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人易摔倒
2013-04-29刘宁春
刘宁春
近年来,多次在新闻报道中见到老人摔倒无人扶的事例,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议论,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说的是如何从健康保健角度探讨老人摔倒原因,以及如何从生活、环境等方面积极预防,尽可能地减少老年人摔倒的概率。为此,我们采访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管得宁。
由于身体器官衰退容易发生摔倒
一方面,“人老腿先老”,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下降,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协调性减退,行动不灵活,反应迟钝,稍有不慎,甚至被路人轻轻碰一下,都很容易跌倒,而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很多疾病都可引发老人摔倒,如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小脑病变导致的共济失调、骨质疏松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等疾病。
老年人摔倒会引起一些部位的损伤,如髋部骨折、头部创伤等,严重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老年人死亡的风险,缩短寿命。据有关资料统计,每3个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个发生过摔倒,其中有一半摔倒过的老年人要到医院看病。随着年龄增加,摔倒引起损伤的风险也增加,90%以上髋关节骨折的老年人是由于摔倒引起的。摔倒已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以及花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老人有了一次摔倒的经历,虽然没有损伤,也会对摔倒产生恐惧,从而限制活动量,越不活动下肢肌力越发下降,且越会增加摔倒的风险。
可能引发摔倒的疾病
中风——脑出血或脑梗死
老年人因患高血压伴脑动脉硬化,其中有些没有服药控制血压,有的虽然服用药物但血压控制不达标,使脑动脉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血栓脱落栓塞而发生摔倒,并导致昏迷、偏瘫、失语等。或者因情绪紧张激动造成大脑出现短暂性缺血,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而摔倒。
脑中风后常有癫痫后遗症,而且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其发作时的主要症状是全身抽搐无法控制而导致老人摔倒。
颈动脉硬化
这些老人容易因突然转头而摔倒,如等红灯过马路、等公交车时,由于转头过猛,颈动脉窦受到强烈刺激,导致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血压、心率下降,造成脑血流灌注不足,大脑一时严重缺血缺氧,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而摔倒还有的老年人从床上猛然起来、或从马桶上突然起身站立以及突然转头等动作,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而摔倒。
心律失常
老人心脏突发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而导致跌倒。老人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的血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上老年人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降低,心跳过速或过缓,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通常有骨质疏松,骨质脆弱,同时下肢肌力减弱,协调性下降,很容易跌倒而发生骨折。因为骨质疏松会导致老年人骨骼强度和硬度下降,轻微的碰撞、跌跤,甚至坐车颠簸、咳嗽,都会引起骨折,而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柱椎骨、腕部、髋部和股骨颈骨折。
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糖尿病眼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跌倒。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尿,尿中钙质等骨质组成成分丢失较正常人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并发骨质疏松,在股骨颈骨折和椎骨压缩性骨折的老年病人中,约有1/3患有糖尿病。此外,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也增加摔倒骨折的风险。
另外、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疾,使老年人的视力缺损,视物不清,被前面的障碍物或者地面坑洼绊倒。还有一些老年人服用镇静、安眠药、抗心律失常和血管扩张等药物,以及服用大量或多种药物的混杂作用,也增加摔倒的危险性。
老年人摔倒的原因有多种多样,预防摔倒要从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地选择最适宜的预防手段及训练方式。
1加强大脑训练,勤于用脑,经常用脑可以保持一定的反应度和灵敏度,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到老年大学上上课,常与朋友聊聊天,读书、看报,学习一些编织、手工、书画、弹拉乐器等技能,防止大脑萎缩。
2进行适度而规律的锻炼。老人应积极进行适度的体能锻炼,避免长时间静坐看电视或打盹。有规律地参与一些适合老人身体、兴趣和能力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改善平衡和重心移动能力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交谊舞、木兰拳等。这样可以增强老人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使之更加强健,有效降低或减少摔倒概率。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坚持不懈,必定会从中受益。
3
居住环境要安全。由于老人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子女要为老人创造安全的家中环境,居室的地面要防滑,尽量采用木质地板,且不宜打蜡,而厨房和卫生间的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保持洁净干燥。老人家里的照明光线要足够,保证房间、卫生间,尤其是入口处、楼梯等地方的照明充足;卧室应有夜间照明灯,避免老人起夜时视线不清。家中安装一些防摔倒设备,如浴室、卫生间安装扶手和防滑垫等。有些人家中走廊与房间、卧室与卫生间、厨房与客厅有台阶或门槛,应尽量削减台阶、门槛,家具陈设适用简单,家中行走的通道不堆放杂物,日常用品不宜放得过高或过低,移除地毯和各种电器的电线,防止老人在家走动时被绊倒。经常检查和维修楼梯、台阶和扶手是否牢靠。
4外出活动注意安全。老年人外出穿戴要舒适轻便,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和不合脚的鞋,尽可能选择坡跟、鞋底部带有纹理的防滑鞋。选择平坦的道路行走,避免走凹凸不平的道路和人车混杂的地方,天黑以后或下雨下雪等坏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如果老人感到疲惫、睡眠不足时,就应多休息。如果夜间一定要出门,最好随身带手杖和手电筒,防止被台阶、小沟、障碍物等绊倒,注意行路安全。平时容易摔倒的老人,出门时要有人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有些老年人觉得用手杖是“人老了”的标志很丢脸,不愿用拐杖,家人要耐心劝说老人用手杖,多一个支撑点,防止摔倒意外发生很管用。
5行动要量力而行。有的老人不服老,什么事情都要亲历亲为,甚至攀登梯子或爬高,往往发生摔倒意外。所以老人要有自知之明,在如厕起身、上下床和低头弯腰拾物时,动作要慢而稳,幅度要小,坐起、行走要迟缓,以免发生意外跌伤。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尽量减少外出。老人洗澡时,要准备好凳子,坐着穿衣裤、鞋袜,防止跌倒。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夜间可在床边放置小便器就近小便,降低因上卫生间而发生摔倒的概率。清晨醒来后,千万别急着起床,先慢慢起身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身体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然后再下床站起来。这样可防止因体位改变时的一过性低血压或脑缺血而引起的摔倒。
6遵医嘱按时服药。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控制好血压和血糖。特别是老年人大多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不同疾病,很多药物之间会有相互作用。因此,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或药剂师,评估每种药的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安全合理用药。
7定期检查视力,更换眼镜。特别是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老年性黄斑病变一旦出现病理性损害,就不可逆转,关键是及时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8特别提醒老年人,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一张联系卡,写上自己的名字,相关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亲属联系电话等资料。万一发生意外摔倒,旁人可以及时帮助联系家人。
及时发现征兆采取合适措施
有些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摔倒,应有警惕性。
眩晕是中风最常见的先兆症状,可发生在中风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最多。此外,在老人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中反复出现眩晕,那么,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较大。
老人出现短暂性的一过性肢体麻木,步态发生改变,步履蹒跚,感到腿迈不动,行走吃力,走路不稳时,则是发生中风的先兆信号。约8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易出现哈欠连连的症状。
血压出现异常,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毫米汞柱以上时,是发生脑出血的先兆。如果高血压病人持续半年出现鼻、眼底出血或血尿,患者有可能发生脑出血。
视物模糊、重影或失明,呛咳、吞咽困难,出现说话吐词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反应迟钝,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乏力、笨拙、沉重,嗜睡、耳鸣等也是中风的先兆表现。
老人出现上述表现需要高度警惕,立即护送医院就诊,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引起摔倒。特别是夜晚发病要即时就医,不要等到第二天天亮才去医院;即使症状进展缓慢也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