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课时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013-04-29万秀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工具性词语人文

万秀丽

近日,我利用校本培训时间重温了新课标,感触颇深。现就课标中阐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理念,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困惑:

工作以来,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但凡语文教师都特别青睐第二课时。有人把语文教学第一、二、三课时分别说成是山脚、山腰和山顶。而语文课上,只有扎扎实实地上好第一课时,才能为后面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课时堪称阅读教学的“山脚”。但因为是“山脚”,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相对简单。因此,教师们普遍认为:教第一课时没意思,没有什么噱头,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难以展示,课堂出不了彩,吸引不了听课者。为了投其所好,选择第二课时的教学也就不足为奇了。长此以往,语文第一课时渐渐被挤到了教学遗忘的角落,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第一课时”。

一、过分强调工具性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而第一课时好比是“保底工程”,它担负着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等繁琐的第一维度任务,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开山辟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摸索出了教学第一课时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整体感知,理清条理,生字词教学。这样的教学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成了第一课时教学的标志。假若有人超出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便会被视为“越位”。固定的教学思维使大家对第一课时教学的认识逐渐陷入僵化,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变得简单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显得单一、模式化。实践中,我们或许不备课也能堂而皇之地步入课堂,凭着多年的经验还能游刃有余。但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的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会使第一课时教学失去原本应有的活力和韵味而显得呆板、沉重。

二、过分强调人文性

工作中,好不容易欣赏到一节第一课时的公开课,却发现教师激情的导入后直奔中心,接着便是深入浅出的解读、感悟,整个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般。原本两个课时的教学一课时也能完成。感悟、提升的目标的确丰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花样翻新的教学方法的确活跃了课堂,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机会却大大减少了。字词没掌握、课文没读通,教学的触角便过早地伸入了第二课时,导致本该在第一课时落实的目标遭到旁落或匆匆走过场。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的教学弱化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品读感悟能力也没能落实到位。这完全是执教者过多关注自我展示,过分在意听课者的感受,把第一课时导课的新颖与第二课时的精彩结合到了一起,让听课人搞不清楚这是第几课时的教学。因此,过分强调人文性,却是“浇了他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不应该机械地分割下来。”可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应贯穿在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中。但在许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初读只要完成读读课文、写写生字的目标即可,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那是精读课文的事。正因如此,许多能训练学生思维情感的机会便在教师的意念中悄然溜走。事实上,初读并不能限于“读正确,读通顺”,也不应只限于教学生认读生字词,而应创造一切机会开展学生的情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方面,名师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处理,对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链接:

词串教学是低年级课本编排中常见的方法。它由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组合而成。有人将词串教学方法嫁接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孙双金老师教学《二泉映月》的片段。

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孙双金老师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并别具匠心地将其分成三类,引导学生品读。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既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课文脉络,更升华了情感。读完了词语,月光的美领悟了,阿炳经历的坎坷了解了,阿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跃然纸上,与《二泉映月》曲子的跌宕起伏相映成趣。

诚然,识字学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分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但我认为,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时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深度解读文本,努力找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点,让第一课时在扎实、朴实的教学中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责编 张亚莎)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词语人文
人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