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课程实施的过渡性研究
2013-04-29蔡文杰
蔡文杰
高一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历史课程,顺利实现初中历史学习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了解初高中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这是顺利实现过渡的心理条件;必须解读和比较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和内容,这是实施历史课程的依据;必须清醒认识在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中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相脱节的事实,这是探寻高中历史课程有效实施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探寻高中历史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初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重要时期。中学时期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二者在认知方面既具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又具有发展的连续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以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性为基础,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又必须以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特点为教学的目标。
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在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知觉方面的特点。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增强,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对时间的知觉,可以精确地理解月、周、时、分等较短的单位,而对“世纪”、“年代”这样的历史时间单位,虽然也可以开始理解,但常常不太精确;记忆方面的特点。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发展。学生逐步学会使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而不是仅仅取决于材料的有趣程度;从识记方法上,高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提高。高中一年级学生机械识记方法还起着很大的作用。从识记内容看,高中生的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都在发展。抽象识记从高一年级开始加大了发展速度;注意方面的特点。高中学生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注意力的分配品质上也有所发展。他们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二)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比较
历史课程标准是实施历史课程依据。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历史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进行了规定,通过比较才能领悟高中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有效实施历史课程提供依据。
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层面存在差别。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面向的是学生全体。旨在为学生进入、适应社会和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而高中课程具有选择的功能。高中课程标准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基础性、求真务实、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基本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目标,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身创新质疑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品质,为其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差异决定了历史课程内容的不同。初中历史课程不追求专业化、成人化,注重能力培养和历史知识认知,避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弊端。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时代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减少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高中历史课改方案设计了25个专题模块,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高中学生必学的基本内容。另外,还设有6大选修模块。这一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以学生具备相当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基础的,由于中考对于历史的学习没有做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缺乏认知。这就决定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
(三)实现初高中历史课程顺利过渡的措施探寻
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以及课程目标和内容,在教育中,我们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要注重内容、方法和评价的过渡性,不断探寻有利于高一学生从初中学习向高中学习的过渡的措施。
鉴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浅显到高中较为专业的专题,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应注重内容的选择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为根据。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在直觉、记忆、想象尤其在思维方面都需要积极的锻炼才可以顺利过渡到成熟阶段。历史教学要担当锻炼学生认知能力的任务。我们既要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过高,同时又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问问题的针对性、探究性,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经过对史实的分析,总结其发展的规律。
对于历史课程实施的评价,多采用鼓励为主。高一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的,自制力也比较薄弱。他们理性思维趋于成熟,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历史教师应循循善诱,用事实说话,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不能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该调动学生参与历史评价的积极性,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史实不断论证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取得的哪怕微小的成绩都应予以及时的公正的表扬。在评价的方法上应多元化,例如可以写一篇小论文、读史心得或者找出教材隐含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