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陶行知,笃行爱的教育

2013-04-29黄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俊牛排陶行知

黄敏

陶行知办学“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爱无私,是中国教育的楷模,是中国教师做人的镜子。他兀兀穷年,力排众难,走近平民,呕心沥血创造教育,实施推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百年后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教育平等,民主办学的先进思想和致力实践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愈加灿烂!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学习仿效陶行知,尤其要对来自平民家庭的学生倾注爱心。我所在的五山小学,生源多数来自外来打工的流动人口家庭,孩子的父母早出晚归,为生存辛苦打拼,几乎没有闲暇顾及孩子学习。家长常认为,自己只是将孩子抚养长大,读书学习就交给学校了,将来的出息还要靠孩子自己努力。由于务工家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地区,生活地域的习惯不同,家庭安居条件不同,所学的教材也有不同。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想培养孩子们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面临着问题多、难度大的阻碍。

笃行爱的教育,教师就应尊重学生,要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保护和培养学生个体积极向上,集体共性发展的阳光精神。

一、笃行爱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切实关照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能够做到与孩子们平等沟通。班主任要想法子亲近孩子,给出时间、空间,让孩子们能动地表现自我,从而使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跟教师交流。面对孩子的天真活泼和顽皮,我们千万不可主观理解,更不可颐指气使地批评他们。

一天下午,有学生汇报我们班的小俊打人了。我找来小俊问道:“小俊,是你动手了?”他憋屈地申辩:“老师,其实我是想和大家一起玩的。”原来是闹误会了。因为,平时小俊经常不写家庭作业,成绩也是倒数,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同小俊一起玩。了解真相后,我不忍心去批评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谦和地说:“你想找谁玩,就要主动招呼。礼貌友好,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他平和了些许,点头答应了。

其实我早就留意到,小俊并不像同龄的孩子那么活泼,他总是言谈木讷。他的父母在外地跑长途,很少回来。六十多岁的奶奶照顾他,每天往来骑着小三轮接送他,总有些力不从心。平时,小俊的衣着不够整洁,学习也落后一些,小朋友们都有些疏远他。我想着,小俊的内心一定很孤独,该从哪方面入手,温暖他的心,让他融入集体呢?

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小俊懂礼貌,懂节约。每天早晨,他会主动向老师问好;教室电灯值日生忘关了,他会悄悄上前关上;平时他嘴不馋,别的小朋友吃零食,他也不眼馋。一个父母远离身边的小孩,能做到这些是多么的可贵!我开始发自内心地喜欢他。在他帮值日生关灯时,我微笑着送他精美的图书;课堂上他不举手,我也尝试让他发言;我还帮助他补课,督促他补齐作业;我多次走访,说服他的父母每周至少能够给孩子打一次电话。

现在我们班上那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不见了,记载不写作业的名单上也很少有小俊了。在最近的测验中,他的成绩比之前还提高了20分。

二、笃行爱的教育是耐心发现的自觉改正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他善待每个孩子,反对生硬的批评和体罚。现在的孩子个性表现都较强,他们犯了错误,我们教师就要真心理解他们,要春风化雨地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教育他们成长的爱心,从而达到认识错误、改正自我的目的。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有学生急匆匆地进来汇报:“老师,昨天是小亮多吃了一块牛排的。”的确,食堂是点好了数的,昨天最后一位学生却没有吃着牛排。我心里感觉,这可能是孩子一时兴起,最好冷处理,把这件事暂且放一放。

又一次午餐,一大盆金黄色的牛排散发着阵阵浓香,学生们一个个都很高兴。轮到了小亮盛饭了,他慢慢靠近桌子,一下子挑了两块牛排,快速回到自己的位置,大口吃了起来,还以为其他同学看不见而沾沾自喜呢。饭后,我叫出他询问,他默不作声,还神气地摇头,真是可笑、可气。但是我一点也不生气:“老师认为你还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就是一时感觉食堂里的牛排太好吃了,就不顾别人了。但是,最后那位谦让你的小朋友就只能没得吃了,那他心里可不会高兴啊。以后你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允许占便宜。”说完后,我轻轻拍着他的后背放他走了。

后来一次午餐,也是有牛排,小亮很情愿地夹了一块,并朝我似乎抱歉地笑了笑。只见他快速地走到上次少吃了牛排的同学身旁,大方的挑起牛排给他,真诚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还给你。”“没关系,我知道你特别爱吃牛排的。”那位学生也很大方地原谅了他。

从这次事件中,我更加明白:爱的教育不是仁慈放任,更不是武断批评,而要照顾到学生的内心,不当众批评学生,要留有回旋余地让他们思考,使他们获得自我觉悟并改正。这是孩子们犯错误时最为乐意接受的批评教育的有效方法。由此可见,教师笃行爱的教育,就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更要有沉得住气的耐心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这样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舒心收获。

