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二谐谑曲的音乐理解与演奏分析
2013-04-29王玥
王玥
摘要: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是肖邦四首谐谑曲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一首,以其出众的表现手法,结合当时的演奏技巧,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入手,就乐曲的呈示部、中间部、再现部三个部分逐步解析。以其音乐内涵和演奏实践作为剖析的切入点,体会肖邦谐谑曲的艺术特点,并联系自身实践,进行一些艺术与技巧上的探讨。
关键词:肖邦 谐谑曲 音乐理解 演奏技巧
作品31,肖邦第二谐谑曲是肖邦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品风格浪漫优雅,富于幻想色彩,用音乐表现了诙谐,幽默的情趣。并且对其之后的一些音乐家的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对这首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的悉心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表达肖邦作品细腻的情感。
一、肖邦第二谐谑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理解
谐谑曲这一体裁是贝多芬继承海顿、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形式。①在贝多芬以后,谐谑曲常用于交响曲、奏鸣曲或室内乐套曲中,作为取代小步舞曲的一个乐章。肖邦发展了这个题材,将谐谑曲写成独立的、较大型的钢琴曲,其中作品31,降b小调谐谑曲形成于肖邦完全成熟的创作时期,有一定的幻想性和戏剧性,也不乏抒情、歌唱性的优美段落,舒曼曾经称它是“一首有高度感染力的乐曲”②。第二谐谑曲是肖邦在音乐作品结构形式方面探索与创新的大型单乐章作品之一,冲破了古典奏鸣曲的某些规范,极大发展了谐谑曲体裁的表现思想和内容。
作品31,《降b小调第二谐谑曲》的特点是3拍子,快速活泼的节奏,和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是速度要快一点,感情起伏比较大,虽然中间有很多重复的段落,但是也有些变化,整个曲子听上去是丰富不单调的,这对演奏者的演奏技术和音乐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做到段与段的对比,又要遵循乐曲的情感基调。强烈的爱国之情贯穿肖邦创作中,常常使用对旋律各式各样的变奏,这正符合了波兰民族音乐的特点。
第一乐句低音区用弱奏的三连音音型表现摇摆不定的内心,与响亮的八度和弦造成的浑厚刚毅的气势形成一种急板、柔声、质问的主题形式,随后出现的轻快、优美的歌唱性旋律,深化了音乐形象的对比度:发展部以形式复杂的、独立的主题段落出现,两端的主、副部由同主音大小调构成基本调性,这种沉迷于思念、诧异和憧憬的想象使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对比更加鲜明;第一主题再一次充满活力的增加与改变,使戏剧化冲突更加深刻,有力而又热情的情感充斥着再现部分直到结束。这首曲子重复的乐段很多,也是这首曲子的特点。如果用相同的手法来诠释无疑会使听众昏昏欲睡。所以,相同的乐段要有不同的方式去阐释,使听者每一次听相同的乐段都有一种新鲜感,还有把握这首曲子的律动,作为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肖邦第二谐谑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呈示部
乐曲开始(1-48)的感情色彩是充满疑问的,一种不安的音调,微弱的三连音敏捷而又向上扬起。第1、2小节的两个三连音要有点准备,动作不要太大,此处是纯手指的动作,手的状态要稳定住,不要用手腕带,如果用手腕带的话,传给手指的力量就会发生变化③。弹奏三连音时,呼吸要跟着节拍走,不紧不慢,这样听众就会随着我们的呼吸感受到音乐情绪的细微变化。第二小节的第一拍,弹完就放,干净利落,休止要到位,准备好之后很干脆的给出第六小节的和弦,要与前面的轻形成反差和对比,要值得注意的是第5小节,虽然标注了力度符号ff,可是之后的和弦才是真正的重点,为后续乐章铺垫。到第49小节。音乐开始急速的变化,53-64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右手的八分音符轻巧悠扬,左手的四分音符有强烈的力度,指尖是很轻巧的,虽然有重复,但是情感不是一成不变,进入降D大调,经过一段华丽的右手半音阶上行和下行中,左手以三个连续和弦进行尤其是和弦低音外音的不断解决使得乐曲气氛仍然带有不安定的情绪。最后2小节是渐渐变慢,变弱,由此进入第二主题。
