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2013-04-29刘飞飞
刘飞飞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近年来,世界卫生组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健康的范畴。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作为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务必在学校教育中增长自己的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关爱生命、关注人的健康、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健康的人格表现为对己、对人两方面:对自己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对人要尊重、关心、理解、帮助、友爱、亲善。作为生物教师,对学生肩负教育的重任。
我们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公德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结合高中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一套健康教育的实例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生理健康教育
(一)教育学生坚持锻炼身体,参加文娱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学习当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知道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通过对三者的区分可以知道: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神经系统又会反作用与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使身体处于更加稳定的状态。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娱活动,可以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交替活动和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记忆力增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
(二)教育学生合理膳食
在必修一第二章《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特点及含量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三餐。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吃早餐,中午饮食过量,晚上暴饮暴食,不注意食物种类选择和营养搭配。偏食挑食、喜好口味、爱吃零食、爱吃甜食和油炸食品,不吃早餐和不吃好早餐,饮食无规律,食物数量过多或过少,不注意食品卫生、食用不洁食物、过期食物等不良习惯予以纠正。
(三)教育学生讲究卫生
介绍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密切的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讲卫生、讲科学的生活习惯。例如,通过选修三《免疫调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及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免疫系统的保。通过选修一中微生物的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细菌的外形生活史等,可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育学生拥有自信
在必修二第2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通过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的学习,学生会明白:每个人都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受精过程当中,几亿个精子向一个卵细胞游去,最终只有一个最强壮的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会明白自己是最值得珍惜的身命体、是有理由走向辉煌和成功的,让自信从学生的内心自然散发。
在“神经调节”内容当中,学生学习了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会对这个精密复杂的器官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全部开发,会产生何等惊人的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对学生发奋读书的又一次总动员。
(二)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能力
必修二中的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当中,通过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学生会明白“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基本观点。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这种横向的,广义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人必须要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让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观环境的变化,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在必修二中关于孟德尔、袁隆平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典型实例,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认
认清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社会的依存关系,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主动的调整自己,保持半和心态。
(三)教育学生良好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学生性发育趋向成熟,潜意识中萌发了性意向,对性产生了好奇心,如果盲目从一些书刊、影碟、互联网等媒体中猎取不健康的性知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所以,通过生物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性健康教育渗透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观,促进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具备开放、坦然的心态以及扎实的性学科知识。运用讲座和媒体直观教学的形式,给学生补充相应的性知识。在高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节渗透性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比较性别差异,消除性神秘感,性禁锢等思想,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导和辅助,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知道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也锻炼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将自已或小组的成果与别人或者其他小组分享,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些小组竞赛的方法,既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又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即:竞争是为了共赢。这对学生走向社会也是很有帮助的。学校是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它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正常发育,有效遏制疾病的伤害,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生物学科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为学生获取健康知识、技能创造了广阔的园地。
生物学教学应该积极服务于学生现行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健康”一词的真正含义。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健全生活、创造良好的国民素质与健康的社会风尚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