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江清水向南流

2013-04-29柯实

中国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马河东江江水

柯实

五月中旬的早晨,又一场暴雨泼在了东江支流石马河的入江口上。几个小时后,刚刚被暴雨稀释过的石马河依旧散发着恶臭味。

河滩上的一些植被耸动了起来,从这些植被的缝隙间,十几条两三寸长的黑色的鱼在植被间窜动,身手矫健。几分钟后,这些鱼就顺着河滩爬上了河岸,爬上了公路。

这种鱼学名攀鲈,不但可以适应污染的水域,甚至可以短时间在陆地上爬行并生存。多年以前,石马河水注入东江,一同流往香港。因发生污染,石马河与东江被人为截断。曾经拥有70多种鱼类的石马河,至今只剩几种适应能力超强的鱼。

被“踢出局”的石马河

石马河曾经是一条天然河流,发源于深圳北部,自南向北,始经东莞东部流入东江。而它命运的改变,自1964年始建的一项工程。

国共内战之后,一波接一波的逃港潮爆发,在1960年达到顶峰,大量的内地难民涌入香港。当时香港经济飞速发展,需水量激增。加之一场大旱,导致自19世纪就缺水的香港在1963年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水荒。

水荒最严重时,当时的港英当局限定每四天供一次水,一次四小时。

在港英当局与中国政府多次磋商后,同年,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经周恩来亲自批准,兴建东江—深圳水库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该工程于1964年开始兴建,1965年3月正式向香港供水,广东省每年向港出售6820万立方米、1毛钱1吨的自来水。

而后的30年间,东深供水工程有过三期扩建工程,都是应港英当局要求和深圳特区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供水总量的扩建工程,从1978年到1994年,设计供水量由每年1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7.43亿立方米(香港11亿,深圳4.93亿,沿线农田灌溉用水1.5亿)。

最初,石马河也是东深供水工程的一部分。

从1965年起,石马河就彻底变成了一条人工运河,全长86公里,在它上边,用了8级抽水站,将江水一级一级抽到分水岭雁田水库,逆流而上后放到南边深圳水库供港。为此,石马河一度称为“东深河”。

在1980年代之前,石马河包括当时珠江流域的几乎所有河流,都可以做到在河里“弯腰瓢水喝”。

1980年代以后,深圳北部的石马河开始进驻污染工业。现任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副所长的许振成告诉《中国周刊》记者,他是眼看着石马河一天天变差的。

许振成198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参加工作后,一直参与东江流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目前全面负责东江水保护与治理的研究工作。

许振成介绍说,在发现石马河被污染后,当地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保护和治理。可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反而越来越失控,“眼看着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COD与氨氮是两项水污染控制的基本标致,控制住了水可以不黑不臭)超标,就差水没变臭了”。

当地的老人回忆,在1990年代初期,石马河的水已不敢喝了,只敢用于洗衣等用途。1990年代中期以后,已经变得黑臭的石马河,被当地人称为“黑龙江”。

随着石马河污染的加重,一个巨大的决定必须做出:再让石马河流入深圳水库并进入香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石马河,必须出局了。

从1998年开始策划,2000年—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实施了第四期的供水改造工程,主要目的为了改善水质,实现“清污分流”。

这个“污”就包括石马河,为保障东江食水水质,它被从东江上“截肢”掉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全长51.7km,为了避免污染,直接用封闭管道将清澈的东江干流直接引到深圳水库供港。

在石马河入东江口之前的一公里处,一座橡胶坝堵住了黑臭的东江水,使其不能流入东江干流。橡胶坝隔开的两边,是黑臭的石马河和清澈的东江水。

保护东江水

东江流域面积为35340平方公里,供给香港、深圳、东莞及部分广州的饮用水及生活用水,供水人口达4300万。

东江的水环境保护力度从始至终都很大。

保护与治理了一辈子东江的许振成,解释了为何多年来对东江水的保护与治理,下如此大的力度。

首先,作为“政治水”,东江承担向香港供水的责任。在香港回归之前,保护不好东江水,会引发国际事件;香港回归后,事关一国两制的香港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东江水不能不搞好。

其次,作为“经济水”,东江用了占全国0.4%的国土面积,1.2%的水资源,供养了港、深、莞等地占全国近4%人口的喝水,支撑了占12%的全国GDP(包括香港在内)。

