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绩效视角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
2013-04-29李晔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体和生力军,对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高校大学生愿者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研究者往往采取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本文基于绩效管理的视角,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等对象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和提出了一套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希望能为有关部门开发高校青年志愿者资源,提升志愿者管理水平,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一、组织绩效与绩效管理
在管理学中,绩效一般被公认为是组织中个人或组织内的部门在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或部门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相关工作方法、技能和态度,从而获得或预估该个人或部门在未来规定周期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所谓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和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等工作所构成的一个持续循环过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目前,最常用的绩效管理手段就是绩效评价。我们认为从组织绩效视角入手,将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工作中,在具体的志愿服务中优化和改进绩效管理手段与方法,可以构建更为科学的高校志愿服务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志愿者组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校志愿服务质量的创新途径。
二、组织绩效视角下的青年志愿者服务评价
从组织绩效视角来看,任何绩效管理都是导向提升各类绩效提升的,服务质量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志愿服务是否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如下。
第一,志愿服务在覆盖对象上符合绩效概念的内涵。目前在高校领域,还很少存在纯个人化的志愿服务,因此一般来说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两个方面一个覆盖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一个覆盖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这与绩效的概念是一致的,即包括组织和个体两个绩效管理对象。
第二,志愿服务本质上包括“绩”、“效”、“评”两个部分。开展志愿服务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要紧紧围绕社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设定具体的服务目标和对象,使志愿服务搞得扎实有效,不流于形式。志愿者的积极主动参与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基础条件。开展志愿服务要健全制度,坚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志愿服务越来越要求专业化和标准化,因此开展志愿服务要把握标准,加强能够弘扬志愿精神的导向性。
第三,志愿服务的步骤事实上与绩效管理工作常用步骤和流程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志愿服务一般有三个大步骤。一是制定志愿服务规划。内容包括:服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对象和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活动方式、方法以及活动的组织领导措施等。二是活动规划的实施。活动中经常掌握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三是评比表彰(这一点在高校尤其突出),采取自下而上,民主评选,集中审议的方法,评选出各类志愿服务相关的奖项。而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可以看出志愿服务前两个步骤与绩效管理过程的前两个过程是一致的,其第三个步骤实际上就是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综上,可以看出,志愿服务管理与绩效管理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认为绩效管理的若干理念、方法可以借鉴应用到志愿服务、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组织管理之中。
三、高校志愿服务绩效管理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众所周知,质量工程向来都是长期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国在志愿服务发展上起步较晚,很多地方尚处于数量提升的阶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就显得任重道远。当前,高校在加强和改善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方面已有所收获,扩大了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发挥了高校志愿者组织及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引领和模范作用,稳步提高了高校志愿者的素质,各个高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校志愿者组织工作机制,一些地方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整体来看,这些进步离高校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待还有不少的差距,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质量、覆盖范围、专业化程度、服务总量等方面还存在显著的不足。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要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照原有设计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改正或者制定新的措施,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力争使高校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向整个社会传达和弘扬志愿精神。
如果从绩效管理来看待当前志愿服务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工作中非常强调的一个问题,即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价和反馈。上述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概念的理解层面,显然对于真正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绩效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引入志愿服务的各个步骤,做到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绩效评估体系之中,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才可以切实有效的实现,这个实现过程事实上也是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劉欣.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志愿者服务绩效管理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2] 曾媛,王婷.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体系建构论纲[J].改革与开放,2010(12).
[3] 蔡玉凤,唐恒书.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环保组织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5).
[4] 余震.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和职能绩效——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HZYVA)的实例分析[J].观察与思考,2001(12).
[5] 陈天祥,叶彩永.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绩效评估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6] 陈文胜,熊茂湘等.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体育志愿者组织绩效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9(22).
[7] 江汛清,郑瑞涛.首都大学生基层志愿者服务团项目绩效评估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8] 赵晖.提高党员志愿者服务绩效[J].党政论坛,2012(6).
[9] 张春旺,严娅等.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探索——基于绩效管理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0(30).
[10] 王小玲.志愿组织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观察[J].青年探索,2010(6).
作者简介:李晔(1992-2-),男,汉族,山东威海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政基本理论、税收政策、志愿服务的财政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