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2013-04-29谢世增

新课程·小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谢世增

摘 要:回顾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历程,教学的重点从注重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程度,转变到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培养及对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上。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目标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故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也必须有所改变,这样方能适应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回顾与思考

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历程来看,教学的重点从注重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到现在对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近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概况,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展开了如下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回顾

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基调重点定在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上,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上,往往要求教师授课要细、要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到位,要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重学生对解题熟练程度的训练。教师的授课过程就是在机械地重复一种思路,即“复习—授新—练习”这样的教学三部曲。教师教授应用题,以原来学过的作为基础,先复习,之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之后,就会将同类型的题型给学生做练习,直至学生掌握为止。

在这一阶段教学中,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明显,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往往将教材划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单元,每步一个单元,且教学时一步一回头,不断地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修正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完全处在一个应试教育的时期。

上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登上了教学的舞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方向由单纯的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向素质的培养,教学上更加关注学生非智能因素的培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同化”“顺应”到自主的一种变化,对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比较注重,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这种联想的能力。

这一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固然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但学校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集中体现在课堂之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时间在课堂,培养学生发展能力也在课堂。虽然较过去已有很大的改进,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张旗鼓地喊素质教育,实为扎扎实实的进行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仍有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跟着教师走,不能越雷池一步,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呆板,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心中无数;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滞后等。

21世纪的今天,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标志,对小学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即像传统的“客观反映论”向“主体构建论”的转变,相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从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感悟,通过反思而构建,学生完全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和弘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关注儿童数学学习的内容,倡导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認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关注儿童学习的社会性,鼓励儿童同伴间的交往与对话、协作与沟通,在社会互动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形式多样。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动态生成的过程,真正体现了生命与生命的呼唤、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回顾近三十年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不难看出小学数学的教育正向素质教育、开放性教学转变。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糟粕,将现代教学的理念融入传统教学的精华中去,争取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添砖加瓦。

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思考

对比近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转变不难发现,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要远远强于三十年前的理论,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时代性,更适合现在的小学生。但是,不能说明现在的教学就没有漏洞,就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与教学模式进行如下分析:

1.计算技能训练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往往会计算一些数字的问题,然而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学生却不会计算。例如,学生能计算出5+5+4=14,却算不出黄瓜5元,豆角5元,西红柿4元,一共花多少钱。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可以理解为学生只会做计算,而不会做应用题。现在的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忽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导致了学生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脱轨。

要认清学生学习计算的目的,学习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加减法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认清加减法的实质,加法的概念是一个量的增加,或者是两个量的叠加。同样的,减法的概念是一个量的减少,或者是两个量的比较。前面所说的5+5+4=14,完全是一种模式,只是一个是文字的表述,一个是单纯的计算,教师应教给学生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计算,通过对加减法本质的认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小道具,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激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活动法等),从而达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例如,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让学生回想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复习体积单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1立方分米里面究竟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呢?当学生纷纷猜测是1000时,问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办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大部分学生想到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摆一摆,沿着长摆了10个,沿着宽摆了10个,这样就算出一层摆了100个,然后沿着高摆了10个,也就是10层,这样一共就是1000个。还有少数学生把边长1分米换算成10厘米来计算体积,即:10×10×10=1000立方厘米。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再创造,而且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3.数学教材编写的全面化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编写要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的多样化、全面化。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理解。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体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

我国数学教材的编写,要难于其他的国家,中国的小学生数学知识学得早学得深,但是,为什么在同等年龄的小学生中,在实际应用上却远远不如外国学生。原因在于,外国学生更注重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中国的学生通常注重的是数学的计算,例如,学生用10元钱买价值5.9元的物品,服务员问学生又要了1元钱,找回了一张五元和一枚一角硬币。简单的计算就是10-5.9+1=5.1。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熟练地计算出来。相反,国外的学生,正好与我们国家相反,数学计算上不一定能快速的算出来,但是生活中买东西却从没算错过。这就让我们认识到,知识的运用不是死板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去编写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对于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等因素去制订学习计划、编写教材等。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现代教学的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回顾近三十年小学数学教育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的教育正在逐步完善,并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现代教学理论相结合。更注重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然而,有些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技能还不是很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对教材上的难易程度还需要再斟酌。要根据学生生活能力去制订,这样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会更得心應手。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2]陈英和.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对其解决不规则问题的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6).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第一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