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课堂 持续发展

2013-04-29刘燕萍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年6期
关键词:断流黄河探究

刘燕萍

一、探究式环境教育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环境问题日显严重,保护环境和环境教育已成为各国政府的热门话题。许多学校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努力践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日后生活中形成较高水平的改善与保护环境质量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形式被称为探究式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 地理教学中探究式环境教育的实践

本校从初中的班级中抽取与实验因子无关的因子无显著差异的四个自然班(一、二班100人,为实验班;三、四班102人,为控制班),在实验班进行探究式环境教育,在控制班进行常规的环境教育

(一)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开展环境教育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在初中地理课程部分的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等。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校地理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或者结合涉及环境问题的时事事件,开展环境教育,初步形成以下操作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任务呈现——启发指导——激励求新

学生:进入情景——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交流反馈

课例一:探究黄河断流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第一步:创设环境问题情景,呈现探究任务

让学生观看黄河断流的景观照片,并阅读下面资料: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情况在2000年得到了改变,但是,黄河断流这一影响重大而广泛的现象依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

1.黄河断流哪些省区需要协调用水?

2.造成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什么?

3.断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4.对于治理黄河断流你能提出 一些什么对策?

诱导思维“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中,角度要新颖,同时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才能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索。

第二步:学生进入情景,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图文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初步探索出黄河问题的一些答案,但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点,但不需要要求学生面面俱到。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后,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步:教师启发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分别探讨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治理对策等。组员间相互交换资料、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并启发、指导。

当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时,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教师可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同学形成一种互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此环节教师要注重搜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善于诱导和启发学生,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开拓解题思路,而不是当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就立即提供现成答案。

第四步:学生交流反馈,巩固迁移

学生: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1.黄河流经的上中下游各个省区都要协调用水。

2.黄河断流的自然因素包括:全球气温变暖、流域降水减少、中下游含沙量大等。人为因素包括: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水资源管理不协调、水体污染等。

3.断流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紧缺,影响沿岸工业的发展,对沿岸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等。

4.对策:植树种草、控制人口数量、协调用水、节约用水、南水北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拓思维、继续深入探究:

黄河的断流使我们想到恩格斯的忠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所以我们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这么想,既然近年来黄河频繁地发生断流,那是不是说黄河水灾忧患已不复存在?(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探究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认真倾听,以鼓励的态度、赞赏的语言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和课后思考题,使学生对环境问题起到强化理解、巩固迁移的作用。

(二) 在地理户外课堂中开展探究式环境教育

在课外进行探究式环境教育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途径在:通过地理小实验开展环境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开展环境教育;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等。

课例二:生活中的节约用水

方式:调查研究

活动过程:

步骤一:探究活动

活动1:个人用水量调查(自制一个表格,记录一下你个人每天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升,包括各种饮用水、洗漱用水等。)

活动2:家庭中的用水情况调查(调查一下自己家中日常生活用水情况。以淘米为例(例如每天煮两次米饭,每次需要淘洗3遍,每洗一遍需用水2千克,算一算你的家庭每天淘米需用多少水),家庭中有哪些节水的办法?计算一下可以节约多少水?)

活动3:调查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观察自己周围浪费水的现象,例如,家里或学校的水龙头有没有漏水现象?用量杯盛接滴漏的水,看看1小时水滴漏的总量,再计算一下一天、一个月、一年会浪费多少水?)

活动4:调查生活用水的污染(调查一下自己生活周围有没有污染水源的现象,如对引水渠或地下水的污染?)

活动5: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与用水量增加(请家长给你讲讲家庭生活中的重大变化,看看哪些变化与用水量的变化有关。)

步骤二:总结与讨论:通过上述探究活动和资料搜集整理,写一篇简短的报告,说明你对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汇报,教师还可以抛出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类似的探究活动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教师可设计以下活动:“实验探究——酸雨的危害”,“集体思考——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头脑风暴——森林对人类的贡献”,“资料收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我们的环境是有利的”,“调查访问——旅游区的垃圾来源”,“动手做——班内垃圾的分类收集”等等。还可以结合乡土地理调查探究家乡的环境变化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探究“广州交通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珠江水质变清了”等。

(三) 利用校本课程开展探究式环境教育

在开展探究式环境教育过程中,可以把贴近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与地理环境教学相结合,融入探究式环境教学中。例如,我校有两座建于晚清的古建筑,一座是“豫章书院”,另一座是“潮洲会馆”,我们利用这两座古建筑开发了校本课程,设计了与环境教育的相关的探究主题,在学生中展开系列探究活动,并于此编成日常使用的校本教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 结论与成效

通过地理课堂探究式环境教育开展,全面促进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环保行为的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问卷调查(见表1)、环境知识测验、环境知识竞赛(见表2)以及环境保护行为的观察等结果可见,进行探究式环境教育的班级,同学们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并能掌握一定的环境保护技能,会处理不同场合中的环境问题,树立了保护环境的使命感、责任感,培养了环境意识的知行统一,自觉参与的行为习惯。学生探究“PM2.5就在我们身边吗?”;“为什么我国北方沙尘暴严重?沙尘暴会吹到南方来吗?”;“水体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协”等等问题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从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等方式探究获得知识;在探究性的环境实践活动中,学生除了以各种方式查阅资料外,还要通过观察调查对象采集数据,或采访市民、专家,或编印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还要加工、处理获得的信息,归纳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思考探究,与小组成员协作交流,还要接触社会与不同的部门、不同阶层的人打交道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种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注重多感观参与,多种心理能力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探究式环境教育中,实验班的学生逐步培养了在学习中自主地探索新知识,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探索,突破思维定势,创新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

猜你喜欢

断流黄河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农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