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老师犯“错”可怕吗?
2013-04-29罗文平
罗文平
有的教师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更害怕自己出错,认为被学生指出来会让自己没面子,甚至被学生指出来了还装成没听见,将错误藏着、捂着。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这些真实的错误,反倒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最珍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先人就曾说过“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何况是现在资讯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我们更广。因此,我认为对于课堂上偶尔的犯错,教师大可坦然地面对,因为在开放的课堂,只有用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驾驭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生成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要将错就错地引导和化解。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问题,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往往会引发出更多的新意,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如何处理才能使错误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一动态生成的资源,变教学中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素材,使数学教学更精彩呢?回想自己的教学历程,这样的错还不少呢!
例如:一次我布置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刚过了两分钟,就有学生响亮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道题目出错了,5加7再减30,减不了。”随即,一大片声音都附和着:“减不了,减不了……”听学生这么一说,我仔细看了看,果然在练习中有这样一题:5+7-30=,很明显是把5×7-30中的“×”误写成了“+”。(因为当时我们刚好在教乘加乘减)我本想立即告诉学生正确的题目,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训练学生的好机会吗?我就对学生说:“你们看得非常仔细,刚才这个错误连老师都没有看出来,你们却看出来了,老师在这里表扬大家个个都能仔细审题。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谁能把这一题改一改,使这道题变为一道我们能解答的题目?”学生听了我的话,就一个个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儿,就有个学生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有办法,只要把题中的‘+号改为‘×号,题目就好解答了。”我立刻说:“你真是好样的!”接着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除了把‘+号改成‘×号外,还可以把后面的‘-号改成‘+,使它变成一道连加法,也可以的。”还有同学说不光可以改符号,还可以改题中的数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办法。平平常常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聪明才智、交流辩论的场所。学生们的思维异常地活跃,我的数学课也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
对于“错误”资源所带来的价值,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利用。因此,有时我也会在课堂中预设一些“错误”,让学生在说错、议错、纠错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例如: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的复习课,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肯定毫无兴趣。于是,课始我把学生平时作业中的错误集中在一个情境里:“小红身高120米,用60米长的毛巾洗脸,12米长的牙刷刷牙,坐在8厘米长的教室里学习,在4厘米长的黑板上演板,拿着14米长的铅笔写字,下课后,望着教室外面8厘米高的大树,她高兴地笑了。”学生们边读边笑,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课中再穿插一些“可爱”的小错误,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成了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毕应龙说过:“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害怕出错,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课堂中的错误,发扬其“闪光点”,及时捕捉错误所带来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宜黄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