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唱响家乡的歌
2013-04-29唐天英
摘要:福州儿童方言歌谣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由于它短小韵美、易于传唱,深受孩子的喜爱。目前由于学校、家庭等语境的变化,中小学生中会讲方言的很少,会唱方言童谣的就更少了,福州方言歌谣吟唱在青少年中出现断层的现象。我们积极尝试把福州方言歌谣带到音乐课堂中,探索方言歌谣进课堂的有效途径,让孩子唱响家乡的歌谣。
关键词:福州方言歌谣 断层 唱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2011版》明确要求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让乡土音乐渗透到音乐课程教学中。
福州儿童方言歌谣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由于它短小韵美、易于传唱,深受孩子的喜爱。目前由于学校、家庭等语境的变化,中小学生中会讲方言的很少,会唱方言童谣的就更少了,福州方言歌谣吟唱在青少年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在强调传统音乐学习的今天,福州方言歌谣无疑成为福州小学生母语音乐学习的首选,一些音乐教师也积极尝试把福州方言歌谣做为乡土教材渗透到音乐课堂中。由于福州方言歌謠的教学没有很规范的教材和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老师们教学时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学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内容的选择要健康不要媚俗
福州童谣、童歌通常带有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吟唱起来朗朗上口。它数量众多,题材包含了游戏歌、知识歌、感情歌,节日歌、摇篮曲、对答歌、叫卖调等,涵盖了自然、生产劳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男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有许多是立意高尚、格调健康的,但也不乏品味底下媚俗的,因此选择童谣教学内容、是童谣教学的必要前提。
以两首“摇篮曲“题材为例,同样是母亲在哄小孩子睡觉时唱的催眠曲,但格调就有高低之分。如:
(一)《睏眠眠》
噢噢噜,爱睏噜,
爱睏眠眠噜。
贼公贼婆赶赶去,
眠公眠婆赶赶来,
噢噢噜,爱睏噜。
(二)《不惊》
天灵灵,地灵灵,
收惊娘娘第一灵。
乞(给)猫惊,乞鸡惊,
乞墙惊,乞壁惊。
我弟都不惊。
前一首摇篮曲意思十分简单,体现了妈妈的爱,希望小宝宝好好的地睡觉。学生学唱这首歌谣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后面一首摇篮曲,给现在的孩子吟唱就不适合。首先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在里面;还有所表现的母爱很自私、狭隘——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害怕,把害怕都给别人。因此要给学生介绍福州方言“摇篮曲”,老师选择前面一首比后面一首更适合。
又如反映小孩思想品德的歌谣:
(一)《跋蜀倒》(跌一跤)
跋蜀倒,
拾著蜀头老鼠姆。
剥礼皮,做礼袄。
爹卜(要)至,奶卜讨。
乞(给)哥无够颂(穿),乞弟正正好。
这首童谣就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体现了歌谣中孩子对家人的关爱。
(二)眚盲歌(盲人歌)
眚盲眚盲,
走路倒弹。
日头未暗先去煮冥(煮晚饭)
这是一群小孩子无聊的时候取乐残疾人唱的歌谣。
所以教师进行福州方言歌谣教学时要对数目众多的歌谣进行必要辨别,必须选用立意高尚的,格调健康的,曲调优美、韵味浓厚的经典歌谣。这样才能体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孩子在学唱家乡歌谣中陶冶情操、关爱他人。
二、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人为设置学习的难度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福州方言掌握很少,对福州传统风习俗文化知之甚少等方面的原因,学唱福州方言歌谣会较学唱儿童歌曲有难度,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公开课《搓米时歌》中“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为例:
(播放《搓米时歌》音乐)
1.师手捧糯米团走出,问:有谁知道,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是什么?(生:——)
师:对了,福州人把这叫做“米时”(念细)。因为再过两天,就是我们福州民间传统的节日——冬至。杨老师的这些“米时”(念细),就是为冬至准备的。
师:关于冬至还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谣,这可是我们福州本地流传的非常经典的歌谣,你们想听听吗?
这个导入环节以学生的生活中的节日——冬至为导入点,老师把冬至搓米时用的米时带到了课堂,一下子拉近了音乐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聆听歌曲、学唱新歌的热情。
三、要与音乐学习相结合不能脱离音乐本体
福州方言歌谣无论在词、曲、演唱、表演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音乐内涵。因此福州方言童谣学习要与音乐学习相结合,不能脱离音乐本体。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音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福州方言童谣实践中积累鉴赏福州方言歌谣的知识,懂得品赏自己家乡的歌,喜爱自己家乡的歌。
1.童谣歌曲中的节奏学习
一以福州童谣《真鸟仔》一课中“歌词朗读”片段为例:
(课件出示歌词,旋律略)
《真鸟仔》
真鸟仔-啄坡坡-,
三岁.孩儿.吓唱歌-
不是.爸奶.教奴.唱-
是奴.腹老.通通歌-
通通歌-哎.哎伊.呀哎-
(1)请同学们试着轻声读一读(学生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尝试朗读)
(2)师范读,生跟读,并简单解释每句的意思。(慢速1遍)
(3)师生一同按节奏读方言。(慢速1遍)
(4)教师:发现了吗?音乐节奏与歌词的节奏有什么联系?
