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2013-04-29龚建华
龚建华
《语文课标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可见,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和素养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一、创设评价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
1.创设情境,激发评价期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形成一种评价期待。而所谓的“情境”指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唤发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一种激情和活力,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受到同学、教师的赏识。
如:在上《搭石》这课,上课时,我把课前准备好的砖头,有序地铺在地上,并在砖头上来回走了几趟,我的举止很快就吸引了学生好奇的目光,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议论:“龚老师这是怎么啦?难不成今天玩什么游戏呀?”望着一双双疑惑的眼睛,我觉得应该揭示课题了,于是,就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21.《搭石》”这几个字,同学们见了这才恍然大悟,趁着这个时机,我忙提出一个问题:“说说刚才老师在干什么?”话音未落,不少同学就举起手,有的说:您刚才在铺搭石;还有的说:您刚才不仅铺了搭石,而且还在搭石走了几回。听了孩子们的不同回答,我赞扬道:“你们有一双慧眼,真会观察,还能用上‘搭石来描述老师的行为,看来,你们对课文的预习比较深刻。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课文中,作者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搭石?通过搭石,你了解到他们的哪些美好的心灵呢?课就这样在富有探究、期待的问题中渐入佳境。从孩子们那专注的神情中,那声情并茂的朗朗读书声中,分明让人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对知识的向往。
2.利用环境资源,形成进取态度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在教室内外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棵树,一个花坛等—景—物。都是孩子们学习、游戏的好伙伴,都是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们能合理科学地利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他们形成一种强烈地进取态度。
记得那时是任三(5)班的语文课,教室外有一棵碗口般大的枇杷树,每到春夏之际,就会结出累累果实。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它。一天,上课铃声响过许久,教室里仍未安静下来,而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求孩子们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看看孩子们那余兴未尽的神态,我便把目光转向了窗外,静静地望着那棵茂盛的枇杷树,也许是我的神情感染了大家,他们很快也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此时,我故作神秘地说:“你们听到了枇杷树爷爷在说些什么吗?”孩子们一听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就问道:“它哪儿有嘴巴?”听了他们的问话,我知道孩子们的好奇心给激发出来了,便趁热打铁地引导道:“有呀,它的嘴就是叶呀,枝呀,躯干呀……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与人类有多大的区别?”接着孩子们不仅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还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赞扬道:“你们真会观察,现在你们能把枇杷树爷爷说的话告诉老师吗?”孩子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似有一吐为快的感觉,我见了亲切地说道:“你们呀不但有一双慧眼,而且是一个小作家,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本子上吧。”他们立即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看着这场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师们常为习作指导而伤脑筋,如果大家都能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作为习作素材那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再加上教师们有效的评价,就能激发孩子们积极的进取心。那么习作就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
二、主体性的多元评价,让课堂灵动起来
1.鼓励自我评价,树立自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赞赏。还要善于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孩子们的一次自我展示。一次自我满足,一次自我创造,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上的《月光曲》一课,就是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当她请了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后,便亲切地问道:“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那位学生腼腆地说道:“课文还算读得流利,只是没把第八自然段的感情完全朗读出来。本来月亮刚升起时,海面上比较平静。我却没把这种平缓的语气读出;当月亮越升越高时,海面上波涛汹涌,我读得又不够激昂。”说完那名学生沉思了片刻,提出:“老师,您能让我再读一遍这段话吗?”得到老师的允许后,他又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地树立,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关注生生互评,构建和谐
当大多数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基础,自然能对他人的学习行为发表自己独持的见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大力倡导生生互评的学习方式,在相互评价中既纠正了别人错误,也提高了自己。同时,还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
如:在上《鸟的天堂》这课,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双引号,而第二个又不加呢?问题一出,董思琦同学就举手答道:“因为第一次未看见一只鸟。”她刚坐下,邱崇婷同学就补充评价道:“我同意她的说法,但更主要的是当时作者只看到那棵茂盛的大榕树。”话音刚落就赢得了一片掌声,这时张炫之又补充评价道:“她们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正确,只是,第二天清晨,作者的确看到有许多鸟儿在那棵大榕树上幸福的生活,是鸟儿快乐的家园。所以第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双引号,而第二个就不要加了,他的精彩评价,同样获得了掌声。这样一个突显课文重难点的问题,就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3.倡导师生互评,体现民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地全面推进,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评价、激励等教育功能。尤其是师生互评的方式,更会受到孩子们的推崇,它既营造出浓浓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三、多样的评价法,让课堂丰富起来
1.评价要及时,有层次
对于表现进步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深入,更专注地学习。
而这种语言评价不但要及时,而且还要有层次区别对待,否则将会削弱评价的激励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个体差异,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不同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多创设让他们展示的舞台,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那怕是他们能读通一个句子,写对一个字,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赏识,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关爱,全面呵护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又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常对他们提出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以探讨式的评价,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当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便神采飞扬地赞赏道:“真了不起!你们都是未来的小科学家。”这种及时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发掘他们的潜能,还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评价要中肯,有针对性
中肯的评价语言,是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孩子的赞扬,这样的评价语言,对于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多些激励赏识,少些批评指责”。
但也不能一味的无原则的包容错误是非颠倒,黑白不清。这样的评价语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让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从而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要有原则性,对存在的问题,要以委婉的语气以建议的形式提出,让学生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如吴静同学,你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你如果能将朗读的声音再响亮些,那就更棒了!而对于学生的优点,正确的要及时加以肯定,加以赞赏。
这种课堂评价,针对性强,既有中肯的表扬,又有婉转的批评,两者两相结合,它能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
总之,语文课堂评价就是要立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语文评价激制真正成为评价语文教学的有效工具,使课堂唤发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