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育标准背景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013-04-29潘其胜
潘其胜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有效教学”成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教师必然要主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全面张扬,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师与生、生与生之间民主、协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多,它也是我们平时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快乐的足球》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玩球方法的课件,让聪明的“乐乐”和可爱的“球球”带领学生认识多种玩球方法,有普通的传球、顶球,也有好玩的颠球等等,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机灵的“乐乐”出场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集思广义创编出了更多的玩法,有夾球跑、绕球等等,整节课学生的创作欲望愈演愈烈,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才停下他们的演出。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能使课堂变得更具有人文关怀和有效性。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让学生自己练就好了。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多年体育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努力营造创新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