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珠》教学心得
2013-04-29张冬兰
张冬兰
小学课本里有许多童话,《小露珠》就是其中的一篇。课文描述了小露珠样子的美好、性格的可爱以及与别的事物和谐共处。文章蕴含着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等丰富的美感因素,无疑是一篇很好的审美范例。在教学中,我努力带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美。
一、感受大自然的造物美
本文对小露珠的美极尽描述——“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写出了小露珠的形态美。在朗读这些语句时,我引导孩子边读边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去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去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师:同学们见过钻石、水晶、珍珠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生:妈妈的戒指上有一颗钻石,它很小,但是很亮。
生:我妈妈的耳环上也有钻石,阳光下它闪闪发亮,还耀眼呢。
师:是呀,钻石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宝石,最大的特点就是“亮”。你们平时看到的小露珠亮吗?
生(齐):亮!
师: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钻石那么闪亮”。
生:我妈妈有一串珍珠项链,一颗颗珍珠圆溜溜的。
师:那你摸过吗?有什么感觉?
生:摸过,感觉很光滑,很舒服。
师:这样的感觉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
生:圆润。
师:小露珠什么形状呢?
生:圆圆的,小小的,还在叶子上滚动呢。
师: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珍珠那么圆润”。
师:见过水晶吗?
(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怎么注意过,老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水晶图片,请大家观察水晶的特点。)
师:水晶也可以用来做成项链、手链、戒指等首饰。所有水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透明。为什么说水晶透明呢?
生:透明就是像看玻璃一样,从这边可以看到那边,因为水晶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它透明。
师:我们的小露珠就是这样的晶莹剔透啊,所以作者说它——
生:“像水晶那么透明”。
师:把小露珠说成钻石、水晶、珍珠,好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生:感觉小露珠很宝贵,很可爱,很值得珍惜。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我首先从整体上人手,让孩子谈谈自己对钻石、水晶、珍珠的印象,抓住“闪亮”“透明”“圆润”这三个词进行想象、理解,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印象,领悟小露珠的美。
二、感受情感的和谐美
文中在描绘美景的过程中,传递着许多美好的情感,如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之情,这一切都在传递着和谐、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大自然万物融合的体现,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折射,让孩子们去充分感受可以使他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师:孩子们,小露珠把自己奉献给了花草树木,让它们重新焕发出生机,假如你是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或者一棵树,你会怎样感谢小露珠呢?(老师戴上小露珠的头饰,并告诉学生“我就是小露珠”。)
生1:谢谢你,小露珠,是你给了我们充足的水分。让我们变得格外精神。
生2:谢谢你,可爱的小露珠,是你让我这朵美丽的鲜花越开越大,越开越艳。
生3:谢谢你,小露珠,今晚你再来的时候,我要陪你去看看和你一样闪亮的星星。
情境的创设,将文本转化成了童话剧,师生都成了剧中的人物。师生对话使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剧情,升华了情感,拓展了语言,激发了童趣。
三、感受文字的表达美
语文教材的美俯拾皆是,但其中美的因素并非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是隐藏在(或附着在)形形色色的“内容”和“形式”上。其中,语言文字就是重要的载体。《小露珠》一文中,“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爬着,滚着,笑着”“笑盈盈”等词语表现了小露珠的动态美。我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小露珠当,成人来想象它们的动作、神态,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小露珠、对大自然的喜爱。
除了小露珠,文中“蹦到大荷叶的小青蛙”“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披着云霞的太阳公公”“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神奇。美丽、可爱。我在教学的时候抓住表示不同动作的词“蹦”“爬”“落”让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的可爱,抓住表示色彩的词“金黄”“碧绿”“紫红”让学生体会植物的绚丽多姿。
课题“小露珠”同样也在传递着美感。在“露珠”前加个“小”字,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露珠的灵动、小巧、圆润。我让学生对比读:露珠、小露珠,体会一下读哪一个词的时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露珠可爱。再比如“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等词,前面都有个小字,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日常生活中,我们为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常在有的词语前加个“小”字,这些词有哪些。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文本中的丰富美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