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李水福
李水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三大教育理论之一,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影响很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教学中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本文拟以高二物理《远距离输电》这一章的教学为例,尝试帮助学生创设更为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想意义建构。
一、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
教室一般都有图书角,我尝试着在教室也建立个物理实验角落。远距离输电这章的教学时间段内,在物理实验角落为学生提供了这章节中所有演示实验的器材,和课本迷你实验室所需的器材,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变压器,还有线圈手机充电器等(器材大部分从实验室借,少部分是学生收集)。安排实验角的目的:(1)可以将教材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2)课本上的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学生也可以做。(3)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器材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进行探索,最好的情况是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一些设想。
实践后我发现实验角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它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自主地进行探索实验,能做些创新实验。比较方便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但老师在组织和管理要花更多时间有精力,特别是安全这一重要的环节的。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做得很少,需要不断的激励。
安排了实验角后,我在这实验角的墙上挂个笔字本,笔字本主要作为实验的简要记录。笔字本还可以作为交流的平台,笔字本中先提些问题,每个问题的下面都有很大空间可让多个学生写出他们的答案。还有另外的地方让可学生写出他们想到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笔字本中作答,大胆地写出他们的一些猜想并同学们交流。借助物理实验角和笔字本创设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
二、 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习者: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进行同化或顺化。“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引导学生将变压器与以前学习内容对比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让学生结合手机充电器与身边的一些变压器说说它们扮演什么角色,鼓励学生大胆的对比,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2.引导学生应用排除法,和其它电路元件类比,学生可能先列出学过的电路元件,如电源,电阻,用电器,电表,自感线圈等等。
经过学生之间讨论,以及老师和全体学生之间讨论后,我们作了这样的总结:变压器从上一个回路中吸收电能,对下一个回路提供电能,对上一个回路变压器是负载,对下一个回路变压器是电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对下一节课远距离输电的电路图作了简化:将整个电路分成三个回路,第一个回路电厂是电源,负载只有升压变压器。第二回路升压变压器是电源,负载是输电电线和降压变压器。第三个回路降压变压器,用户是负载。我们可以得到第二回路电压关系有U2=U3+UR,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去主动地建构意义。
用变压器与电表组合可测量电网上的大电流或大电压,如右图:我们可以将变压器与电流表组合看作一个新的电流表,测量时类似于串在电路上。如果换成是变压器与电压表组合,则相当于一个新的电压表应并联(也就是接在零线与火线间,与用户并联)。
变压器的副线圈如果是断路,没有电流时,它对上一级回路也就相当于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
变压器如果与负载组合就相当于一个新的负载,与电表组合就相当于一个新的电表,变压器让与它组合的元件所起的作用放大或缩小,电路的连接方式与旧知识相似。这样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而这种多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变压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很多乐趣。
三、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勇敢地去探索,积极自主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遇到更的因难和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学的合作去克服因难。积极地与学生交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学生的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做一些引导,帮助学生既会展开的思考问题,也会收拢总结。
这一章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1.总结学习内容,对比新旧知识,将知识系统化。2.总结学习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比如简化,类比,多角度看问题,思维迁移等。3.总结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表现,积极参与的程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效果等。4.帮其他同作个总结,也就是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我也帮学生做了些总结。
以上是我进行探索的总结,有些会不成熟,有些其他老师可能也做了,整理出来可以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