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研究

2013-04-29姜珂

关键词:安徽

摘要: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调整安徽农村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产业的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对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一个过程。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中部,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桥梁,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业、富民强省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1.1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安徽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一个稳定增长,两个加快发展”的战略,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由表1可知: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19.1:39.1:41.6调整为2012年的12.7:54.6:32.7。其中,第一产业即农业所占的比重稳定下降。但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明显偏重。

1.2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2003-2012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相关数据研究(见表2),不难发现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动存在着以下特点:

1.2.1 狭义上的农业,即种植业所占比重缓慢增加,由2003年的50.41%上升到2011年的52.48%,始终占据安徽省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尽管安徽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努力把降低种植业比重放在首位,把提高林牧渔业的比重作为调整方向,但收效甚微。

1.2.2 产值居于第二位的牧业,是安徽省重点发展产业,但是从2003年以来有所下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上升。因此,安徽省牧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1.2.3 2011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虽然较2003年相比有所提高,但总体发展缓慢。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既是农业产业高度化的标志,也是现代服务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产业价值,而且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这点来看,安徽省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远跟不上时代要求。

2 目前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虽已取得部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趋同、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安徽地处气候南北过渡带,在地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和平原,气候和地形上的多样性导致了安徽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区域农业资源的差异,也固然要求区域農业产业结构调整随之实行差别化战略,但实际操作中并非如此。我省如粮食、畜禽等主导产品发展较快,但区域性特色产品发展较慢,地区间的产业过于趋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2.2 缺乏规模经营,科技含量低,生态环境遭破坏

在安徽省农业结构调整中,目前还普遍存在规模缺陷,除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规模较大以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比例偏低,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企业加工的基本属于初级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效益不高,难以推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同时,农业生产中粗放式经营依然严重,大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填塘改田、围湖造田、农药使用过量等现象,忽视了生态效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场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落后

农产品直销、批发市场建设缺乏规划,存在布局不合理、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等问题。此外,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不畅,难以有效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社会化服务也较落后。各政府部门缺乏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所给予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政策意见和措施;能够直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规模小、数量少,而且服务内容欠丰富、服务手段落后。

3 推进安徽省农业产业调整的对策建议

3.1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安徽省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首先要重点搞好“龙头”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从安徽省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其农业优势,努力在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的深加工增值上及绿色产品上下功夫,力争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复合型经营实体。其次,要寻找一个适合本省发展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主要的形式包括:龙头企业牵动型(公司+农户)、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就目前安徽省自身情况来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最适合安徽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其优点在于能较好的协调各利益之间的关系,适应目前市场和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

3.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如何,关键是要看能否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其次应在安徽省相对丰富的农业技术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重点培养一支懂技术、有文化、善管理的农业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作用,并鼓励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教育培训。

3.3 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安徽省地处全国中部,承东接西,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区位等诸多优势,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安徽省应依托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加快培育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把握农产品消费的总体趋势。同时,应尽快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这将成为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忠明.安徽省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6)[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编.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张娜.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J].特区经济,2008(04).

作者简介:姜珂(1989-),女,安徽亳州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安徽
门外谈诗词——在安徽师大的一次演讲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