将其视为“社会的进步”。

吕途则认为工厂里的打工者不再是“老板的机器”,而是既有技能又有思想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城镇化加速和经济经历飞速发展之后,打工者和工厂的故事—即劳动力与资本、乡村与城市、传统行为规范与现代企业之间的故事,已经有了新内容:对尊严、公平和自我的重新理解与更多追求。

而这样的新内容,显然不只发生在工厂,更在整个中国社会。

猜你喜欢

张彤梁庄六书
论梁鸿返乡书写的新变
直到《梁庄十年》,梁鸿才改变了“姿态”
清初学者王育《说文解字六书论正》六书说初探
《梁庄十年》:立足大地,见证时代的变迁
函数测试题B卷
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与六书“转注”
“金牌入殓师”的非常爱情
零距离体验“金牌入殓师”的非常爱情
《历史与我的瞬间》
撤销赠房 因为女儿非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