最后,作为“人心水”,政治上敏感,经济上高度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饮用及生活用水一旦出问题,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一直以来的保护,使得东江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二类水及以上标准。

在东江35340平方公里的流域内,有70%、25000多平方公里是水源保护区,没有现代污染工业的。保证区域里流出的水,基本达到自然状况。

东江流域在产业结构上有着严格控制。例如,在东江上游的江西水源保护区内没有几乎工业,在产业引进上非常严格,不能有对水有污染的工业,即便有轻微污染的,净化标准也是非常严格。

这里很多地方种橙。这里种橙所需的有机肥,大部分来自于当地养猪养鸡的粪便,形成了一套有机的生态循环和种养平衡,从而保护水源。

这里的低山丘陵,在产业工艺上有着“头上戴帽,腰间绑带,脚下穿靴”的一套保护水源和水土流失的措施:山顶上要种树,山腰间则是梯田,山脚下有水质净化系统。考虑到猪和鸡吃的饲料里有抗生素和激素等物可能污染水源,在山脚下还有蓄水水塘,将水塘的水净化后,才可流到江里。

而在东江流域水质最佳的新丰江水库,连种橙养猪都是不可以的。

除了韶关边上的一个县没有算进来以外,东江流域的7个地级市,每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控制用地,产业规划,和产业规划所采取的措施,都有明确的规定。

不断提升的保护级别

2010年,一次供港水异味事件,让东江水的保护等级更上了一个台阶。

香港某报在2010年8月曾有过:九龙食水传出异味、水务署两周内接获逾300宗市民投诉食水有异味等报道;内地媒体《东江时报》也在2010年9月刊登了“(惠州)自来水有异味,原是暴雨惹祸”的报道。

许振成回忆道,当时送到香港的水,到了深圳泵站仍然有股土腥味。“当时大家非常紧张,以为是阶级敌人投毒了”,许振成开玩笑地描述那次经历,那天,他连夜被叫往现场,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后,许振成得出结论,这是一次偶然事件。

那年夏天,正好5个可能导致供港水污染的条件同时发生了。

在八月初,东江水进入枯水期,上游来水最少,使得东江的水量达到全年最低;之前的一场暴雨,下在了惠州、深圳纳污河比较多的地区,污水一下子冲了出来;这些像石马河水一样的污水,本是要通过东莞运河直接排海的,但由于暴雨导致水量增大,加上当时东深运河修闸导致供水能力有限,污水几乎全部导到了东江里;刚好,那天又涨大潮,海水顶了上来,进一步将污水水位提高;给港的供水工程当时不知道这个情况,仍继续开足马力抽水,就把这些混有大量污水的水全部抽到了供水管道里,在管道里闷了十个八个小时后,到了香港味道就出来了。

从这以后,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水流域的风险控制(控制未发生并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许振成从十年前便开始提的风险控制概念,在东江试点,并将逐步推行到珠江各流域。

目前,东江正在试行的水质检测方法,其严格程度也远超国内很多河流。这是许振成从西方引入的欧盟检测标准,需要检测106项污染物,而现有国标只需检测比较重要的十几项。

许振成说,目前,东江供港水,已经基本可以达到欧盟标准。

东江的保护与治理经验与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来讲,均处在前列。许振成所在的华南所主要研究的就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前瞻技术需求。

这一切离不开治理的力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列出了十个重点流域,这十个流域有环保得力、水质清澈的东江流域;也有一贯污染,常年保持劣Ⅴ类水的辽河。

对于东江被划入《水专项》中,许振成非常感谢国家对东江的重视,但他同时也希望,整个国家“见污治污”的治水战略能够有所改变,“保护好水更重要”。

而不止是地位特殊的东江。

被“踢出局”的石马河,也发生了些许改变。

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改造完成后,石马河进入几乎无人管理状态,2006年东莞接手管理这条污水河。

2012年,广东省对石马河有过一次治理,石马河水质有所改善,但仍游移于V类及劣V类水之间。

那个巨大的橡皮闸,仍然将它与东江切割开。

作为东江的支流,石马河水流入母亲河的时间,遥遥无期。

猜你喜欢

马河东江江水
“慢游”亮马河
唱不尽心中的春江水
河道疏浚断面设计探讨——以濛马河上段为例
你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说
那年的江水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石马河速记:给你
万绿水 东江请原创歌曲|全国征集
春江水暖图
东江本地早快速投产配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