三、笃行爱的教育是张扬个性的童年风采

陶行知先生说:“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

紫嫣是这学期转到我班的学生,我鼓动全体学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加入班集体。而在作自我介绍时,我发现她十分小声拘谨,是低着头走进座位的。在平时,我也特别留意她。下课了,她总是独自在一旁看着同学们玩。一次课间,我经过教室,眼光注意到她在位置上画画,心里一亮,我轻轻走近,发现她的画色彩明朗:青青的草地,红红的太阳,艳丽的花朵,一座小木屋旁,憨厚的小熊蹲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我微笑了,让其他学生不要惊动她。她觉察了,抬头看到我,有些害羞。没有等她叫我,我轻轻地说:“你画得真好!”被老师发现了自己在用心画画,还得到了表扬,她一下子站了起来,快乐地介绍说:“我在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开始学画了。”“有一颗美丽的心才能有细致的画儿!老师很欣赏你的画,你完全可以协助班级出一期黑板报,尽自己的一份力,愿意试一试吗?”她激动地说:“我愿意的。”就这样,我们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一老”“一小”开始策划版面,我写粉笔字,她画画,不太会的地方我就教她画。渐渐的,她开始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老师,刚来学校时我害怕被同学欺负,不敢说话。后来感觉你和同学们对我都好。我已经喜欢现在的班级和同学们了!”“谢谢你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如果你再多一些微笑,你会更可爱。”

以后在课间,紫嫣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跳绳了,她还教同学们画画,真的像个小老师。就这样,在点滴的观察和结伴中,来自外地的这位小朋友发挥了个人的长处,很快就找到了自己在新环境中的位置,融入了新集体。我因此也更加明白:对于胆小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亮点,积极引导,让他们释放能量,树立自信。

由此可见,教师笃行爱,不是教育的点缀和装饰,不是教师一方的给予,是师生双方的发现和相互给予。这样的互通就是创造机会及时让不同个性的孩子能够敞开心扉说话,能够展现自己的亮点。一旦教师让学生感觉到对他们的期待和鼓舞,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心里认可的倾诉对象,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担心和快乐与教师分享。这样,师生的情感达成了默契交汇,这时的师生交流就会有一种圣洁敞亮的爱之光辉。

只要教师放开视野,坚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蹲下身子”看待学生,就一定能够做到以平和的心意发现学生,以发现的心理欣赏学生,以欣赏的情感评估学生。而一旦师生之间真实建立起一种如陶行知先生愿望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就会同时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发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张扬个性的童年风采。

四、笃行爱的教育是学习发现的生活情趣

一天中午,学生小冶兴致勃勃地跑进办公室嚷嚷:“老师,我发现了!老师,你看!”他的两只小手急急地将田字方格簿平整地摊在桌面上,原来是特认真抄写的两行生字。当时我心里一亮,也许他已察觉出我的欣喜,忽闪着大眼睛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昨天我就找到了一些‘左右结构字体的框架规律,现在请你看看,我的作业是不是真有进步了?”

“你发现了写字的间架规律,真不简单!”“老师,‘左右结构的字形大多左窄右宽,按照这样的布局写下来,字形就感觉美观多了。老师,你先看,我写的‘洪字。”我不敢怠慢,赶紧拿起字典与他讨论起来。“哟,你真了不起,这个字的写法看起来不难,可是仔细推敲,还真有窍门呢!”此时,我抬眼发现孩子一脸的兴奋和快乐。我想:连最贪玩的小冶在抄写时都能够想到字形的美观,那么其他的孩子也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规律。

小冶的新发现不就是把认真写汉字看做是一种生活情趣的需要吗?当我把小冶的发现告诉班上的其他孩子时,真是一下子就把全班带进了识字、写字的风潮里。孩子们在课堂上其他方面的表现欲望也格外强烈。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交流可谓其乐融融,印证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

陶行知先生说,时代是不断地前进,我们必得参加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笃行爱的教育,细心照管,培养外来务工流动家庭的子女,呵护他们成长,就是与时代俱进,就是把握城市的发展。因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必将会有更新的一代发挥新市民的光彩。“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积聚为民办学,均衡教育”的务实精神,让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爱无私化为一种“笃行爱的教育”的生命红线,让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应和时代的脉搏,为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南通锦上添花。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小俊牛排陶行知
吃牛排
如何合理分牛排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邻桌的故事
疯狂的牛排节
不熟
识时务者为俊杰
警惕孩子“抄袭”不文明语言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