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现场中动态把握学习起点

2013-04-29林海云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竖式两位数起点

林海云

在教学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的情况下,合理地把握起点,运用起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切入教学内容

当教师在课前已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教学方案,活化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有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预习的方法达到知识的高起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以学生的高起点为基础,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你对圆有哪些认识?(只有几个学生举手)大部分同学还不太清楚。老师知道我们同学的自学能力很强,接下来就请大家先自学一下有关圆的知识,认为重要的请用笔画一画或圈一圈,有什么看不懂的在旁边做个记号。(学生进行自学,大约5分钟)

师:好,下面汇报一下你们自学的情况。

生:我知道圆有圆心、半径、直径。

生: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生:半径、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板书)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看懂了那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你们真的看懂了?

生:看懂了!

师:那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什么是圆心?

生:一个圆的中心就是这个圆的圆心。

师:(举起一个圆形纸片)那这个圆的圆心在哪里呢?

……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基本上能了解本堂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但大多只浮于表面。这样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攻克难点,深化各个知识点,以完成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突破教材局限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材的编排紧扣知识的网络结构,但缺乏对学生现实起点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敢于突破教材,做教材的创造者。在教学时,把握好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例如,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的逻辑起点是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时,提出直接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再分析一下学生的现实起点,由于现代家庭教育的超前性和学生接受知识渠道的多向性,能够正确地用口算或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当然也存在一些暂不会计算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正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组织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获得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当教材的编写预设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发生矛盾时,教师不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于不顾,把学生强行拖入预设的轨道,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顺着学生的探索结果作适度的引导、点拨,深化他们的认识。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28+12=40”时的教学片段:

生: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2=10,再算20+10=30,最后算30+10=40。

生:我只需要两步就好:

28+10=38,38+2=40。

生:老师,我还能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2 8

+ 1 2

———

4 0

师:你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34 + 16 = 50,请你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这些方法中,你觉得哪一步最容易出错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想法)

生:我们在算的时候,都会算到8+2= 10,而10还要跟30合在一起,得数就是40。

生:我也发现了,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也要算到 8+2=10,个位上也放不下了,也要“跑”到十位上,跟30加在一起,就是40了。

师:大家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在计算28+12=40 时,都要算到2+ 8=10,而这个10怎么又会“跑”到十位上去呢?你能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来演示给同学看吗?

生:好!(听说是当“小老师 ”,大家都来精神了!都盼望着小棒和计数器的出现)

师:谁愿意做一回“小老师”, 来帮帮我们?

……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说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满十进一”这一关键点上学得更扎实、更高效。

在数学课堂中,当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材的预设出现不和谐时,教师要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交流合作中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发现亮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高效与灵动。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寻找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时,那又如何根据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呢?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大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原有情况的分析,并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加工、开发,设计教学预设方案,继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执行和落实这份预设方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预设方案中的学习材料有所偏差时,必须改造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调整自己的预设方案。而这种学习材料的改变、预设方案的调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笔者实践尝试设计了板块式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教学顺序:

这里的流程图说明了两层含义:一是“复习铺垫”和“课堂小结”这两个环节并不是非要不可,可视学生的情况取舍;二是“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并不一定要放在新课导入之前,也可以放在导入以后,甚至放在新课展开之后;“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可以放在“巩固延伸”之前,也可以放在“巩固延伸”之后。这里决定教学环节次序变化的因素就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

另外,针对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教师在收集材料后,在把握每一教学环节具体目标的前提下,能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力求构建出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以便对付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

最后,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满足,又不断地追求需要,从而达到更多的进步和收获。

(浙江省洞头县东屏小学 325700)

猜你喜欢

竖式两位数起点
能拨出哪些两位数
巧解竖式
巧算两位数加法
竖式填数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错误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