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2013-04-29杨清娥

文理导航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杨清娥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探索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探索性学习;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如今的数学教学重视向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感知一概括一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的活动过程。

探索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1]。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过分重视接受性学习,轻视甚至忽视了实践与探究,因而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学得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压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2]。通过三十几年次执教,我对小学数学开展的探索性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探索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索得到的新知和新方法,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方法。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质数与合数》时,我在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座位号(1-60),让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座位号入座,凡是自己的座位号是2,3,5的倍数,除2,3,5本身以外的同学起立。其次是7的倍数(除7本身)的座位号的同学起立。这时,剩下1,2,3,5,7,11,13,17,19,23,

31,37,41,43,47,53,59这18个数字,把这些数字板书在黑板上,再求它们的约数,发现1只有一个约数,其余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最后再把站立学生的座位号进行随机抽取几个,并求它们的约数,发现在这些数中的约数至少有3个,从而得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我们把它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我们把它叫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1只有1个约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经过分析,判断,从而具体地归纳出质数,合数的含义,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科学态度、理性精神是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数学教育无疑对学生这些素质的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划出特定的课时去专门讲授它们,或者说时时提及它们。只要我们头脑里有这样的观念,就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很多机会,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有了这些基本的素质,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时刻注意的。

例如,我在学生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会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3]。我在三年级上册教材内容《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教学推导中。我首先利用媒体展示一只兔子和一只蚂蚁围绕一片树叶进行赛跑时,引出周长的定义。其次推导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利用直观的教学导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进而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2条长和2条宽组成。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再次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2条长加宽的和组成,即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再次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由2个长加宽的和组成,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在教学中还利用打手势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即拇指和食指张开成直角,食指长代表长方形的长,左右手一合即得到一个长方形,两个食指+两个拇指的长度就形象地看成长方形的周长,又便于学生的记忆,也更能突破已知长方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的公式,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记忆的: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摆成一个长方形后,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的和即长方形的周长,把一只手放在背后代表长方形周长÷2,收回拇指表示长方形周长÷2-宽,剩下食指的长即长方形的长;收回食指表示长方形的周长÷2-长,剩下拇指的长即长方形的宽,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的记忆。

三、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是解决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并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具体事例,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肯定学生的能力,对于思维比较跳跃的学生,他能够省略许多的分析步骤,这样的学生只有在老师在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的独创性,才能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吉桂林.浅谈小学数学探索性学习. 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7)56-57.

[2]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11(6)293:95-99.

[3]刘明祥.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培养的研究.教学新思维.2007(10):40-42.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