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13-04-29刘正友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课人类环境

刘正友

【摘 要】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关心和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动态,加强自身的环境修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为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环境素养而努力。

【關 键 词】 环境教育;科学课;小学;教学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同时,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也向人们提出了挑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化、森林植被的大面积破坏、酸雨、赤潮和沙尘暴的泛滥……因此,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境和发展研究成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而在学校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境素养,可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教育不仅能使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以改善,还能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会,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本文浅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的问题。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实现环境教育目标

在现行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章节都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如教材中噪声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核泄漏、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科学与环境的关系。如通过学习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坏境”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类,对生态坏境的影响力目前已超过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负面影响,已成为破坏事宜平衡的主要因素。

新科学课程《标准》规定:“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学生要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指导学生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保护、改造和探索的一些情况,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结合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对人而言主要指人类的生存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教育主要是借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产生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在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这样能增强教育的效果。

如1998年我国发生百年罕见特大洪灾,从松花江到长江,再到珠江,全国几大主要流域纷纷出现险情,数以亿计的居民处在洪水威胁之中;2007年7月17日,璧山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等等,都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洪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蓄洪防洪能力下降。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绿色植被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老师在学生面前应该做保护环境的榜样。在教室里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粉笔头和废纸不乱丢,讲桌上实验器材、教具摆放整齐,办公室清洁干净,办公桌上整洁清爽。在公共场所严于律己爱护环境,随身带一个塑料袋,把自己用过的食品袋、废纸、果皮等装入塑料袋内,然后投放到垃圾桶内而不乱扔,做学生的表率。外出旅游也要爱护景区环境,不乱写乱画。

四、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知识讲座、报告会,开展坏境知识竞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2012年璧山县创建“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县”活动中。

1. 要求学生不乱扔、乱倒垃圾,条件允许时可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内,以便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不乱扔在普通垃圾桶里,而应交环保部门统一处理。

2. 鼓励学生少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塑料袋,多用环保用品。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做科学实验,如用废旧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用矿泉水瓶制作量筒,用废玻璃瓶做声学实验。这样既利用了废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在上课时要遵守纪律,不成为影响同学学习的噪声声源。在家里,别人休息时不要把音响设备的音调量开得太大。

4. 要求学生做清洁时要先洒水且扫地时扫帚不要扬起,避免灰尘弥漫污染环境。

5. 调查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治理污染的建议。积极参加每年的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森林植被既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又可保持水土、吸收噪声,防风挡沙。

6. 选择自行车、步行、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在精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政策法规,关心和了解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动态,加强自身的环境修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为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环境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邹谨向. 小学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思考[J].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1(1).

[2] 崔建霞. 公民环境教育新论[M].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颖,李忠华. 尝试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环境教育[J]. 环境教育,2003(3).

猜你喜欢

科学课人类环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人类第一杀手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