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声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
2013-04-29尚明利
尚明利
【摘 要】声乐教育就是艺术唱歌的教育。美育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培养人们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声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是声乐学习的一大重点,如何通过声乐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是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重点解析了如何在声乐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提出了四大方法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育 渗透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声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教育是声乐教学的目标之一。声乐学习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掌握声乐学习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适量的加入一些审美教育,让学生既掌握了声乐学习的专业性,又培养了好的审美观念,达到双赢的局面。如何在声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一、通过欣赏音乐来培养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声乐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音乐欣赏的主要意思是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达到培养好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意识的目的。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欣赏音乐,比如不仅仅是欣赏本国本民族的乐曲,还要经常了解各个民族、外国优秀的乐曲。将多元化的歌曲融入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磨合本国与外来音乐、古典与现代音乐,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欣赏形式 。
二、通过声乐教育的专业性来诱发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育中,专业的知识技巧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一)量力性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取得的结果就不同。量力性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过分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一开始就给刚刚入门的孩子难度过于大的曲目,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惧怕的心理,那就根本不可能去体验音乐本身的美了。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觉得声乐学习是简单的。慢慢的,学生就能把学习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唱歌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才能增加信心,获得美的享受。所以,量力而行是基础的。
(二)乐趣性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无论是对于音乐的欣赏还是对于音乐专业知识技巧的掌握。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乐在其中,这样才能发现声乐教育的美。课堂上师生关系融合是通过声乐教育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堂上,师生双方完全是平等的关系,只有当学生是放松的,才能更好地接受学习到的知识,教师用声乐的美感染学生,学生慢慢的领悟到这种美,同时,教师的审美形态,比如教学仪态、教学模式、教学气质等,都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收到美的影响,美的熏陶。
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来感受审美意识
声乐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了专业知识技巧的教学,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则有些薄弱。声乐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身心、思想具有独特地熏陶作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学的歌曲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通过演唱,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声与复调感觉;另一方面在拓展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艺术品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为了适应学生的需要,可大致分为三类。
(一)根据本民族的发展历程,具有号召力、时代感强的歌曲
比如《我的中国心》《我爱你,中国》《龙的传人》《长江之歌》《咱当兵的人》等等。这些歌曲主旨清晰,歌词淳朴,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通过这类歌曲,让学生充分了解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例如《我爱你,中国》中唱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这种歌曲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从心底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
(二)选一些起源于劳动,发现劳动的美丽的歌曲
比如《劳动最光荣》《信天游》《阿里山的姑娘》《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这类歌曲形象生动,较好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有些是热情豪放,表现劳动场面的劳动号子;有的是表现爱情、婚姻和民间风土人情的小调;有的是抒发感情、传递情意、休闲娱乐的山歌;也有的是现代专业的作曲家改编的新民歌。通过演唱和表演这类艺术作品,让学生们对于各族、各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了解各地人文环境,生活风俗,在体会民族伟大文化、历史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心,让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为以后社会的发展作奉献。
(三)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经典典型的歌曲
比如《茉莉花》《南泥湾》《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等等,以及许多优秀的外国艺术歌曲,比如美国的《春之歌》《月亮河》、俄罗斯的《在贝加尔湖的草原上》、舒伯特的《小夜曲》等等,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艺术性,充满了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通过这类歌曲的演唱学习,让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唱《茉莉花》这首歌时,学生可以切实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慢慢的,这种对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歌唱,包含着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理想的追求,可以使人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样对于良好道德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本身的美。
四、通过各类的音乐活动来升华审美教育
(一)音乐通过表演来被人们了解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音乐是以表演的形式存在的。而音乐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是21世纪后才在我国各大高校流行发展起来的。对于表演来说,声乐的专业技能很重要。那么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审美教育的渗透、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的培养等等[3]。所以,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必须把声乐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有意识有步骤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表演更加完美,升华其美育教育。比如:老师在声乐教学中,在音乐表演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了解有关课程的内容,了解作曲者的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性格等等,全面的对音乐进行把握,整理。在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声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内容等等。最后,学生将这些信息相整合,系统地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演出来,这样的话,不只是学生表演者的声乐能力得到提升,也会提升欣赏者、观众的鉴赏能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开展各类的声乐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声乐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声乐技巧或者某一个具体音乐作品的掌握,而是应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而这个了解和认知过程也正是欣赏美的过程,可以说,这么做为渗透审美教育搭建了平台,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了由感受美到传播美的完整转化。
(二)在音乐活动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很多学习声乐的专业学生来讲,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声乐来培养或者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创造力,一旦失去了这种创造力,随之,音乐的美感也就消失了。所以说,教师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巧的培养,还应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声乐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每个人的性格、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各不相同,那么每个人的审美观就会不同。比如。同样一首歌,有些人会唱得热情豪放,有些人则含蓄委婉。在唱《青春舞曲》时,有些人选择用现代的舞蹈来进行表演,而有些人却选择用纤细优美的舞蹈来表演。在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审美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总结
总的来说,声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音乐课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地去创新课堂模式,在声乐教育中适当的加入美育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声乐。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好的音乐作品源于生活,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学生长时间的受到音乐的熏陶,自然能培养出好的审美能力。在声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这期间,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方法,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在学习声乐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次昭主编. 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可燕.民族地区高校声乐特色教育探究[J].艺术探索,2010(3).
[3]侯延爽. 论高校声乐的多维教学元素[J]. 艺术评论,2011(10):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