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顽石可开
2013-04-29梁远乔
梁远乔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碰到一部分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他们中大多数纪律松懈,学习懒散,进取心差,影响着班风、学风,成为班上的消极因素。如果不及时给予帮助,将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危害。
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强化班主任的敬业精神
特级教师魏书生工作以来,以对教育工作的极大热情,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尊重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焕发热情,热爱生活,积极上进。这正是班主任学习的楷模。对学困生的教育更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学困生一般来说不是一天、两天就产生的,是在各位教师前赴后继的“通力合作”下出现的。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学困生需要教师的小心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来不得半点伤害。
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是转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家长会就像一条纽带,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了起来。学校通过家长会,把转化学困生的途径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告知家长,而家长则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和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学校可定期对家长开展“开放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家长对教室环境布置,学校的文化氛围,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服务质量、教育质量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开放日”活动能够促进亲子沟通,增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我们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增设“家长之窗”栏目,每周在网站上公布学校的最新资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孩子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让家长有更直观的感受。利用网站,我们可以介绍先进的家教理念,成功的家教经验和做法,普及家长的家教知识,让网站成为家长获得家教知识的又一新的平台。家长可以通过上网随时访问学校主页,访问“家长之窗”,并将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反馈到学校。
在平时工作中,我采用“家校联系册”,定期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每月最后一周,我让学生、家长、教师凭借“家校联系册”,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综合评价措施,评选出班级“养成之星”“进步之星”,让学生、家长、教师对学生一个月来的学习生活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三、定期召开班会,了解学生情况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的组织必须要有计划,要有总的设计,必须目的明确,主题鲜明,方式灵活。
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精心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班会。当班内出现一些违规行为时,教师不要盲目指责,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别开生面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教育。
另外,每学期可邀请优秀家长、有关专家和学校领导以专题家长会的形式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如一位家长做了《尊重学生是家长成熟的标志》为主题的演讲,旨在引导家长要将孩子当做“半大人”来看待,尊重他们,平等交流;一位家长作了《尊重孩子的选择,共同成长》的主题交流,通过他尊重孩子多项兴趣特长,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事例,让孩子在学习、特长、性格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家长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培养良好班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风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班集体中,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往往要比班主任简单的说教强得多。因此,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通过建立良好的班风,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使班集体成为学困生转化的巨大教育阵地。班主任应努力为学困生创造一个清静、整洁、优美的环境,让学困生感受到舒适的环境及和谐、宽松的气氛。
学困生的特点是独立性强,自尊、自爱,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反感压制,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但他们还不成熟,易冲动,缺乏必要的理性知识和经验。因此,班级管理要引导学生贯彻既民主又集中的班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当家做主的心理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有效机制,逐步走出“困境”
如果一名学困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习上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辛勤和努力,却在测验中又一次的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这样的打击结果可想而知。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改进了对学困生的评价方法,采用了模糊的“等级评价制”。我结合学生的成绩划分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学困生努力后会取得和中等生相同的等级,并缩小了与优秀学生的差距,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莫大的鼓舞。我们要让学困生知道,“优秀”离他们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经过努力后也能得到。
班主任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中,想着他们,记着他们,为他们的落后而焦急,为他们的进步而欣喜;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帮助学困生,促进他们不断进步;要相信自己,天道酬勤,成绩与努力是成正比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