生:音乐节奏像讲话的节奏
《真鸟仔》看似一首简短福州童谣儿歌,其中就包含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也体现了福州方言歌谣的节奏与语言节奏紧密相联的特点。郑老师指导学生用学过的音乐节奏知识辅助朗读童谣歌词,找出歌谣中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让孩子了解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是紧密相连。这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童谣歌曲中音乐知识的积累
(1)同样是《真鸟仔》这首童谣歌曲,旋律上有许多的装饰音,(谱例略)这正是福州方言歌谣的韵味所在。在指导装饰音的演唱时,老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学好装饰音并体会方言童谣的音韵特点,感受福州童谣歌曲亦诵亦唱的独特风格。
3.童谣歌曲中音色的探讨
下列是《真鸟仔》一课“拓展部分”的一个片段:
教师:(师出示筷子与竹筒)这是什么呢?
教师:过去卖糖葫芦的小贩用的。只要一听到这个声音,即使是住
在深宅大院里的小朋友们都会拿着零花钱跑出来买,解解谗。
教师:你们听,音色一样吗?(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甩)
教师:谁来甩一甩?
教师:筷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两种不同的甩法会有有两种不同的音色,区别一下哪种打法更好听,为什么?第一种…第二种…。
教师:谁来打打看?
教师:这就是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长大的生活乐器,今天我把它们
带到课堂。
这个教学拓展环节不仅让孩子介绍了“卖糖葫芦“这个老福州的小吃风俗,还引导学生进行音色的探讨。鼓励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生活乐器,让孩子明白留心处处是音乐,避免了乡土教材教学中脱离音乐学习的拓展综合。
4.童谣歌曲中演唱的技能的提高
由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去甚远,福州话的音调比较低沉,真声多头腔共鸣少。在教学方言童谣歌曲时要注意孩子发声技能的指导,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
如《冬至搓米时歌》中“歌词学唱”这一环节为例:
师:下面,我们跟琴用“lu”轻轻哼唱旋律。(提醒学生坐直,笑肌、眉毛提起。)
师:让我们带着唱“lu”感觉唱一唱歌词。(注意声音轻巧、富有弹性)
老师引导学生用“LU”来哼唱旋律,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重要的是“LU”的发声位置比较高,有这样的发声位置演唱歌词就可以避免孩子在方言演唱时位置低、卡喉咙的现象。
四、要深入挖掘歌谣的内涵不要走过场
福州方言歌谣,具有独特音调风格和语言特点,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特点,挖掘出最具特色的部分,让学生真正感受家乡歌谣的的独特魅力。
以公开课《搓米时歌》为例,在孩子们学会唱《搓米时歌》后,老师进一步挖掘福州方言童歌的歌词的特点:
搓米时
搓米时其搓搓,
依奶疼依哥,
依哥讨依嫂,
依弟单身哥。
依嫂带身喜(怀孕),
罢奶(父母)齐欢喜。
伲仔(孩子)段(掉)桶下,
依哥做郎罢(父亲)。
老师: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童谣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压韵。
杨老师:对了,地方方言的童谣也具有民歌歌词的特点,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有压韵。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里哪些字有压韵?
生:搓、哥、嫂、喜、下、罢(福州方言念这些字有压韵)
师:福州方言歌谣很讲究歌词的押韵,朗朗上口,这些带有民歌特点的地方童谣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又如新福州方言歌谣《榕树娃》一课,在歌曲学会后,老师进一步学生的情感:
(1)教师:我们在福州长大,你们见过榕树吗?今天郑老师就要给同学们介绍几种福州常见的榕树。
(2)现场模拟围“榕树王”。
(3)教师:这么高大的榕树,老寿星的榕树,我们拥有这样的榕树感到什么?在这样的榕树下玩耍,心情又是怎样?
(4)再次演唱童谣。
例一的教学中,学生感受福州方言歌谣歌词具有押韵的特点,读来朗朗上口;例二的教学中,老师结合《榕树娃》的课题,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福州榕树,明白“榕城”的由来,同时感受在浓浓的树荫下玩耍的快乐,引发有感情的歌唱。
五、教学要有创新性不要模式化
听过的一些方言歌谣教学,总感觉到,有一种固有的模式化,特别在歌谣学会后,拓展的环节几乎都出现让学生说福州的风味小吃,福州风景等,并要求学生创编歌词这样的学习活动内容,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比如歌词的创编,有的老师,受自身的文字素养的制约,对学生编创的歌词,不能進行正确的评价指导,这样的编创没有很大的方言音乐学习的意义。笔者建议把编创的时间用来更好的演唱歌谣,或以不同的表现方式来表现歌谣,相信孩子们会更有收获的。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结合所在学校的地理环境、结合节假日、结合学校的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方言歌谣的教学,这样才有多彩的课堂呈现。
以上是笔者对福州方言歌谣教学的几点思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的根,将乡土音乐引入小学课堂是一种实践。今年,我们有志于福州方言歌谣教学的几个老师联合申报了由笔者主持的“福州方言歌谣进课堂有效途径研究”的福州市课题,我们以此为契机,潜心研究,探索福州方言歌谣教学有效途径,总结推广出乡土教材使用的经验。为我们的孩子会唱家乡的歌,喜爱家乡的歌、唱响家乡的歌尽自己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唐天英(1963--),女,籍贯:福建福州,工作单位: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职务:音乐教研员,学历:音乐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