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文化”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2013-04-29熊素麟
熊素麟
1958年,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是国家级大型科研院所。1984年实施科技体制改革。1999年7月实行转制,从全额拨款到自负盈亏。面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电器院通过坚持不懈地走改革创新之路,以提升“精品”文化价值,推动企业不断向“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迈进。
中国电器院在市场需求的驱动力下,通过打造精品产品、提升精品意识、培育精英人才、推动精细化管理,大大刷新了其经营业绩,多个业务领域跻身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前沿,成为世界认知,行业依托、企业信赖、国家认同的应用型科技企业,促进了中国电器行业的快速、持续、健康、蓬勃发展。
“精品计划”成就卓越品质
“细节成就经典,品质成就未来”理念是中国电器院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1999年7月1日,中国电器院正式改制成为科技型企业。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最重要的是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如何把“精品”文化深入到每位员工心里,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当中,经过反复研究,多方论证,中国电器院提出了开展“产品精品计划”活动的要求,从打造产品精品入手,拉开了打造精品的序幕。
把一个产品打造成精品,要在产品的设计、营销、工艺、制造、外观上突出高品位,要对原有产品进行综合治理和局部或系列开发,它涉及设计理念、思路,制造工艺,生产管理,售后服务等方方面面,对每一项工作来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开始,研究院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研究、轻生产,重机理、轻制造,重实验设备、轻生产装备,习惯小批量土法上马,不重视大批量集约化生产等传统思想和运作模式严重影响着精品建设的开展。打造精品必须观念先导,经营者的思想必须从满足现状的思想状态转变到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的思路上来。因此,我们要求每个产业公司都要找出自己行业、同类产品的标杆,对照标杆制订自己的精品计划。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关键绩效考核。同时,中国电器院制订了《产品精品计划工作导则》《产品精品计划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激励、引导、规范各公司、中心的产品精品计划工作。几年来,擎天电控公司根据每年度的精品计划,吸收ABB公司的经验,对产品进行了上百项改进,涉及面从技术改进、产品功能、外观、售后服务到实验室改造、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产品不断完善升级,经营额从2000年6 000万元飞跃到2011年2.5亿元,在同行业打响了品牌,形成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2008年,中国电器院在广州花都建设的占地21万平方米高科技产业基地投入使用,经过几年来的“精品”建设,2012年中国电器院经营规模突破25亿元,比2001年翻了10倍。承接了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龙滩水电站和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吉林白山15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励磁系统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中国电器院生产的特殊粉末材料、成套装备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在国内市场上也树立了第一品牌,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电器院开展“精品”建设成就了卓越的科技精品品质,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精品战略”赢得“话语权”
就在十几年前,大家普遍认为“电器要买进口的”,国产电器质量不好、不美观,为什么“我们的地盘别人做主”,为什么我们要高价购买进口电器,难道国产电器就不能有“精品”,中国电器究竟需要什么。
究其原因,“精品”产品如何打造,作为电器行业的先导者,这些年来,中国电器院不断研究思索,寻找答案。我们认为,中国电器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关键的共性技术,需要前沿信息和技术,需要自主知识产权,需要自己的话语权!因此,中国电器院将发展战略定位在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家认同、行业依托、企业信赖,跻身世界一流行业的“精品”应用型科技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中国电器院被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入全球典型气候自然环境试验网络,成为国内“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研究”领域的领军代言;2009年,经过与美国、英国进行激烈的竞争,中国电器院成功从国际电工委员会争取回全国第四家、广东唯一一家IEC国际标委会熔断器分会秘书处,代表中国实质性地参与国际电器标准制定,行使话语权;中国电器院牵头组建了国家材料环境腐蚀重点试验站;设有国家日用电器生产力示范促进中心、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17个国际标准对接平台、11个国家标准平台和16个行业平台。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科技平台作用于中国电器行业的科技发展,中国电器产品依赖进口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形成,“中国制造”家电品牌做主国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精品检测”擦亮“国字招牌”
认证检测是通行世界的“翅膀”。中国加入WTO以来,家用电器认证检测市场基本完全开放,世界各大认证检测机构纷纷踏入中国市场。中国电器院虽然连续20多年走在国内电器认证检测领域前列,此时也意识到竞争局面日益激烈。“打造世界一流”必须用超前发展的眼光,抢先一步,抢占市场。为此,中国电器院自筹资金2亿多,在广州科学城筹建检测基地,近年来,我们在嘉兴、海南、中山、佛山、武汉、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拥有面积超过80 000平方米的检测基地。
“精准、权威、公正、高效……”几十年来,中国电器院持之以恒地用“精品”文化引导着检测业务拓展、流程管理的不断优化升级,用“精品检测”擦亮着这块“国字招牌”。目前中国电器院国家日用电器检测中心已成为亚洲地区规模及能力、范围最宽的电子电器检测中心,覆盖检测标准超过5 000份,检测项目超过3万个,年出具检测报告超过8万份,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并与美国、日本、德国等70多个国家、100多个国际检测机构达成数据互换认可,是国内电器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最广泛、密切和深入的机构之一。
