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摒弃浮华与陈腐 致力平实与新颖

2013-04-29左莼

今传媒 2013年6期
关键词:专题片表现手法细节

左莼

摘 要:专题片是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近年来,专题片逐步在电视作品市场走俏,其拍摄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转变。本文以专题片《劳动如歌》为例分析专题片纪实手法的运用和展示,以期为专题片摄制的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题片;表现手法;细节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85-02

一、引 言

最近几年,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追求一种平实朴素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作品上,无论是事件描写还是人物塑造,都不是刻意的展示其“辉煌”和所谓的惊人之举,而是在原生态的生活中去选择,通过选择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体现在形式上,更多的即是纪实手法的运用和展示。

当今我们所追求的平实朴素的表现手法,与以往曾推崇的从内容到形式那种大而空的手法格格不入。因而,摒弃浮华与陈腐,致力平实与新颖应成为电视人永远追求的目标。电视专题片《劳动如歌》就是为时间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有意义的探索。

二、创新拍摄手法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已被媒体用多种方式进行过宣传和报道,我们也曾经拍摄过许多介绍和宣传华山的专题片。在以往的拍摄中,无论从拍摄角度和表现手法上都比较陈旧,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华山的美景上,强调拍摄景色要美,强调解说词要华丽。由于这些专题片多停留在华山景物的表象上,因而对华山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则挖掘表现不够,所以留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可是,当我们把拍摄的视线和角度进行新的审视和挖掘以后,发现华山除了美丽的风景以外,还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和事,尤其是生活在华山上的一群人,他们有腰系绳索下到悬崖下捡拾垃圾的清洁工;有肩挑背驮、一步一汗扛运东西的挑山工;有开山筑路、架桥铺石的筑路工;还有不分阴晴雨雪,一年四季走山道巡视华山的管理人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他们,是一群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实实在在、鲜活灵动的生活在华山,他们已成为华山的的一部分。美丽的华山离不开它们,他们已构成了华山一道独特的风景。

当我们走近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对华山的爱,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爱华山爱得那么深沉,那么执着,那么特别,又是那么自然。我们感到他们的身躯和灵魂,已与华山融为一体,同华山一样高大雄伟。我们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崇敬之情,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这些华山普通劳动者的专题片,开创了旅游景点宣传的新途径,其中,反映石匠诗人李寿民的专题短片《劳动如歌》,便是这许多节目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三、把握拍摄细节

大约是两年前的冬天,在华山的北峰我们看到了一身农民装束的李寿民,他肩挎着一只木箱,装着钢钎和铁锤,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在向游客推销。经询问才知道,他是一名石匠,在华山凿石修路已经二十年了。劳动之余,他创作了上百首表现华山美景的诗篇,并已集结成册。他手里拿的小册子,就是他这些年的创作果实。李寿民立即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先在山下对他进行采访,但没有发现他更多的特别之处,于是,我们决定跟随他上山,一路跟踪纪实拍摄。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一走上华山的石台阶,置身于那特定的环境之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李寿民一下子来了精神,非常主动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修每一条路的情景,一切来的是那么自然,感情表达的是那样真挚,没有丝毫的造作。我們也毫不费力的把这一幕幕录进了我们的镜头里。后来的情景更令人叫绝,李寿民如数家珍在说修路的同时,他心中的诗歌也不断地从嘴里蹦了出来:

头上戴的安全帽

一条长绳系腰间

手里铁锤舞钢钎

悬崖凿石尽好汉

眼见炉子火光闪

无视地冻与天寒

这首诗是李寿民好几年前创作的,可是当我们拍摄的时候,他站在当年修路的悬崖峭壁上,这首诗便脱口而出。李寿民朗诵这首诗的时候,神情是那样乐观,感情是那样真挚,让一旁拍摄的我们备受感动。出现在专题节目中的这段情节,我们几乎是原汁原味的剪辑上去的,而正是这样的内容,成为了整个节目中最能打动人的情节之一。

在以后的拍摄过程中,李寿民一路上口中诗歌没停,而且每首诗歌从李寿民口中念出,都是那样恰到好处,好像是有意安排,又像是自然天成,精彩之处不断出现。

还比如李寿民有一个习惯,每当他卖出一本诗歌小册子时,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他都要认真的在小册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签名售书本来是商家借助名人进行促销的一种手段,可这种事出现在身为华山石匠李寿民的身上,就显得独特和新颖。它作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赋予了李寿民鲜明的商业意识和时代精神,起到了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作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还有李寿民认真对待拍摄的细节。为了这次拍摄,他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还买了一双新皮鞋。更有趣的是鞋上的标签一直没有揭下来。这样一个细节,也可算这个专题片的拍摄趣事,但它又是神来之笔,为这个片子平添了些许生趣。

四、讲究拍摄技巧

有人认为追求平实会陷入平淡,其实不然,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往往蕴藏着新颖独特的内容,而发现这些新颖的内容,又往往会在追求平实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专题片《劳动如歌》中上述两个在全片中出彩而又耐人寻味的神来之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在致力于追求平实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陷入流程化的误区。致力于平实绝不是对生活原生态的单纯表达,尤其是人物性专题,决不能毫无选择的把主人公一天的生活,或是一个时期的状态,流水账似得完全记录下来。

拍摄《劳动如歌》这个专题片时,虽然我们紧紧地围绕着主人公劳动——写作这个主线进行,但我们又不是单纯的表现主人公的劳动和写作,而是把它作为刻画人物的艺术载体,并使其贯穿于全片。整个节目在刻画李寿民性格和行为时,都把主人公放在劳动和写作中进行,放在主人公激发创作灵感和朗诵诗歌的实地进行。为了表现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我们没有正面叙述,而是特意拍摄了他推销自己诗集受到冷遇时内心尴尬而表面又强作毫不在乎,反而还是坚定的继续售书的情节。这些细节不仅表现了李寿民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他的经济头脑,而且还把主人公的犟脾气和不怕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恰到好处。

总之,《劳动如歌》这部专题片,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主人公的一切都离不开劳动,他的创作源泉也来自劳动,我们对他的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都是在劳动生活中完成的。在生活中,李寿民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劳动生活和创作实践,得益于他平实普通的石匠生涯。我们理解他、跟随他并深入他的情感世界,才得以挖掘出立意新颖、清洁独特的思想内涵,得以摒弃浮华与陈腐,从平实和新颖中完成对节目主题思想的的凝练与升华。一句话,《劳动如歌》这个专题片的创作,本身也体现了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

劳动如歌,好歌也一定是源于劳动。

参考文献:

[1] (美)埃里克·巴尔诺.世界纪录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2] 商志华.电视纪录片的审美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 王列. 中国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 谢逅.纪录片真实性的不同维度纪录片真实性的不同维度分析——以BBC自然纪录片为例[J].媒体时代,2012(8).

猜你喜欢

专题片表现手法细节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厚重感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