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语文练习的作用

2013-04-29周骊远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素养

周骊远

新课程理念的练习观认为:练习有巩固、检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同时担当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笔者认为,使练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依托教材,让练习成为拓展教材的抓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把源于生活的东西引入课堂教学中,把语文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既有了一个能力习得的过程,又让教材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执教《走,我们去植树》时,我结合“练习五”选择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它的名称、外形特点和作用向学生们作介绍,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收集、整理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自己习得的知识时,学生不但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这样的练习无疑是拓展教材的有力抓手。

又如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课前结合“练习五”,收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学课文前就对主人公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对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这样无形中就拓展了教学内容,学生也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深入教材,让练习成为提升素养的捷径

1.以练习促进学生阅读

我认为,教材中的朗读课文的练习旨在告诉教师,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情和义,语言的流畅表达需要情感的催化。当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时,课堂便会焕发出人文的光彩。这一练习还提醒教师要对朗读和背诵常抓不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向课外阅读延伸。

(1)阅读整部作品。如教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水浒传》。

(2)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学了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他的其他诗词。

(3)阅读同类题材的作品。如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教师可让学生读一读其他的现代诗。

(4)阅读同一文体的作品。如学了《伊索寓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中国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比较分析这一文体的写作特点,明白寓言故事的不同表达方式,归纳异同,使理解更为深刻。

(5)阅读作家的传记作品。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作家的生活经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更深入了。

2.以练习促进学生写作

部分课文的课后会安排小练笔,这需要我们老师以小练笔带动写作。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某些段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妙瞬间,鼓励学生有感而发。

3.以练习促进学生言说

教材的练习中都有口语交际的训练,教师若想促进学生言说就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强化训练,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有意识的训练演变为自发的表达。

教师还要在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给他们说的机会,如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三、整合学科,让练习搭建课程之间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

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都以环保为主题,“习作六”也要求学生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而第八册的《品德与社会》的第五课的《绿色小卫士》也以环保为主题,这时课后练习就成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桥梁。

四、融入生活,让练习成为走向生活的纽带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练习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社会生活天宽地广,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觉得语文就在身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实践过程。

教师要结合语文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考察社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如学习了语文教材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四季的景色,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