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与智先

2013-04-29张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补习班礼仪德育

张敏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教师的共识。

用过去和现在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知道:过去,孩子把教师的话当“圣旨”,教师说什么孩子就照做什么,对教师总是充满着敬畏;而现在,孩子们连对教师最起码的尊重好像都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课起立时,没有几个孩子是立正站好的,更多的是“东倒西歪”、站没站相,眼睛根本不看教师。我不止一次地冥思苦想,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提到,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土壤。

做家长的可能都会教导孩子要有礼貌,看到孩子遇见人不打招呼时,就会提醒孩子,个别极端的家长还会教训孩子。不过,这些责任只在孩子身上吗?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家长在平日生活中的表现往往成为他们信息的来源之一,他们就会有样学样。孩子不主动打招呼时,家长就应该问一问自己:我是怎么做的?如果家长平日不爱与人打招呼,特别是孩子见家长不与长辈打招呼,他就认为应该这样,自然也就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了,于是就表现出“没礼貌”的特点。时间长了,就会使孩子养成不尊重他人的陋习。比如,最近学校开展的“两尊一孝”活动,只在学校这一单一的环境里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而家庭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在沙发上、床上、谈话中、游玩时……这些时候担负教育重任的就是我们的家长。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我们不要单纯说教,而要先做有礼的家长,做懂得尊重他人的家长,这样礼仪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有的孩子知道这样不对,也知道该怎样做,但就是不做,这时我们的家长或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要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现在孩子们报的各种补习班,如英语、语文、奥数、美术、书法、围棋……无一例外的都与学习、智力、爱好、素质等相关,从没听说过有与德育、礼仪有关的补习班,这样看来,德育是一块相对的“空白地”。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四多四少六无度”的现象。“四多四少”是指:知识传授多,智力开发少;学习关心多,心理关怀少;硬性灌输多、启发引导少;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六无度”指:无止境地呵护,无节制地满足,无边际地许诺,无原则地让步,无分寸地褒贬,无休止地唠叨。

虽然,随着知识的拓展和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父母们已经与时俱进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已不再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四多四少六无度”已不复存在了。但是,这样的现象是不完全消灭的,仍然存在着个别“顽固分子”。我认为,至少还有这样几种现象:1.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我的外甥上一年级,上学期期终考语文99分,数学100分,英语95分,下学期语文95分,数学99分,英语95分,我的妹妹就急了,说孩子退步了,立刻加大了管理力度。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如今的家长之中,我们不可否认,如今的时代竞争日益白热化,将来孩子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家长以过来人的身份替孩子未雨绸缪无可厚非,但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误”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不能以分数论英雄。2.上大量的补习班。我的同事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没让孩子上“兴趣班”的,有一位同事更是给孩子报了5个班,还列了一个计划。我真替这些孩子叫苦。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有些孩子在报名之前根本不知道会学什么,因为他们之前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我看还是家长潜意识里为了弥补自己儿时错过的时光,而为孩子“包办”的,美其名曰:培养兴趣,提高素质。最后苦的人还是孩子。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玩,玩他认为好玩的东西,哪怕是一个自编的“拙劣”游戏,也会让他的身心极度地愉悦。既然将来一定会很累,为什么现在不多开心一些呢?童年是短暂而快乐的,没有童年的孩子是不幸的。3.无休止的唠叨。孩子不“听话”时怎么办?唠叨他,不自觉地说这不对那不对,说到家长自己认为可以了才停。内容大概是:这样不对,那样才对,一定要按我说的做,做不到就……孩子小还可以压得住,大了就不行了。于是,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大了就越来越不好管,我看“管”这个字应该改为“压”更合适,难怪孩子会越来越觉得家长“烦”。因为家长很少能真正懂得孩子内心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要什么,更多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按自己的人生观管教孩子、灌输孩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们表现出来的任性、孤僻、自私、不合群、骄傲、倔犟……这些明显是缺失德育的后果。

我们往往只重视分数这个结果,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更少有问及孩子的德育情况,自然就不会去学习德育的方法。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轻则训斥,重则打骂,根本不会用称述式的方式给孩子一个自己思考然后下结论的时间。孩子们的学习下滑了,家长就着急,认为孩子将来会输给别人,所以不惜“劳民伤财”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目的只有一个——不输在起跑线上。难道我们的人生就只有这些吗?

俗话说:要做事先做人。不懂得礼仪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不懂得礼仪的孩子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四好少年”中就有提及“道德”的问题,礼为道先,家为校先。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也比我们那时成熟、复杂多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是一个未知宇宙一样的神秘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材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补习班礼仪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打好基础有必要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