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用教材教的艺术

2013-04-29贲新文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3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利用教材

贲新文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工具和教学的抓手。回顾近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用教材教”正不断颠覆“教教材”的倾向,这是先进课改理念的认同与践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忽视教材作用“不用教材教”、过于依赖教材“仅仅用教材教”、徒有形式“不会真正用教材教”现象的依然存在。因此,“用教材教”不仅仅是理念的革命,更应是教育教学艺术的追求与提升。如何实现“用教材教”由“形似”到“神入”的本质革新,笔者欲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o历史》(北师大版)为例,就素材充分利用、内容深入挖掘、体系针对重建、合理开发补充等方面求教于同仁大家。

一、必须充分重视教材的素材利用

教材是为了有效反映和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作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理应在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用教材教”的基础就是领会课程标准实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基础上对教材本体素材的足够利用。包括单元主题、课题、导语、必修课文、阅读课文、文献资料、图片(含地图、图表)、思考题、注释、学习栏(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我们要基于课程标准的高度和学科特质、针对具体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探索其“物有所值,物尽其用”。择要例举如下:

1.充分重视标题的导向意义

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紧紧围绕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主题,确立学习单元。单元的标题着力突出主线和重点,各个单元之间也都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在每个单元之后,精心编排每个课的标题,标题力求凸显本节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部分或核心所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从把握教材的主干和内在联系方面及其培养学生基本学科思维角度而言,充分重视标题的导向意义并适当解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不可忽视材料的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就教学实际而言,教材是最方便被利用与开发的资源。我们必须善于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的文献资料、图片材料,那怕是注释等。

教材的文献资料包括正文插页、文后的“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内容简明易懂,一般与课文内容配合使用。选材也形式多样,包括史料、歌谣、民谚、对联、诗词等。利用它,我们可以弥补课文表述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并起"证史"的作用。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激发历史感的载体。

3.拓展“训练”“活动”的评价效能

为启发学生的思考,北师版教材每课都设计了数量不等的“思考题”,插在课文中间。如第1课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含义是什么”,这种思考题含有相对较高的思维含量,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问题、训练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力求深入挖掘内容的达标价值

用好教材不能只仅仅是“利用”,还更要立足于“挖掘”。挖掘教材文本背后的潜台词,揭示教材内在的联系,激发情感体验与价值升华,以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例如:我区某位老师在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将教材的“八一南昌起义”、“革命摇篮井冈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三个子目概括为“开火”、“点火”和“播火”。三个“火”字的概括,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启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一边看书,一边思考:“谁向谁'开火'?”“为什么要'开火'?”“'开火'后又怎样?”“谁点的'火'?点的什么'火'”“播了什么'火'”等。在老师的引导、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不时有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课堂很自然地“火”了起来。

三、尝试合理调整教材的结构体系

教材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影响教材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材,它的体系设计必然要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材编写中,教材体系的构建往往是教材编写者根据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编写者考虑的往往是学生群体共同的发展规律,难以充分体现特定群体和个体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倡导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用好教材的同时,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的使用,应该倡导教材的“补充”与“丰富”,这是“用教材教”的完善与发展,也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的另一种风景。

“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拓展的需要、学生兴趣激发的需要、生活与现实的关注角度进行补充。如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有意义的热点问题等)、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总之,作为贯彻课程的重要载体、重要工具的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对于广大教师来说,用好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同时,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更要学会基于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等探索如何利用和开发教材,力求成为教材的个性化执行者和高效开发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利用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