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对策
2013-04-29丁银霞
丁银霞
误区一:虚假造作的情境——背离了教学的理念
【案例】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一位老师对学生宣布了一条好消息:“下星期学校将要组织学生去春游。”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目前是旅游旺季,游客比较多,为了使同学们玩得开心又确保安全,老师出示了三个风景区的景点图片及各个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请你计算出各个风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并选择其中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目的地。整节课中,学生比较兴奋,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非常顺利。下课时,许多学生围上来问老师:“老师我们真的去春游吗?”“下周几去呀?”当时老师有些茫然,应付说:“等以后再说吧!”此时,学生的脸上流露出受骗的神情。
【分析】老师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希望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春游。此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带着期盼和憧憬上完了这节课。美丽的谎言被揭穿时,学生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降低了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想违背的。
【对策】1.创设情境要有选择性。选择的情境素材要符合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2.创设的情境要有可行性。创设的情境要是真实的,要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让学生的希望落空。3.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性。把真实的情境运用到教学中,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我们对情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误区二:牵强附会的情境——脱离了数学的本质
【案例】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
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倒着说”。
师:123,你们就说321。
师:老师爱学生。
生:学生爱老师。
师: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就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
师:我们一起来做“分数倒说”的游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究出求倒数的方法。
【分析】这位老师似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倒着说”的游戏情境,力求借助情境快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仔细推敲却发现这个情境是无效的,原因是执教老师对教材分析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
【对策】1.创设情境的精确性。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心创设情境,在选材、设问上要做足功夫,让创设的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2.创设情境的适切性。情境要适合学生能力发展需要,要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情境的价值。
误区三:绚丽多彩的情境——干扰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教学“认识乘法”一课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课件播放精彩的动画——美丽的森林。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那里真好玩!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动物。
生2: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还游来游去呢!
生3:我发现小白兔们在开心地跳着。
生4:我发现小鸡在吃虫子。
……
【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动画中发现一些用乘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原本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的情境,却因掺加了过多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使问题情境变成了“看图说话”。“绚丽多彩”的情境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对策】1.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必须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析,然后自问: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了目的,再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情境。2.简单有效的情境为教学服务。简洁明了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的“不平衡”,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而且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样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堂所需要的。
创设情境要警惕,避免虚假造作、牵强附会、绚丽多彩等情境充斥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有紧密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比较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福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