中国电器院国家日用电器检测中心在业界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它出具的检测报告通行全球,科技服务能力在世界上得到高度认可,是中国第一批授权的国家日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批强制性认证(CCC)指定检测机构,唯一代表中国加入IEC标委会“能耗与再生能源技术十人专家组”,唯一代表中国多次参加国际能力比对实验,成为多个国家部委指定检测服务机构。
近年来,中国电器院已将科技服务板块业务拓展为包括质量监督检测、仲裁与鉴定、产品认证与测试、管理体系认证、检查与验货、标准归口管理、行业信息综合服务、计量校准、信息与培训、研发创新等,以“九大模块一站式感受体验式”服务主动拓展市场,使检测业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以国家“家电下乡”、推行“能效标识”等契机,实现业务量快速增长,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为我国扩大内需,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作出重要贡献。
“精品意识”推进精细管理
2005年,中国电器院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三年战略规划中,将“制定树立精品意识,强化精细管理”作为KPI重点项目列入年度考核,并制订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规范,有力地保证了“精品文化”持续建设,“精品意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优化。
例如质量体系建设使“精品建设”推进精细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证作用,所有产业化公司均建立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工艺规程、质量体系文件指导规范生产,培育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质量意识。近年来,所有产业化公司、中心都围绕“产品精品、服务精品”目标制订管理规范、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守则,使管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行政服务部门、车队、接待岗位等工作根据标志性服务窗口要求,制订实施工作守则,员工行为举止规范得体,工作区实行无烟区管理等,受到单位内外人员的好评。
在实施“精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职工们也深切地体会到:在中国电器院,工作不仅仅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生活品质的过程。只有“精品”才能被市场认可,企业才能立足发展。
“精英培育”凝聚人才智慧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聚集精英是企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保障,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大批德才兼备、视野开阔的科技领军人物,一大批善于攻坚、勇于攀登的尖子人才。培育造就一支精英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地说,生产品质精良的产品,创造市场知名品牌,最根本的是需要各类出色的专门人才和同样出色的团队精神,离开这一点,“打造精品”就是一句空话;当然精品一旦被市场接受就会带来品牌效应,企业的知名度就会提高,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精神力量,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培育精英、打造精品”这一核心理念是互动的,它也是培育团队精神、培养精英人才的纽带和动力。
近年来,中国电器院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人才建设361工程”“人才培养211工程”“人才引进663工程”三大人才战略工程,围绕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环节先后制定了《研究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首席专家管理办法》《学了带头人管理办法》《关于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对业绩优秀员工的特别奖励措施》等规章制度,为实现人才开发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人才自我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创新人才使用观念日益重要,中国电器院在“精英人才培育战略”上提出了“整合内部资源,利用社会资源”的人才使用新理念,逐步树立了“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开放式人才使用新观念。2008年启动了“两张网”建设工作(即国际人才合作网络和国内人才合作网络),充分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以聚集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建立开放式人才网络。通过“两张网”建设,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器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需求,加快国际化人才引进和使用,先后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人才资源共享,以项目和科研平台为依托不断聚集国内外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对中国电器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多年来,中国电器院根据发展需求,在人才管理上实行了多轨制,行政、技术、经营专家系列并列。为职工职业生涯发展途径拓宽了道路,通过加强多元价值观念引导,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类型人才的积极性,为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年来,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合作举办EMBA研究生班,118名中层以上干部和骨干毕业,先后外派20多人攻读工程硕士,参加国际学术交流200多人次,先后引进德国、韩国等外国专家来院工作。2012年年底,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比例从2006年的62%,提高到75%,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2006年的46岁,下降到41岁,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科学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崔小花)