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感情是连绵不断的,表达了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爱恋。第65小节开始,右手是单音旋律,左手是八分音符的伴奏,左手快速跑动地分解琶音似乎要求弹出轻巧和均匀的声音,要以灵巧的浅触键、轻柔的手腕力量演奏出一种朦胧感觉;右手优美旋律中的同音反复的处理更能表达肖邦细腻敏感的心里。练习的过程主要注意左手的均匀和右手的连贯,手指贴键演奏时,要处理好清晰度,这时就要处理好手与脑的连贯关系,也就是在这时头脑要时刻想到处理好手指力量的转移。脑子里面要使旋律非常的连贯,这样才能使手更加连,弹奏出既连又清楚的旋律。此部分踏板每小節踩一次,灵活地运用好左手手腕。71至75小节右手的降b音符,小拇指在弹奏的过程中应该做出对比,整体要有渐强的趋势,小拇指触键要缓慢,下键要深,右手的旋律整体听起来不刺耳,感情如流水般慢慢流淌,虽然后面是对前面的重复,但是在感情处理上还是要层层递进,音乐要越来越激动,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最后用短小有力的结尾结束了呈示部。
(二)中间部
第一主题的开始是突然的安静的和弦,可以采用全踏板的方式达到饱满的音响效果。随后严谨的旋律转换成民间牧笛的曲调,音乐仍旧在安祥的情调中,和第一部分不同的是,这个独立的段落更加安静,缓慢抒情的节奏反映了肖邦内心的自由,这是一个多声部的段落,练习过程应该仔细聆听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
第二主题如圆舞曲一般,清澈、透亮、连贯。外声部弹奏的要有旋律感、自由浪漫,中间声部的八分音符和三连音要均匀清晰,左手保持住#C-#D-E的横进,配合右手旋律的连贯,直到最后逐渐慢下来。第301小节要从容一点,slentando渐慢的意思,每个音不要残缺不全。重量要控制好,节奏要铺开,均匀。
第三主题是前两个主题的延续,情绪是欢快的直到热烈的结束。主题是一片快速的右手华彩性乐段,如同一股清流欢快地上下奔腾,从p到f逐渐增强的气势展现出音乐的热情奔放。第334小节开始的音乐有翩翩起舞之感,要做出渐强、渐弱。声音要弹得很轻很柔美,但又很灵巧,是在p的范围内弹出leggiero.声音出来后给人又灵巧、又朦胧的一种感觉,像光线一样,绝对不是刺眼的,是柔和的。第352小节的左手双音附点节奏要注意重拍是落在二分音符上。整段在练习过程中要解决手指的跨指和转指的快速连奏,练习的时候要慢练。最后358-365是感情到达了顶峰,要有一气呵成的豪迈。整段的演奏是气势磅礴的,突然的转调使得矛盾再次发生,内心的不安,情绪的急速变化和对比,需要十分细腻而严谨的演奏。
第(366-582)小节虽然重复了第一主题,但是感情更为强烈自由,尤其是第一个力度符号是强,与前面的音乐还是很不一样的感情,声音要弹的丰满,但是不能生硬。第468小节开始,感情更加强烈,右手的跨越更要均匀且有力,左手的和弦要准确,果断,在练习中要注意左手的灵敏性,要随着高音不断地起伏。这段音乐将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对光明的期望推向了极致。第545小节开始的和弦要整齐有力,三连音要连续,双手的琶音要均匀且短促,踏板是一小节一次,要换得及时,结尾的渐弱是逐渐的,缓缓的,要弹奏出渐渐消失的感觉。
(三)再现部
再现部(584-800)虽然基本与呈示部相同,但是感情有了更加强烈的冲突,(692~708)小节,右手不和谐的和弦,表现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可是到了708小节,音乐开始明朗,开始走向辉煌,弹奏八度和弦时应该注意手腕和手指支撑住,手腕可稍高于平面,手掌放松,但是手指要有力,站稳。748~755小节要弹出渐强渐快的感觉,再次要提到小拇指的击键状态,因为整个曲子弹到着手指很疲惫了,尤其是小拇指本身就弱,这就要依靠腰部的力量,带动手臂,传到指尖,所以要多运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肩膀的紧张,提醒自己要将音符送出去。756~762小节右手的旋律要一泻千里的感觉,手臂要放下來,每个句子的第一个音要站稳,节拍要稳,左手的和弦依然是很坚定,整个曲子已经从呈示部幻想的曲调到最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对自由无限的向往,尤其是最后的几个和弦,弹奏的一定要整齐,双手果断地下键,装饰音的和弦要多练习,因为跨度比较大,所以要做到眼疾手快。乐曲的最后几个和弦是将整个乐曲推向最高点的关键,所以节奏不能松散,休止要到位,最后一个音弹奏时要扬起来,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郝思震. 论萧邦四首谐谑曲的音乐内涵[J].艺术百家,2005,(03).
[2]姜仁武.论肖邦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性.艺术百家,2010,(s1).
[3]蔡润.钢琴艺术鉴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4]何上峰.萧邦对谐谑曲体裁的贡献[J].中国音乐学,2005,(01).
注释:
①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72.
②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26.
③ 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