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需突破认知瓶颈
2013-04-29赵幼华
赵幼华
目前,如火如荼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处于一种瓶颈状态。
许多人简单地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等同于读书学习活动,这是对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本质的误解。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离不开读书学习,但读书学习绝不等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读书学习是手段,不是本质。党的历史上那些熟读经典的所谓“二十八个半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们,给我们党带来的是什么?至今仍有思考价值。
要解决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瓶颈问题,必须深刻认知两个问题:学习和学习型的本质含义是什么?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关系是怎样的?
“学习”和“学习型”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本质是适应生存,无论人类和动物都是如此。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说文解字》说:“學”的意思是觉悟。这个字的创意是一个小孩子(子)尚在朦胧之中(会意:“子”在襁褓状),通过教育(文旁所示),使其受到启发和觉悟。可见,中国古哲人把“学”首先看作一种人的思维活动。“习”字则强调的是行为的改变,以适应生存。因为繁体的“習”字与飞翔有关,意即从不会飞到飞。《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学”“习”二字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后,其意义便具备了思维和行为同时进行的内涵,所以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们可以认为,学习的本质,表象是适应,内涵是生存,即适应生存。从本质上看,动物的学习是一种具体的适应,人类的学习是一种准备式、储备式的适应,其适应的目的都是生存。从人脱离动物界开始,人的适应过程就开始走向复杂,人不知道今后要适应怎样的变化,但知道自己可以适应这种变化,因为人类创造的任何变化都是以自己学习为基础。
最新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一种被称作“hoxgene”的基因,这种基因告知人类身体,在早期发育期间,躯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怎样安放,它控制着在人类母体里“建造”我们躯体的过程。但是,此后,基因们的工作状态突然潜在化了,它们从控制状态转为待控状态,使人终生都处在准备状态中,时开时合,保持着对外界环境做出各种反应。它们无法预测人的经历,不能再继续单方面塑造人,所以只能让人具有一种人类独有的功能,即适应教化的天性。这种天性的具体化便是人类独自拥有的“人类学习力”。换句话说,人类天生具备待开发的无限潜力——学习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开启和催化人的潜在功能的唯一钥匙就是学习。所以,科学家下结论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基因的开启或关闭。我们把基因组的‘盖子开得越大,经验对基因的影响似乎就越强。”
因此,只有人类具有创新性适应能力,它来自于前瞻性、创新性学习。前瞻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的学习,在内容、方法,特别是思维方式上摒弃陈旧的学习模式,要用终极关怀的哲学思维来看待学习。首先,学习是人的一种生存属性。人活着就得学习。学习能使人的各种潜能充分发展,特别是智慧潜能。人以智慧程度来区别和动物界到底差别多远。人走向完人,走向全面的人,走向成熟的人的过程就是不断远离动物性的历程。其次,人的学习属性表现为一种发展性属性。从当今世界变化趋势看,“生存—发展”这样的逻辑模式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发展—生存”的新模式。发展不再是生存的某个阶段,而是生存的前提。个人如此,组织和国家亦如此。邓小平早就说过:“周边国家发展了,中国不发展,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性生存才是最适合当今社会的生存方式。
由此可以推论,“学习型”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变化发展的生存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型”是一种比喻概念,它的内涵是混沌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型却有‘型”。辩证地看,“无型”是本质特征的体现,是普遍性;“有型”是本质特征的具象化,是特殊性。
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要建立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政党,如此强调“学习型”的重要性,是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党的存亡与发展。
“一种适应变化发展的生存模式”,即无论世界、社会现实怎么变化,一个个体、组织的存在模式都能适应,都能生存发展。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们党的几代领导核心组织:几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党都能发展壮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方向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决了新形势下建设一个怎样的党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解决了高速发展的中国要建造一个怎样的社会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体现学习型党组织充分活力的生动案例。
因此,加深对“学习”和“学习型”的本质认知,并以此带动我们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关系是怎样的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有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即“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关系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就不能奢谈学习型党组织。一方面,现代社会造就了以组织为最小单位的运转体系,强化了组织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作用;另一方面,组织与个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相悖依存,没有个人学习,也就没有组织学习。换句话说,没有“学习型个体”就没有“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存在方式”在个体人格上体现为四个维度:态度、思维、行为、效用。具体说来也就是四个维度上的“价值观学习化”,体现为生活工作学习化,学习化生活工作。
如果把这种“学习型存在方式”个体人格体现在组织上,就是学习型组织。进入学习化、信息化、技术化的当代社会后,组织的意志和国家、人民的意志息息相关,支撑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显现出更多的“人格化身”特征,因而形成组织意志基础的组织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
当然,组织学习又不是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换句话说,没有党员的学习,就没有学习型党组织,但并不是党员们都在学习了,就叫学习型党组织。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是学习的辩证法。
前面讲过,学习的本质是适应者生存,从本质上讲,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其他生物的进化是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来适应环境的,而人类却相反,不再靠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主动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
推论开来,组织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政治组织,只能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系统,否则就难以生存。因此,我们把“组织学习”定义为“一种提升组织智慧,加强组织活力,促进组织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能把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学习思维能力,释放出一种系统能量的学习方式。
全球化发展的“流特征”,使知识和技能产生一个新的特点:“共享才有价值”“共享才有生命”。专家指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它表现为五大流,即“人才流、物质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在一个组织内部,知识技能如果只以“位空间”方式存在,它的价值、力量、生命力就会减弱。任何绝世的发明或高超的技巧如果只停留在某个体(位空间)上,其价值、力量和生命力都是有限的。信息、知识、技能只有从“位空间”转到“流空间”,在整个组织内部快速流动,才能发挥其价值,才能发展,才能发挥最佳效用。因此,组织学习非常注重在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基础上的“共享”,采用互动交流、相互咨询、相互反馈的方法。
此外,组织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组织内部的系统能量。这种能量来源于对知识、信息的充分发酵。信息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普及,拓宽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使知识信息来得更容易,同时也使很大一部分知识信息呈现边际贬值状态。而对知识信息的筛选、分析以及深度思考,寻找到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内部的成员在学习时要具有强大的学习思维能力,没有这种学习思维能力就没有学习的效益,因此,组织学习就应该是组织成员学习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
可以说,组织是有机的、灵活而有生命的。今天我们所应强调和突出的,并不仅仅是强化个人的学习并把它们简单相加。我们需要的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思维结果:整体大于部分的和。“组织学习”是立足于系统的思维方式,根据组织的特点、价值观、知识系统、实践技能、社会需要,而在整个组织内部开展的学习,它的特征是共享、反思、创新。它是个人学习的团队化,团队学习的最大化。
我们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同于其他学习型组织,它有极强的政治指向性,理论导向性和目标实践性。但是,如果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了上述问题,将会帮助我们走出瓶颈,收到实效。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