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3-04-29王建业
王建业
一、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了一个新的语言项目后,往往会安排一些练习活动来巩固强化所学的新知识。但在整个练习活动中,怎么练,练什么,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缺乏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学生没有讨论、合作、探究的欲望,能写出句型,完成翻译就被认为是很好地完成任务了,至于是否会用这个句型与别人交流课本以外的话题,似乎已经不在练习考虑的范围之内。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转变角色,要以“引导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就是每教完一个新的语言项目,教师必须首先从严格控制、规范操练单项句型入手,然后逐步减少控制,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性的练习,让学生有机会练习运用语言表达意义、交流信息。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宽容练习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引导学生以讨论、合作等方式探究生活中的真实话题。尊重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然的心态下掌握并运用英语。
二、要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载体
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是新课程标准之一,是学生“会使用英语”的有力保证。而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因而,采取多种有效的练习活动形式,如,个人表演、分组角色、集体游戏等。通过大量的实践、讨论和探究活动,既能使“四会”训练统筹兼顾,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有所侧重,从而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解知识背景,参与知识发生过程,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当然,多媒体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教学中尤其是帮助学生练习活动方面不是万能的,只能起辅助作用。只有搞好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适度结合,才能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要遵循“任务型”的活动策略
新课标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策略。
设计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要要有可操作性。如,“Read and act”“Ask and answer”等,使学生一看见标题就知道该怎么做,这也被称为“透明法”体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活动中少走弯路,更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活动的质量。
设计活动时,在内容、方式上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真实。活动时,除了使用课本上的现有练习外,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生活中学英语”的意识。如,自己走访,填一份社会或家庭调查表;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的教学游戏;组织一些朗诵、情景剧表演、讲故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尽量地把英语运用到交际环境中去。
设计活动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不求表面繁荣,但求活动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对活动方案要精心设计外,在活动中更要做好“导演”工作,引导、规范活动要求和环节,及时处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能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主体发挥,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体验并理解情境中的英语,让他们的英语能力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展示。
贴近学生实际的练习活动,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有材料,可操作,学生特别感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能使学生在参与思考、合作、讨论、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落实,尤其在课堂学生活动方面,要多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在活动中落实,在落实中提高。让学生动起来,英语用起来,才能让学生掌握的英语真正有用,真正能用。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