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提前认、写策略探究

2013-04-29梁俏丹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梁俏丹

摘 要:低年级学生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识字以及写字能力,而低年级的表达能力不足可能致使中年级习作的缺陷,因而在注重低年级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同时,教学上可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或生活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关键词:提前认写;课文素材;习作方法;生活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也认为系统的习作教学应该是从中年级才开始进行训练的。可是,在我们的教学经历中,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在低年级时基础非常扎实,成绩也很不错,可是到三年级作文的分数比重加大时,成绩却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了畏难情绪,造成“师难教,生怕写”的教学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对习作表达的训练不足,导致与中年级的习作要求脱节。因而我们设想能不能从一年级开始就提前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让学生从开始就逐步形成完整、具体表达的好习惯呢?因此,在本学期的一年级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提前认、写方面采取了以下的尝试。

一、以课文素材为本,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语文教材是教育专家们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沃土,也是一方等待挖掘的巨大宝藏。因此,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回归课本,努力钻研教材,读透教材,深入挖掘适合学生的丰富的语言训练点。在对学生进行词句写作方法训练时,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

1.丰满血肉法

中年级学生对细节描写普遍存在陌生感觉,二年级看图说话无新鲜感,多数学生草草描述了事,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可采用“丰满血肉”的方法进行引导。如,在教学《在家里》时,课文里有两句话: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我让学生进行了补充想象:在给爸爸妈妈送水果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先在课堂上汇报,然后在课本的空白处用“我想_______”“我说_______”,写出,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帮忙写下来,再为他们送上一个水果。第二天,将学生补充的内容念出,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渗透细节描写的方法,丰富学生对语言以及心理描述的方法。

2.示范引导法

一年级的学生,在写话上犹如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需要运用课文里优美的表达素材,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示范、引导。如,《四季》一课,运用鲜明的意象,展现出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和乐趣。我及时抓住让学生进行了仿写,他们的答案让我惊喜:花儿香香,它对小蜜蜂说:“我是春天。”袖子短短,它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水果甜甜,它对农民伯伯说:“我是秋天。”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个体,只要给他们学习的对象,他们就能描绘出五彩的蓝图。

3.刨根问底法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犹如一位渔者,用香甜的鱼饵从学生的心中钓出无穷的创意。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问几个“怎么样”,引导学生对表达的内容作出更深入的思考,明白不仅要写出:做什么,更要关注:我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如,在《自己去吧》一课中,只简单地写了小鸭子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它们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时候,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呢?在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了呢?在《有趣的游戏》的说话训练中,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玩起了“蒙眼贴鼻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注意询问每一个细节。课文里的语句,就像水墨画里的留白,教师应该懂得及时抓住这样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填补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发现班里的学生更乐于进行表达了,写出的句子也更具体、生动了。

二、以习作方法为辅,内容方法双轨并行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非常有限,为了提前训练他们的写作思维,我为他们找了两位好“助手”——拼音和他们的家长。低年级对写作的要求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写话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肯定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进行自由的表达。第一阶段,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记录,简单的内容,可以自主写字,可以使用拼音进行替代,内容较为复杂的,学生口述,由父母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不改变学生的语序和表达的内容,保护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第二阶段,我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家长或教师听,或由家长把学生的话再读给他听,让他在听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在课堂上,也进行系统的“写作六要素”“谁在那里做什么”等句式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双轨并行,在通顺的语句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以生活感受和绘本阅读为源,提升学生的写话兴趣

父母和拼音工具的帮助,解决了一年级学生写话的“后顾之忧”,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绘本的阅读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起对写作的兴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更难为无材之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在布置习作题目时,我都注意紧扣学生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和话题,如,校运会、秋游等活动,鼓励他们认真观察生活和活动的过程,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还会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为他们搭好作文的“素材之桥”。如,在《有趣的游戏》中带着学生一起做贴鼻子、丢手绢等游戏,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学习《影子》时,带学生在太阳下踩影子,并学做各种的手影;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不仅感受了快乐,更收获了满满的写作素材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以构字规律为基,快乐加大识字量

识字量是进行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为了给学生打好读写基础,我进行了结合生活识字的尝试。

识字的课堂不仅局限于学校的40分钟,更有效的还有生活的大课堂。家里订阅的报纸、杂志,电视上的广告,甚至街上散发的小广告,食品的包装袋,都可以是学生进行识字的资源。我的贴字的作业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内的生字,把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学过的生字在家里的印刷物上找出,进行组词和造句,如果看到可爱的图案,也可以剪下来,装饰我们的贴字画。让学生在剪和贴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课内生字的运用,从而扩大了词汇量。组词和造句的练习循序渐进,“混雪球”式的训练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第二部分,我结合生字的构字规律,鼓励学生把“长得很像”的字进行集中识字。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生字的印象也加深了。

在提前认写实践的过程中,我惊喜地收获着学生点滴的变化,语感增强了,在参加活动后,更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识字量增大了,养成了良好的写话意识。虽然,写话与认字的教育从量變到质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然而,我愿意静静陪伴学生,努力探索,等候教育结果……如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把认字、习作当成游戏、生活一般的自然、快乐,到中高年级,他们还会为写作发愁吗?识字还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吗?

参考文献:

马莉.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东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